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粟山的头像

张粟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9
分享

阆中古城的韵味

隆冬时节,一个宁静的黄昏,我再次走近嘉陵江,漫步江畔,信步走上大桥,巴山蜀水顿时呈现眼前,悦人眼目。江面上弥漫着一层轻灵的白雾,雾气蒸腾,缓缓飘移,江水静静流淌,细看可以望见江湾转弯处,一座由几十条小船拼接而成的浮桥若隐若现,连通大江两岸。一艘白色的游轮停泊在渡口,映衬得江水更加清幽。三面环水,北面依山,阆中古城静卧在嘉陵江的臂弯里酣睡,远眺古城连成一片的灰色瓦屋顶,仿佛沉浸在千年的美梦中。

冬天,古城游客稀少,仿佛一下子弃绝了往日的喧嚣,居民们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这种静美的境界,让古城拥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漫步小巷,心中油然生出回到古城昔日繁华岁月的幻觉。

夜幕降临,古街点亮了稀疏的灯火,一串串红灯笼挂满街头,三五行人轻轻走过,仍有几家小店在张灯营业,而顾客实在是稀少,只有两家小饭馆里坐着几位食客,有滋有味地享用晚餐,透露出几许温馨的气息,令人有回到家的感觉。几乎家家店铺都在出售保宁醋和张飞牛肉,灵秀的川妹子高声叫卖,爽朗的四川话韵味里,似乎飘散着一股麻辣的滋味。

沿着小街漫步,走到古街尽头,灯光渐渐暗淡下来,踏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发出清脆的节奏,恍惚置身于朦胧迷离的梦境之中。

转过状元阁,却见前头灯火通明,人声喧哗,汽车穿梭,商店里人头攒动,原来这里就是依傍古街的现代化阆中城了。

在这里,夜生活将会持续到深夜。

梦中,我在嘉陵江中裸身畅游,化身一条大鱼,沿着嘉陵江围绕着阆中城游泳,在江面上激起阵阵浪花。

清晨醒来,凭窗眺望,细雪飘飞,心中顿时弥漫起浓郁的诗意。

听当地人讲,阆中是很少下雪的,但碰巧让我邂逅了阆中的第一场雪。

阆中的地理位置已是秦岭与巴山的交界地带,它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带。

阆中被誉为“巴蜀要冲,阆苑仙境”,自古便是川北重镇,交通咽喉,战略要地,这样的显著地位让它具备多种缘由成为千年古城。

四川古称巴蜀之国,今日重庆地区大致应为古代巴国的属地,成都地区则是蜀国的区域。据史料记载,巴西郡是东汉末年至隋朝期间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上巴西郡位置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公元201年,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的垫江县设立巴西郡。刘备入蜀后,又从巴郡分出宕渠、宣汉、汉昌成立了宕渠郡,但是很快取消。晋因之,故治在今四川阆中西,南朝宋曰北巴西郡,梁于郡置南梁州,西魏改曰隆州盘龙郡,隋废郡存州,又改州为巴西郡,唐曰隆州,又改为阆州,即今四川阆中市。巴东郡,是东汉至唐朝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县),曾又名永安县、人复县。

蜀汉名将张飞驻守阆中七年,史称巴西太守。

利州(广元)、梓州(绵阳)、益州(成都)和夔州(重庆)并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省的称呼便是由此得来。

阆中北上可达广元(古代称为利州),广元再往北就到达甘肃天水,东去宝鸡、西安。据称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曾走过这条崎岖的山路,天水西南部至今还保留着诸葛军垒旧迹。宕昌县境内至今保留着峡谷间的邓邓桥,正是魏国的邓艾奇袭成都时的行军路线。而从广元东去可直达陕西汉中,诸葛亮北征的另一条路线就是奔向汉中方向,勉县定军山附近有武侯墓,山上仍保留着督军台。

从阆中沿着嘉陵江南下,水路可达重庆(奉节、夔州),那是蜀汉伐吴的进攻路径。

阆中西去为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那里距离益州(成都)就不远了。唐代成都守军发生叛乱,大诗人杜甫曾经携家带口来到阆中避乱一年,然后又去了梓州,再回到成都的浣花溪草堂。嘉陵江南岸的锦屏山上矗立着杜少陵祠堂,也许就是为了纪念诗圣在阆中浪游的那段岁月吧?晚唐的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曾在梓州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子)幕府任职三年,在那里写下了《锦瑟》《夜雨寄北》等百余篇璀璨的诗作。

刘备派遣大将张飞驻守阆中,担任巴西太守七年,张飞率领蜀汉精兵万人,击败魏国上将张郃带队来犯的三万大军。阆中防御作战大捷,张飞令人杀牛犒赏将士,故而流传至今。阆中黄牛肉质细致,清香四溢,诱人馋涎。古城满街店铺皆制作出售酱牛肉,门口悬挂的幌子上一律大书“张飞牛肉”。

