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静听筝的头像

静静听筝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3
分享

岁月深处的那道光

打开油墨芳香的你,翻页时指尖触碰着你,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情愫:此生唯宠,木色墨香。 ——题记

最初接触文字已不知是几岁时候的事了,只记得每年暑假都会跟着表哥去他学校那简单破落的图书室里看小人书。那时的小人书就是一本本长宽都不过15厘米的连环画,粗糙的纸张,黑白页,每一页的插图占了绝大部分的位置,只留着底下一小行空白给文字,但我依然爱不释手。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娱乐吧,而文字却可以让我更多更快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经常一口气可以看很多本,看得不知道外面天白天黑,只记得那时都是被父母拖着回家的。

我得到的第一本书是全套的《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至今我还记得那套书一共有五本,封面是黑色的。憨厚的父母不懂得书中的百科知识,却疼爱而放纵地看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走路读,吃饭读,然后崇拜式地看着我,听我给他们说书中的知识。父母这种无声的鼓励,让我更爱看书了。

上了初中,最爱干两件事:一是上课偷着在抽屉里看书,各种姿势,各种认为老师看不见的装腔作势。直到后来自己做了老师才发现,其实学生上课时的任何一个眼神,我都能知道他要耍什么小心眼。忽然就感受到了那时自己的幼稚和老师的宽容;二是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但要时刻提防爸妈的查岗,那种担惊受怕不亚于上课偷看书。现在想来,我就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宽容下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文字。尤其是《少年文艺》《故事大王》,成了那时我的最爱。那期间意外地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在当时我们乡下孩子眼里很高大上的书——《巴黎圣母院》。记得那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同学手中的书,告诉他保证一个星期还,结果,三天我就看完了。这对一向只有靠看《故事会》《十万个为什么》来充饥的我,真的就像是天天吃青菜的桌上出现的那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狼吞虎咽而又余味不尽!

上了师范,我最喜欢做的事还是看书。每月的生活费都不懂得给自己买些衣服,全用来租书了。记得当时学校南大门和北大门都有租书处,那几年放肆地看了好多书,只可惜都是些言情、侦探、科幻之类的,文学经典很少触及,百科知识也只是略略从图书馆中获得一点点而已。现在想来自己真的是浪费了那宝贵的几年。内心那种对文学,特别是对诗词歌赋的渴求,也就只停留在了课本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是在师范那几年得以从图书馆借阅来粗略地翻过一遍,可惜,除了读懂红楼文字里的爱情,梁山兄弟的仗义,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诸葛亮的神奇,周瑜的小气外,少不更事的自己还不能读懂书里更多更深的内涵和韵味。

工作了,手机流行,智能平板各种发布,电子书也层出不穷,我也曾尝试看它们,可是几乎每本都是无疾而终。记忆中的油墨纸张香,让我走不进大段阅读电子书的网络时代。于是便买书,每一次翻开书店买来的纸质书,那种油墨的清香依旧是我向往并且为之迷恋的。那段时间《百年孤独》《摆渡人》等一些飘着异国纸香的文字和《菜根谭》《道德经》等从千年之前走来,带着悠悠古意的文字,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细品旧书还是翻阅新书,扑面而来的总是一股清逸纸香,给人神清气爽之感。在那里面,文字是真实可触的,是让我心神荡漾的,因为它能让我回到最初的那个青葱岁月,那个整天捧着书的遥远的美好年代。

现在,闲暇之时最爱做的事还是捧上一本书,找一个可以一待就一整天的地儿:图书馆、书城最好,安静不闹腾;咖啡馆其次,情调中有诗意。当然,无论何时何地,手上有一本心仪的书,即使在拥挤的马路上心里也总有一丝淡然和充实感。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当你真正爱上文字,爱上阅读,你就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韵味,就像你心灵中的永生花,一旦开放,便永不凋零;文字的芬芳,一旦染上,便一路馨香,难分难舍。我常对我的学生们说“丰腴自我,从爱上文字开始”“劳于阅读,逸于写作”。与阅读有关的话题,是我经常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带着他们神游的内容之一,他们也从我这里感受到了课本之外的精彩世界。

是的,这些都是我与文字结缘的美好时光,从我翻开第一本小人书开始,文字,已经用它无声的力量影响了我的整个生活。当阅读一点点渗透进我的生命,它就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起白落梅的文字,她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原来,阅读安放了我悸动的灵魂。

只愿一直伴随我的文墨之香,能像街道上的香樟树一样枝叶繁茂的触及到我教的每一位孩子,更能像岁月深处透出的那道耀眼的七彩光芒一样,照耀到每个你我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而变得更有内涵,更富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