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汉闻的头像

马汉闻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20
分享

西藏行

 

西藏行

马汉闻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唐代诗人吕温写的。这首诗写出了西藏的美丽、雄浑、博大与深沉,读来令人陶醉,使人沉思。诗人写出如此优美且深富内涵的诗作,令我由衷钦佩,也使我对美丽的西藏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浓厚兴趣。但一直以来,于我来说,西藏只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只在想象中存在而没能在现实中亲密接触。机缘凑巧,在2015年暑假,因为某事,我终于去了一次西藏,到西藏的拉萨去。三年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录所见所思。

国内我去过很多地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曾留下足迹,以此所见所识所知的风土人情,也颇为不少。要说其中给我留下至深至纯印象的,那么,西藏肯定要算一个。当今,很多人热衷旅游,而且大多是主动去的。我却不是这样,我这人并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想要去哪个地方游览一下,一方面是忙于工作苦无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太懒,所以宁愿在书本里神游世界,作个大致了解也就罢了。但如果因缘际会,或者因为某事而到了某地,我是很愿意到该地的风景胜迹、人文景观去走一走的,我想这也是对该地的一个最基本的尊重。因此,我也有一个体会,在这样的因事而游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够用心去观赏,去领略,也能所获颇多。

关于西藏,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西藏远离俗世尘嚣,是休憩身心涤荡灵魂的绝佳所在;有人说,西藏是世外桃源,保留着中国部分最原始最纯洁的人文生态景观;有人说,西藏拉萨是文化名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令人追思向往;有人说,西藏拉萨是圣城净土,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徒的精神归宿地……如此种种,都很有道理,也很有见地。确实,西藏是中国的宝地,如同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璀璨明珠,自然景色之宏伟壮观,堪称奇迹;西藏人文源远流长,既产生了像仓央嘉措那样的向往自然追求爱情的绝代才俊,也孕育了如《格萨尔王传》那样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我是读过一些的,至今还记得里面优美的爱情篇章:

美丽的姑娘在岭国,

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骏马,

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肥羊;

冬天她比太阳暖,

夏天她比月亮凉;

遍身芳香赛花朵。

蜜蜂成群绕身旁;

人间美女虽无数,

只有她才配大王;

格萨尔大王去北方,

如今她正守空房。

有关西藏的种种,在此不多赘述,还是回到正题。要说中国的国土之广袤,确实令人为之赞美为之自豪,虽然中国人都知道祖国的疆域辽阔,但大都停留在概念之中,究竟大到何种程度,可能有真切直观感受的并不多。也对,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忙,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把祖国大地都走一遍,因此,要获得这个真切直观的感受委实不易。但我觉得,如果有机会,西藏还是要去一次的,去西藏,你将会真正体会到中国的地大物博、疆域辽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如果你想去,去西藏的方法有很多种,你想坐火车也行,你想自驾也行,你想坐飞机也行。但我觉得,要很好地仔细领略西藏的气质和神秘,还是火车和自驾比较好,而坐飞机呢,几个小时也就到了拉萨的贡嘎机场,如果你是去拉萨的话;就感受不到那种不可思议的长距离旅行带来的别样的身心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选择坐火车或者自驾,那是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也要有一定的耐力,要不然,长途旅行将很有可能演变为一场煎熬。

我是选择坐火车去的西藏,在长沙上了广州到拉萨的Z264次特快列车。上车后,火车一路奔驰,入眼无非是常规常见的风景,倒也无甚可述。但车到兰州时,我却发现了此处地貌的独特之处。透过车窗,只见那些连绵不断的近乎裸露的高山都呈现赤紫色,山上几乎见不到什么植物,或者说任何植物都没有可能更准确;至于树木,就更是难觅其踪了。我于是想,那些孤零零的高山亘古不变地矗立在那里,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阅尽地球和人类的沧桑么?山岭高大却光秃,是其土壤质地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呢,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但总之,高山无植被之覆盖,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似的,也可以说是苍凉有余而妩媚不足了,令人心里总不畅快。一路行走着,西北的地理风貌大致也如此。

入晚时分,暮色沉沉,火车驶进了西宁站。在这个站,所有进藏旅客需要换乘所谓的高原火车,这个倒很新奇,以前从未体验过。据说,这种高原火车是专为旅客适应高原气候及其环境而定制的,有助于旅客们顺利地在青藏高原旅行。车厢内部设置了氧气瓶等辅助设备,配备了红景天等抗高原反应药品,可以随时为产生缺氧症状的旅客提供相关服务,我觉得这个设计很人性化,毕竟很多内地旅客从未到过高原,容易发生危险。不过还好,一直到拉萨,我所在的车厢都没有见到有旅客出现强烈不适反应。