令人惋惜的是,一代骁将却死于非难。张飞在伐吴前夕,被部下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古城西部的汉桓侯祠内,前来参观张飞庙及凭吊其墓地的游人络绎不绝。张飞庙的门楣上悬挂着“万夫莫敌”牌匾,可叹最终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这也近似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参观张飞庙,凭吊张飞幕,品尝张飞牛肉,倒是成为游览阆中古城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

仔细观看了几家店铺,牛肉都是很新鲜的牛肉,感觉色香味俱佳,只是没有亲口尝一尝,不知道味道如何。临近走出古城东街口的时候,在一家摊铺买了一斤,塞进旅行包里,待我回家后再慢慢享用吧。

古城位于阆中市区西南部,其西、其南,皆靠近嘉陵江。古城东西向为内东街、内西街,十字街口矗立着中天楼,一座三层的木质楼阁,登楼可以环视灰瓦屋顶的古老街区,街巷内红男绿女缓慢行走,歌声笑语轻盈飘荡,旧屋和游客组成了一幅恬静的风景画,驻足环视,赏心悦目。

我近日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人类学教科书,真是无巧不成书,来阆中的前夜,阅读庄孔韶主编的《人类学概论》,在“中国都市化过程及其研究”一节,有一幅插图,正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绘制的《四川阆中治城图》,呈现一座完整的中国古代城郭图景。今天的阆中古城街区基本保留着清道光年间的大致轮廓,经历了180年的风雨沧桑,昔日环闭的城墙与四座城门早已不存,只是仍保留着走向一致的街道。

用这幅阆中治城图与现今的古城对比,变化还是很大的。中天楼仍占据着古城的中心点,贡院、川北道署及汉桓侯祠仍在原位。当年的文庙在是在张飞庙南侧,复建后的文庙却在川北道署的西北角。中天楼东侧的武庙,东门内的铁塔寺以及北门内的相国祠,都已不复存在。道光年间的城郭建有四个城门,除了西门外,其余三个城门皆有外城门。古代的城市实行宵禁,子夜关闭城门,禁止民众出入,次日卯时才打开。宵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管理,防止窃贼夜间入城,预防盗寇与外敌入侵。城市依傍嘉陵江而建,城内设有九井,一方面是便于生活用水,再者用于防火救灾。西门比邻嘉陵江,曾建有王爷庙、灵官庙、镇水石犀、铁犀及揽胜山房,而今都已难觅旧迹,只是复建了仿古形制的澄清门,江畔是狭长的犀牛广场。

从阆中治城图来看,南门外有火神庙、孝义楼及阆苑第一楼,东门外有文昌宫、紫云宫、财神楼、太清宫、龙神祠及太平寺等建筑,如今却早已找不到一丝半点的踪影。而今盐市口街将古城老街与新城区隔开,分为新旧对比鲜明的东西两部分。从盐市口街到张飞南路的区域,东方广场是现代化商业街,呈现着时尚和繁华的景象,就连街道的名字也是悉尼街、伦敦街、纽约街,街上跳荡着快节奏的现代音乐旋律,让人恍惚有点儿出国旅游的感觉。

城区东北方向的蟠龙山上曾建有观星台和锦屏书院,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蟠龙山改为公园,而锦屏山是在古城南门外与嘉陵江隔江对峙,半山坡上复建了观星台,锦屏书院已不存。

古城内的贡院和川北道署是清代建筑,年代不算远,所以保存完整,甚至内部的设施依旧是当年的用品。

时值隆冬,游客稀少。细雪飘飞,清冷意境。走进贡院,院子里光线昏暗,两旁就是考舍,一律是黑色的桌椅,孤零零地占据屋子的一侧,桌上摆放用品仅是一支毛笔和一方砚台。对于考生而言,这样孤寂的氛围,不只是对于学业的考察,同时也是对于心理素质和意志的考验。读书苦,苦读书,自古至今应试都是一件苦差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举,当代的高考,有多少读书人怀揣着远大理想和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考场,接受命运的考验,成败得失在此一举,从此带来人生命运的转机,或是沉重打击。范进中举成为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正是对于科举制度的讽刺与鞭挞。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学而优则仕,官位没有世袭的,只能从读书人中择优挑选。古代的策论诗赋也好,现在的数理化语史地也罢,考的是知识,也包括智商和才能。一代一代的读书种子,从考场上脱颖而出,开启他们辉煌的人生历程。而数以万计的名落孙山之辈,落榜成为一个难于释怀的心结,想起来就会黯然神伤,无奈地远离文化,弃绝官场,只好听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他们别样的生活。

