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宏茂的头像

马宏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4
分享

难忘的延安人

难忘的延安人

对于革命圣地延安,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绵绵深情,因为在我生命的长河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是在那里度过的,是我的第二故乡。巍巍宝塔山,涛涛延河水,淳朴、善良、憨厚的延安人,在我心灵深处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记。而让我油然而生敬意的,最为难忘的就是您,一位名叫李志堂的延安人。

1986年的深秋,我怀着对人生的憧憬,走进军营来到延安。88年初春的一天,我得知,您身残志坚,绿化荒山奉献余热的感人事迹后,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去走近您。在一个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的傍晚,我从驻地杨家岭革命旧址赶到连部驻地王家坪革命旧址,顺着一位战友手指的方向朝对面山上望去,在那崎岖蜿蜒的山道上,只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肩挑水桶,迈着艰难的步子向上攀登。我沿着那条山道,伴随着迎风起舞的小树,一路小跑来到您面前,当我握着您那仅有的一支右手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颤,眼睛很快地模糊起来。从油黑肤色看上去您很健壮,但两鬓已变得斑白,宽大的面额布满着皱纹,头上那顶旧蓝帽和身上那件极普通的蓝上衣,都已失色泛白。当您嘿嘿笑着,用困惑的目光看着我这位身着橄榄色警服的不速之客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呆滞,我急忙接过您手中的那只正在浇树的水桶,帮您浇完树苗。当我一再向您说明来意后,您变得寡言了,只是嘿嘿地笑着重复说道:“没有啥写的,就是栽了几棵树苗。”天色渐渐地变得暗淡起来,在凉爽的晚风吹拂下,我与您一起下了山,告别您回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执勤点。时隔一个月,我有幸被调到连部担任文书工作,从此,我与您见面的机会在增多,也成了您家中的常客,随着进一步走进您,我才对您有了更多更深地了解和认识。

由于您参加过延安保卫战争,所以我与战友们总是都亲切地称呼您“老革命”。您的那支左臂,就是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炮弹夺去的。84年您这位在林业战线上奉献了大半生的老先进、老模范、老党员,从延安劳山林业局清泉林场离休了。您和老伴定居在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本应您从此可以颐养天年,可是您还是以前的您,没有去享天伦之乐,那颗心仍牵挂着延安的绿化事业。就这样,您默默无闻,不计任何报酬,早出晚归,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王家坪革命旧址身后的清凉山上,把自己余热洒向清凉山沟沟卯卯,颗颗树苗。育苗、植树、浇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几年来您种植树木数万株,为清凉山增加了几块新绿,平添了几许生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延安精神。您的言行感染着我,鼓舞着我,也感召着革命旧址驻警每一位官兵,值勤之余,我们也加入您的绿色播种行列,帮助您育苗、植树,挑水。不仅和您建立深厚情感,也和小树有了亲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您,学习您,强烈责任感促使我对您进行多次采访,五易其稿,将您事迹采写成报告文学《绿色,那就是您》,随后在省市报刊发表后,我的心灵才得到一丝慰藉,从此我与您也成忘年之交。

李老,如今延安的山川变得更加秀美了,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我与您延安匆匆一别,已有三十多个年头,每当我看到绿色,就想起您这位难忘的延安人,您是否还健在?当我回延安时,一定再去看望您。此时,在那绿树丛中,我似乎又看到您那忙碌的身影,清凉山那些挺拔不老的松树,不正是您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