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良的头像

马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21
分享

家贼

《“家”贼》

 ——马良宝

村书记老牛发誓要在自己离任之前为乡亲们再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他坐在自己任上主持修建的三层大楼的村委会宽敞的办公室里,他点燃一根烟,看着村委会对面的文化休闲广场,想到自己争取资金修建的大桥和新农村。他想到每每夜幕降临,村子里亮起的那些路灯都在争先恐后的为自己歌功颂德。他拿起桌上那本《XX党建》,准确的翻到了57页,看着“全省优秀党员 牛利民”的字眼,他闭上了眼睛,和着秦腔悠扬的板胡声陶醉着…

一年前,三明村村书记牛利民同志因为表现良好,在发展农村经济、招商引资及脱贫攻坚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唯一一个来自基层乡村的“全省优秀党员”。这让老牛的心里着实滋润了一段时间。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好事还不止一件,不久前,镇上又推荐老牛以村支部书记名义参加公务员考试。要说这老牛可是真牛,活了半辈子,务过农、下过地、开过客车,也做过生意,干了没几年的村委书记,一场考试竟来了个华丽的变身,成了堂堂正正的国家公务员。这可让村里那些大学毕业,考不上工作的大学生亮瞎了狗眼。

老人们常说,“这名利就是个催命的鬼!”老牛看着满墙的荣誉,想着自己即将卸任,到乡镇任职,思前想后,总想着为乡亲们再办件实事,也好回馈相亲们。

他把自己的想法慢条斯理的向镇长汇报着。镇长一拍桌子!老牛腾一下站了起来!镇长笑着说道:“好吗!坐!坐!老牛啊,老牛!要说那么多人羡慕你,说你命好,我看是你觉悟高,跟别人就是不一样!”镇长思索了一会,对老牛说,“有几个安徽的投资商,想要投资农业,看了几块地,都不太满意,要是你们村有想法,可以试着谈一谈,我也可以引荐去村上考察考察,你看?不行就五号,你回去准备一下,还有几天时间,到时候咱们电话联系。”

那天,老牛带着安徽的投资商在村里的领地上反复考察了几遍。村上提前安排好马团长在地头上演了一场极其自然的欢迎仪式,这让那些老总们十分舒畅,虽然大家心照不宣,但还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位唱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虽是业余剧团自乐班的团长,但数十年来十里八乡的人都尊称他为马团长,好多年纪不相仿的后辈们终于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但我是知道的,原因是小时候他教我唱会了很多小曲戏,至今也没有忘却,他的演技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有一回,村里来了安全宣传演练,让村民全部去现场观摩。现场为村民演示如何灭火、如何处理溺水等突发状况,马团长当仁不让的充当了溺水者的角色,他躺在担架上,由两位医护人员抬到文化广场上,在医护人员救治的过程中,他扮演了一个溺水者如何由一开始的尸体到一步步苏醒的过程,那表情、神态、动作惟妙惟肖,一气呵成,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溺水的昏迷者。一场安全演练,由于马团长的精彩表演而让乡亲们终生难忘,当然也包括救命的方法。

老牛如数家珍的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他和老总们相谈甚欢,事情基本谈妥,如果老牛能够代表村里和村民签订协议,将大川里那三千亩土地全部流转的话,项目便可稳妥敲定。流转土地的事情在老牛看来,不是件难事,满山满屲的荒地无人打理,荒草萋萋。这两年要说农村不值钱的,首数的就是这土地了,大片的荒地好像剃了头的秃子。但荒田满地,农村人口流失,早已算不上新鲜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里,说他们是农民,却不种地,说他们是工人,可他们却有土地,说他们是农村人,却又常年在城市务工,说他们是城里人,户口却在农村,万千的农民成了抛家舍业、漂流异乡的“四不像。”

村里人听说外地人来承包土地,要将大川里的三千亩地统一规划,用来种植蔬菜,并且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顿时炸了锅。流转土地一时间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村里人有的笑那些外地人傻,也有的生怕外地人看不上自己的土地,开始托关系找老牛,迅速和村上达成协议。历时半个月,大川里那三千亩土地流转的差不多了,可是还有一部分“钉子户”让老牛犯了难。按理说,这是好事,可是就有那么些人不愿意,除了嫌钱少,还是嫌钱少。老牛叹息着,与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整日周旋着。

村民们注意了,村民们注意!村委会大喇叭传来老牛铿锵有力的讲话。

“各位乡亲们,土地流转有一万条是好的,过去我们靠土地,靠天吃饭,是时代所限,因为没有更多的务工机会、就业机会,我们陇中是个苦焦的地方,过去离了土地就没有了活路,可现在大家看看阳山、阴山,荒了多少地,为什么地荒了,大家的日子反而好过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土地不是唯一,要不然也不能荒。我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按照咱们村目前作物种植情况,抛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成本,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的,算是比较高产的。大家平常把地送给别人种,那都是亲戚关系,承包出去的一亩地最高的也不超过300元,大家伙心里心知肚明。现在,外地人集中承包,每亩地承包费每年1200元,大家啥也不用干,大川里最小的地也在五亩以上,大家算一算这笔账,另外,外地人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大家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一年下来,连地带人是个啥收入,我想大家都会算账。请大家抓紧签合同,一块地不流转全村人都赚不上这个钱。”

春暖花开的时节,文化广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是相当壮观。老牛西服革履的招呼着镇长以及县农业农村局的各位领导,当然还有来自安徽的老总们。讲话、剪彩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村民们情绪高涨,响应热烈。隆重的仪式过后,大川三千亩的地头竖起了“惠民工程——高原夏菜示范农业基地”的石碑。老牛光荣离任。

