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建国的头像

马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过龙门

龙门在故乡汝阳的正北方,很早我就知道一过龙门不远就进入了洛阳市。小时候总期盼着过龙门去大城市。

一九八一年,我终于考中了洛阳师专,在绵绵秋雨里与同学厮跟着坐票车北上。那日是在漆黑的凌晨出发的,车过龙门时,啥也没瞅见,天亮便到洛河南岸的安乐窝了。

后来,放假开学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在车上透过窗户望见过龙门的容颜。此处有山有水有桥,自然更突出的是有石窟,上千年的石窟存在使龙门成了风景名胜。

终于在毕业前夕的春天,应老乡付姓同学之邀请去龙门游玩了一天。我们是坐从市内开出来的公汽去的。那时,洛河以南大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农村,洛龙公路两侧多农田、菜地,满眼是自然风光。车速不快、站点却多,约摸上午快十点才到龙门。

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座山,中间有一条河,自南向北而来,那河是伊河,那山是龙门山;河上横跨一座拱桥,桥墩相当高,因而使那桥显得颇为壮观;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杨柳依依。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进入景区。首先令我好奇的并不在石窟,而是在那些游人,尤其是外国的。印象很深的是一队队一群群长得跟我们差不多但又气质不同的人,衣着时尚光鲜华美,肤色细腻白净,那女的们脚上大都穿着坡跟鞋子,让我心里暗暗称奇。我猜测他们是日本人。还见到一个西洋人,高个子大鼻子,他胸前挂着个相机,只需一按上面的一个按钮,便立即出来一张蓝底相片。不少人围过来看,我也很是惊叹。

我们还是认真地观赏了石窟里最大的佛像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雕刻作品。站在那尊最大的佛像前,我感觉自己好渺小;也在想古代的人为何要弄这东西,如此大的场面是如何做到的。十七八岁的我们不会往深处想,也没有多少相关的知识,只是匆匆浏览。上下台阶,累了便在石头上坐下歇息;后来干脆往山上爬。

西侧的龙门山上居然有不少游人,躲在树下的阴凉里享受。我们也择一适宜处坐下,而后静静地往山下往对面望,一览龙门全貌。这多石的龙门山上净是松柏树,远观之呈一派黛色,葳蕤庄严,颇有龙腾气象。在阳光下,泛着亮光的伊河似一条银带穿过两山,奔东北而去,投往洛河的怀抱。我不禁想起大禹,传说是他一斧子把龙门山劈开,让洪水滚滚而出,一泻千里,疏通了河道,减少避免了灾害。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的场景,龙门既开,鲤鱼跳跃,奔向大海。故乡那些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应是跳过龙门的鲤鱼吧。我愿自己也是。

后来,我到了洛河上游的宜阳县一高教书,往返故乡要么经过龙门,要么打龙门西方的岭上走。有一年初夏,我自小店镇搭便车北上,随车带了一辆自行车,经过龙门时,车停在桥的东侧,我下车骑上自行车,悠哉悠哉地过了龙门桥,穿过龙门镇,笔直向北,自关林镇向西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间公路上猛踩,大约三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那一回,我实实在在地吸了龙门的地气。

再后来,我南下求学,亦然是经过龙门,过南阳,入湖北,到达江城。对于龙门,我总是个匆匆过客;但龙门又是我深感自豪的,是天下无与伦比的,是与故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几年前,我陪着湖南的岳父岳母一行来龙门游览。此时的我们已不再稀奇外国人以及外国的东西了,自己有车有相机有手机,哪里还会羡慕他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而龙门石窟的大佛像却今非昔比了,似乎跟我一样苍老了许多,被岁月的风雨剥蚀了细嫩的容颜,甚至还缺了什么。好在整个龙门石窟区,包括伊河两岸的山与树均封闭起来。我们还去瞻仰了白居易墓,这才知晓大诗人在洛阳的点滴事迹,因而增添了文明古都与灿烂文化的自豪感。

回故乡不能再过那座桥了,只能从龙门山西侧过去。还好是高速公路,从故乡到龙门不过半个多小时。更喜人的是,在龙门有了高铁站,我们返乡便不必进入洛阳城内了。而洛阳已不仅限于几十年前的洛河北岸了,龙门以北广大的区域已纳入市区范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夜晚灯光灿烂,现代风格正浓。

我想,如能于龙门置一房常驻,沐古都风雨,望伊阙,眺故乡,岂不快哉!

2020年9月2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