考舍旁是誊录所和弥封所,负责考试的官员将考生试卷收上来后,登记封卷。贡院的二进院落是至公堂和提调厅,三进院落则是明远楼和衡文堂,考官们在此处批阅试卷,商议考生评定等级。提调厅的门楣上悬挂着楷书“为国取材”的门匾。

展室里摆放着几份策论试卷的复制品,其中有大清名臣翁同龢的一份,恭笔小楷书写,笔迹清晰,笔法端正,犹如字帖一般规整,单论书写,便可见应试者深厚的功底。

阆中被誉为巴蜀状元举人之乡,古街内保存完好的大户人家院落,正是明清时代的状元举人故居旧宅。史载阆中历代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唐代的尹枢、尹极状元,宋代的陈尧叟、陈尧咨状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川北道署是一座大院落,完整保留着一个典范的官府。进入仪门,东侧依次排列着承发房、礼房、户房、吏房,西侧是盐房、工房、兵房、刑房及牢狱,这些组成了古代地方官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着处理相应的公共事务。大堂是地方长官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古代郡守同时掌管着刑事审判的司法职能,所以大堂也是审理案件的法庭。宽大的条案上放着一枚官印,象征着皇帝赋予的权力。

二堂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三堂则是地方长官生活起居之地,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像大堂那样庄严规矩。二堂是一处近百平方米的院子,西厢房是师爷的居室。师爷是古代郡守私聘的幕僚参谋,是为地方长官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协助处理公私事务,尽管不是官方正式任命的官员,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郡守的尊重和重用。

我在二堂院子里流连良久,徘徊在分布四个角落的四棵红梅树下,梅花初绽,娇羞含情。雪花飞舞,寒香弥漫,沁人心脾,醉人心魂,令我长久沉浸于馥郁清香的诗情画意之中。此刻只我独自一人,踏雪赏梅,全部身心融入超尘脱俗的意境之中。此种境界,可遇不可求,只能说是神的恩赐。

此地官场还在,只是此处官府停用,变成了旅游场所,供游客们前来寻奇探秘。

大堂的后墙是一面素壁,洁白的墙面上大书一个“廉”字,魏碑字体端庄雅正,昭示着为官做宰的核心要义,警示为官者廉洁自律。俗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与廉是一队儿孪生兄弟,为官清廉何其难。而在汉桓侯祠也有一面素壁,上书一个“義”字,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维持蜀汉王朝,都是以义招贤纳士,以义归结人心,其中有拉帮结派的“义气”,也有以大汉王朝正统继承者的自我“正义”,成为刘备那个时代极力推崇的核心价值观。

走出阴冷的川北道署,重新回到熙攘热闹的古街上,一家家小店叫卖着当地的土特产,商品大都以保宁醋和张飞牛肉为主,而小饭馆里则是热气蒸腾,弥漫着饭菜的清香气息,闻到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不只是诱惑食欲,而且无疑是温暖人心的。

南门已不存,街口矗立着华天楼,飞檐走壁,蔚为壮观。从南门走出来,站在嘉陵江畔观景平台上,眺望彼岸的南津关,江畔的连峰楼和锦屏山历历在目,风景如画。

再次越过嘉陵江大桥,来到南津关古镇,古民居难觅,唯有新修建的一条商业街,从南津关渡口拾级而上,一路皆是商店与饭店,另有几家咖啡馆,古镇上飞扬着流行音乐的旋律。一位老者站在街边的木质平台上,手牵着一只猴子转圈,台阶上放着一只捐款箱。没有人观赏,老者神情肃穆,低头转圈,猴子好奇地注视着路过的每一个游客。好可怜的猴子,像一位被人活捉的俘虏,任由胜利者戏弄与虐待,何日才能回归山林重获自由呢?

古镇旁的锦屏山上重建观星楼,山脚有落下闳纪念馆。落下闳是阆中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史载落下闳曾在蟠龙山上建立观星台,长期从事天文观测。他创建了《太初历》,将24节气纳入历法,让节令与物候相适应,有利于安排农事。他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农历元旦,是为春节,故而后人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锦屏山林木茂盛,尽管节令正是隆冬时节,但山上却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山脚下有一片梅树,细密的黄花散发着的浓郁的幽香。山坡上多为挺拔高耸的香樟,树干挺立,直插云霄,枝繁叶茂,风姿绰约。又有大片的竹林,竹竿横逸,翠绿悦目。站在山顶观景台,嘉陵江和阆中古城尽收眼底,云开雾散,阳光灿烂,犹如一幅诗意氤氲的水墨山水图。

嘉陵江,是一条饱含生命激情和柔情诗意的大江。阆中古城,尽显岁月沧桑与历史风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