西宁也属于青藏高原,所见的景象和内地已有不同,不过说老实话,已经是晚上,实际上也看不到什么景色。至于西宁城,和内地城市也无甚大的区别,无非是高楼大厦、灯火辉煌那熟悉的场景,而窗外黑黢黢的高山将影子隐隐地投映在车窗的玻璃上,恍如巨人一般,在空中冉冉飘过,这些巨大的黑色影子接连不断,好像没有尽头似的。夜里,车厢里明显感觉到气温降低了,初进高原的新奇和兴奋感,随着夜色的逐渐浓重而不得不有所收敛。在火车上,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很容易产生疲倦,而高原反应对所有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如何自信身体强壮,如何自信意志坚强,到头来,头晕脑胀还是难免。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何其之大,在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真理。晚上十点,难敌困意,关了手机,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当我醒来时,感觉到车厢内有阳光照进来,抬眼望向窗外,窗外的景色几乎把我惊呆了,这真是一种怎样的未曾见过但又似曾相识的而且几乎无可描述的辉煌博大的景象呢:在遥远的天际,起码是20公里开外,天空中有一大团乌褐色的云,早晨的阳光呈亮白色,将乌褐色的云团下方边缘照得发亮,使得这一大块云团底层显示出不同寻常的突兀的发白,这一大团白色的云层就在地平线上,而从地平线向着火车的方向过来,是一大块连绵不断的平原和缓坡,这平原和缓坡上面覆盖着像霜一样的白色物质,地表是呈灰褐色的,所以看起来,这平原和缓坡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几乎是一致的,要不是天空中的那团突兀白色发光云团,你将无法分辨出天与地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一排整齐的电线塔柱在这块巨大的平缓和缓坡之上,向着那片发白的亮色区域伸展而去。此时,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所见的景象,那就是:气势恢宏。

哦,这就是青藏高原了!我想到。曾几何时,只在脑海中存在的青藏高原,如今,竟然真真实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禁心潮起伏,心绪联翩,在这样一种壮观壮阔的秀美景色面前,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是没法不激动的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车已经过了唐古拉山口,已经真正地来到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见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天太蓝了,蓝到耀眼,蓝到存粹,蓝到彻底,蓝到“可怕”,简直就是一块通透的巨大蓝宝石,又像一块不染纤尘的蓝玻璃,悬挂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不,也许只有数百米,感觉是触手可及,实际却又离你很远。这种纯粹蓝色遍布在青藏高原的万里长空,一直如影随形,始终陪伴着你。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担心,这如此可爱的优雅蓝色该不会在下一个小时就消失不见吧?但你大可放心,在青藏高原,始终不会令你失望的是,蓝色始终如一围绕在你的身边。

但是,天上好像有云了。那巨大的镶嵌着金边的乌云,忽然之间不知道就从哪里冒出来了,但依然无法挡住如火的太阳,向着这亘古不变的高原大地毫不吝啬地投下万道金光,这金光带着宇宙的神圣,带着与高原数亿万年的相亲相伴,带着对远来旅客最火热最贴心的亲近,与你热情地拥抱!在这样的时刻,你几乎会不自觉地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也许是从未有过的神圣感和庄严感,不管你是文人,还是科学家,还是工人,还是农民,或者是一个商人,你都会被这眼前的靓丽景色所俘虏所感动,那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欣喜会直击你的心灵深处,伟大与肃穆,活力与荣光,一同激起你对人生、对生命,甚至对宇宙的深深思索。

几乎是所有的旅客,都在贪婪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目力尽处,那些远处的高山起码离你有二三十公里之远,高山和火车之间,一会儿是巨大的平原,一会儿是茫茫湿地,一会是戈壁荒滩,它们就这样不断地交织着、变换着。时间在流逝,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眼前都是这样的景象,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山也偶尔会走近你,这些靠近火车的山,都是浅草植被覆盖着的,山顶大多是圆润的、平滑的,给人的观感非常好,你会看到,这些山头都披着像天鹅绒一样的绿色植被,是柔和的,是苍翠的,看起来就像人工疏剪过一样。但是山上没有树,近千公里过去了,你也不会发现有一棵树,这大概也是高原生态的一大特色吧。那些覆盖着像天鹅绒一样绿草的山头,看起来并不高,在那些不知名的深深浅浅的草上,成百上千头白色的、黑色的牦牛在徐徐走动着,我不禁想,在整个青藏高原,到底会有多少头这样的牦牛存在呢?而这些连绵不断的山头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绿色球体,在大地上方不断地向后滚动而去。其实,还有另外一类高山,也很有意思,那些高山上,有着清晰的雪线,山顶至雪线处是一片白光,而白光之下则是灰色的、青色的、褐色的巨大山体,山脚之下,延伸着的则是漫无涯际的湿地、空地、隔壁、平原和草滩。