轰隆隆的机器耕鸣声引来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大家赞赏着机械化的农耕场景。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地垄之间铺上了现代化的灌溉设备,老总们从二十里外的水库引来了水源,村民们一个劲的夸赞外地人高明。七十年代修水库不知道累死了多少父辈们,他们的子孙却不知道引水浇灌,那些堆满垃圾的水渠断断续续,好像母羊拉下的粪便。水渠的洋灰砖和凹漕多被有见识的村民修了自家的猪圈,水库失去了灌溉的作用,却成了自寻短见者的乐园。

聪明的老总们为了节约成本,无奈的在地下埋了引水管道,水桶般粗细的地下管道纵横交叉,为三千亩良田疏通了血管。正如老牛所说,夏菜基地为村民们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机会,年过七十的四奶一年下来也能从夏菜基地领到了可观的工资。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用大家的话说,“这叫吃了干的拿湿的。”这一年,肥沃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灌溉,那一颗颗包菜长得饱满肥硕,夏菜基地喜获丰收。临了,老总们还把达不到商品等次的菜都送给了村民。村民们赚着土地流转费,领着工资,吃着自家地里免费的菜,大家都从心眼里感恩着老牛创造的机会。

老牛的电话被镇长拨通了,老牛一头雾水,被镇长臭骂一顿。“‘高原夏菜农业示范基地’是县里和镇上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吴总准备退出合作,你们村这些个刁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饭碗,你自己看着办吧!”

“夏菜基地”和村民们的关系这两年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这让吴总很是头疼,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软的不行,硬的不敢来,无奈他只好向县里和镇上提出退出。眼看到了收菜的季节,负责照看基地的老李打起十二分精神,整天跟村民打游击。张家的、王家的、小的、老的、本村的、外庄的抓住机会就帮人家收菜。三千亩的菜地,大棚成了天然的屏障,任十个老李也无济于事。

张家媳妇趁着夜色,揣上事先准备好的化肥口袋,约上王家的二婶,二婶笑她拿了化肥袋子,抽出自己装了鸡饲料的大黄袋子,嘲笑着说:“你那个东西能装几朵菜?”,王家媳妇笑她才傻。“小袋子轻巧,万一被抓跑得快,再说,我天天去,一样不少。”那晚没有例外,他们照例一人背了两趟。

田云的母亲是村里公认的傻子,可她在偷菜这件事上,表现出了自己不傻的一面,一个下雨的午后,她趁着下雨没人的机会,偷偷摸进了菜地,手提一把锋利的铲子,不到五分钟就把那些又大又圆的西蓝花铲倒一片,在装满一背篓后,她发现还有十几个散落在地上。她又往自己怀中抱了几个,才不情愿的离开。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看菜的老李就在地头等着她,将她抓了个现行。老李呵斥道,“这叫兵不厌诈,这种天气就是抓贼的好天气。”派出所的人来了,可这回偏偏摊上这样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人,无奈,民警只好本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将她带回所里。也许比起放了她派出所在没有更好的方案了,她无罪释放了。临走时,她呼喊着让民警还她的作案工具,说那把铲子她明年锄地还有大用处呢。这位一辈子没去过镇上的傻女人最终因为不知道回家的路,被民警完好无损的送回了家。

四奶奶,就是在“夏菜基地”赚了可观工资的老奶奶,忍不住满地香甜可口的水果玉米,一次次潜入苞米地,专挑个大的玉米棒子掰了一个又一个,比起那些贪心的,四奶奶有自己的原则,每回偷十个,多一个都不掰。她知道细水长流,长在别人的地里跟长在自己家地里好像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多跑两趟。这样一个有原则的老奶奶,还是没能逃过老李的眼睛,七十多岁的人,被比她小二十岁的李总管骂的狗血淋头,所骂言语实在无法写到纸上。

让吴总下定决心退出的人远不是这些小偷小摸的偷菜贼。远在几十里外的村民也瞄准了这片三千亩的“夏菜基地”。他们开着带拖斗的农用三轮车,全家出动,花了半晚上将半亩地的白菜铲了个精光。将核载7000斤的车厢堆得满满当当,如果让交警逮到,绝对判他个严重超载。老李一看傻了眼,抓贼抓了三年半,头一回见这种“正规军”。老李拨通了吴总的手机,急忙请示,吴总一边报案,一边往回赶,并嘱咐老李不要打草惊蛇。吴总尾随着这伙贼人跟到了家里,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面对录像,全家人傻了眼。为首的拘留15日,罚款2000元,一车白菜完璧归吴,还省去了收菜的人工钱。

这些偷菜的人就爱占个小便宜,偷几朵菜打打牙口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也是违法违纪的。可是你看那些贪心不足的人,竟然叫上自己远在几十里外的亲戚朋友,驾着电动小三轮,一路高歌,堂而皇之的偷菜,颇有些“家贼”的风范。一车车白菜、西蓝花、甜玉米就这样被一伙又一伙的“游击队”贪婪的搬回家中。也有人因为偷的多吃不了,任其腐烂,最后倒进河沟。

如今,那三千亩的“惠民工程——高原夏菜示范农业基地”就剩下那块孤独的石碑矗立在地头,三千亩土地一片荒芜。吴总走了,“夏菜基地”烂了,土地又回到了村民的手中。吴总没有挖走那些埋了五年的地下管道,据说那些质量很好的PVC管道能够埋在地下50年不烂。村民们照旧没有用它们来灌溉,因为在他们眼中,种地本就不赚钱,再花钱灌溉岂不是头比身子重。再说,统一灌溉,水费如何才能平均分摊,谁也不傻。于是有人带头将那些埋在地下的灌溉管道挖出来,埋在了自家的庭院当成了排洪利器。

据说,老牛今年又评上了“脱贫攻坚”道德模范!我为他是我们村的人而感到高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