搜索
马常英的头像

马常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6
分享

童年的梦想

1980年春季的一天,刚下过小雨,毛玉坤老师让同学们以“春雨”为题,写一首诗。我写下了这首顺口溜:

春雨沙沙下,下的到处流,麦苗换绿装,耀眼不叫走;

春雨沙沙下,下的到处流,努力去学习,大家争上游;

春雨沙沙下,下的到处流,节约好时光,失去不再有;

春雨沙沙下,下的到处流,今春在学校,明春上宇宙。

毛老师在“麦苗换绿装,耀眼不叫走,今春在学校,明春上宇宙”下面用红笔画了一串串圆圈。他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后,问同学们,猜猜这是谁写的?接着说这首小诗运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特别是这夸张运用的好,从诗里能看出这位同学的远大志向。

我听了既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今春在学校 ,明春上宇宙”,在当时,做为一个初中生,这样的豪言壮语很明显的是表决心,明年一定考上中专的意思,“上宇宙”是遥不可及的事,老师解释的夸张手法也是很贴切。

虽说不可能,但它是我的童年梦想。遥望天空,我常常产生无数遐想……

每到夏季晴朗的夜晚,母亲和我及姐姐们经常在大路边乘凉。我们躺在麦秸编制的席子上玩耍,母亲摇着蒲扇,边扇风边驱赶蚊子。

静静的夜晚,蓝蓝的天空,星星们一直在看着我们。我尝试着数星星,一颗一颗,数不清;我学星星眨眼睛,一眨一眨,眨不停。“妈妈,南边那两颗星怎么一高一低啊?”“大瓶挂小瓶,挂的没处盛。”妈妈说,这是明天要下雨了。最容易找到的是东边的垂直的三颗星,妈妈也是看着它们的方向确定时间,到了正南方我们就要收拾东西回家睡觉了。特别难找的是北斗星,那七颗星星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找到。

最有趣的要数妈妈给我们讲故事了。对着天空这么大的教具,妈妈说:“看看中间发白的长长的那一条是天河,天河的右下边那颗很亮的星,是“牛郎”,他的两边那两颗小的星,是他的孩子,天河的另一边,牛郎的对面那颗很亮的星,是“织女”。”“看见了,牛郎星和他的孩子在一条线上。”等我们找好星星的位置后,妈妈就开始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熟悉后,我就很希望看到他们见面。妈妈说:“听老一辈人说,七夕到了,喜鹊来给搭桥,蹲在葡萄架下面就能看到他们见面。”我一直没能见到他们会面,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为我家没有种葡萄而难过。

母亲把自己对天空的认知传承给了我们。农村的孩子,白天与稼穑为伍,夜晚与天空为友。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看着月亮发呆,人们说上面有嫦娥和玉兔,月亮这么小,怎么能装下呢?为这件事,我还和二姐辩论过。当时我们俩抬着水,我说:“二姐,你看月亮上也有两个人抬着东西,怎么很像咱俩?”二姐说:“我看不像,那是桂花树。”“那你说嫦娥在哪里?”“这……”二姐答不上来,我说:“真想上去看看。”二姐大笑:“哈哈哈,你是不是累了?放下歇会吧!”

天上的秘密太多了,我想知道。从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到天上去看看。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小仙女,孙悟空,它们可以上天入地,这些有着特殊本领的人物,让我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逐渐淡化了上天去看看的梦想。

2003年10月,神州5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我国的载人航天梦实现。接着,一批又一批的航天英雄进入天宫。科技的进步,让“今春在学校,明春上宇宙”,变得不再是夸张的手法。

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