在车上,也能经常看见湖。高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星罗棋布,它们就像一块块融化的蓝玉或者绿玉平摊在一块较低的区域之上,湖水晶莹剔透,宛如明珠。在这当中,除了青海湖,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错”也就是湖,在高原上“遍地开花”,那可爱的纯净的令人遐想的湖水,令你几乎想围着湖泊的边缘去慢慢游荡一整天,把灵魂侵进湖水。

莽莽高原,有时也许会令你感受到苍凉。虽然,高原大地交替变换着景象,让你不会觉得枯燥,但也有很多地方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荒原,植被稀疏,很多地方甚至完全是裸露的坚硬的干燥的沙土,也就是戈壁,这些景象透着荒凉和孤独,使人产生愁思;还有就是人烟稀少,只是每隔几十公里,才会出现那么一两座高高低低的房子,会看见几个穿着绿色大衣的牧牛人朝着一大群牦牛的方向走着。所有这些,会使你不由自主地觉得,原来高原也有彻底孤独、彻底荒凉的一面。但是,我们有时候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道德经》说得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万物,而万物各有其貌,这是自然之理,我们必须尊重这样的现实,并且,无穷无尽的荒凉,同时也意味着可敬可佩的雄伟和静穆。

其实,高原并不荒凉。青藏铁路的开通,已经把高原和祖国内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国家关注青藏高原,高原的明天将会十分美好。你看到了吗?那青藏公路,就像一条巨大的长龙在高原上出没,有时它伴随火车前行几十公里,有时它又从高山的另一面潜行,络绎不绝的运输车队和小汽车在公路上风驰电掣。火车和汽车为高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从火车经过的几个城市来看,那曲也好,当雄也好,在站台上上上下下的乘客也颇为不少,城市建设也很有可观之处,显示出朝气和活力。

有趣的是,在火车上,我碰到了一个藏族小伙子,名叫扎西的,小伙子在内地一所大学藏族班学习。扎西人长得很精神,体格健壮,脸庞两侧带着那种特有的高原红,是一个典型的藏族青年样貌。他汉语说得很流利,这使得我能够和他顺畅交谈。我问他,以后大学毕业了,是选择留在内地呢,还是回西藏?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他会选择回西藏,也许会到拉萨去找工作。我问他原因,他说道,“虽然在内地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内地人也很宽厚很热情,但我的根在西藏,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深深地思念着高原蓝,而且,我学的是电子商务,现在西藏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回来以后也可以充分发挥我的作用。”扎西说话,不慌不忙,从容自信,眉宇之间尽显藏家男儿气质,令我十分欣赏;而他说的这些话,又令我感到钦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为扎西学成不忘家乡、愿把根扎在西藏的真挚情怀感到由衷高兴;我为能在火车上结识像扎西这样的有志青年而十分欣慰。

火车终于来到了拉萨,来到了西藏的核心。出站后,遍布站前广场的售楼广告,几乎使我怀疑是来到了内地城市。初到拉萨,先找住处,我住的地方是一个四川人经营的、环境相当不错的宾馆。打开宾馆的窗户,就能远远地看见恢弘庄严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那种磅礴大气,那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那种深沉蕴藉的历史感,在深深地吸引和召唤着广大的游客和朝圣者。拉萨这座城市,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很精致,人员也还比较密集。外地人来到拉萨,将有机会品尝到各式各类各种风味的美食,你可以选择去湘菜馆、川菜馆,也可以去尝尝那极富藏族特色的青稞酒、酥油茶、清茶、甜茶,当然还有糌粑。

随后几天,办完事后,我逛了一下拉萨城。由于时间较紧,除了布达拉宫,其他的景点都没有去,只是沿着拉萨几条比较热闹的街道如娘热南路、北京中路走了一下。高原反应还是有,头有点痛,不敢走快,边走边看边体味。但见在街上行走的各民族行人、旅客,大多迈着不疾不徐的步子,神态轻松,尽显民族团结的和谐之美;而行人的节奏感也较慢,没有内地城市的人们那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急迫感,他们的气质,就和矗立在拉萨城市外围的高山差不多,那么舒缓,那么安静!

亲爱的读者,就到这里,我将不得不结束本文的写作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对西藏拉萨总的感觉是这样的:这里不喧嚣,而平和宁静;这里不做作,而舒缓自然;这里不沉闷,而空灵蕴藉;这里虽然内敛,而大气磅礴!亲爱的朋友,我想这一生,无论如何,你都要抽出时间,寻找机会,来这纯净纯澈纯洁的西藏拉萨走一走,浣洗心灵,感悟人生的意义,品味生命的真谛。

很可惜,那一次我没有去离拉萨不远的纳木错看看。

本文写于2018年7月2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