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静听筝的头像

静静听筝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3
分享

父亲的七十年


  毛琴芳

父亲的生日是腊月十一。自我成家后,我每年都会在那一天买只蛋糕,再买上一些他最爱吃的羊肉,一边煮着羊肉火锅一边点上蜡烛,为父亲庆生。每每看着孩子们围着热气腾腾的餐桌,熄了灯对着蛋糕上的蜡烛跳唱着“生日歌”时,父亲那沧桑、红润、健康的脸上总会在烛光中泛起异样的光晕……

父亲生于1950年,今年正好70岁。去年一进腊月就和父亲谈正月里给他过70大寿的事,可关心国家大事的父亲说要等到今年“十一”那天过,理由是:要与祖国共同庆祝70华诞,喜上加喜。我们一听,马上同意:“不错不错,与祖国七十华诞一起过,多有意义的事啊。”孩子们也在旁边起着哄:“外公外公,您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外公外公,您好了不起啊,您与新中国同岁。”“外公外公,我们要听故事……”乐呵呵的父亲似乎有意识地挺了挺他那一直高大从未弯曲过的脊背,又给孩子们讲起了他的故事。

父亲说,他从小就长得高,一年级未读完就主动放弃上学,开始他的劳动生涯——放牛。放牛时的父亲是快乐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黄牛斗,父亲说,等它正在吃粮食的时候猛地一拉纤绳,这时候黄牛会发起攻击,父亲早就准备好狂奔向前,但偶尔也有大意摔跤的时候,便会成为黄牛的角下的败将。好在是自己放的牛,只是顶一下便罢休了。听到这,我们不由得都舒了一口气,父亲哈哈一笑说:“可能我这长腿和高个儿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呢。”

14岁的父亲已经是个壮劳力了,虽然瘦了点,但已经可以为生产队,为自己家挣更多的工分了。这时的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也不再去放牛了,而是跟着爷爷一起出工,干起了大人的事——挑土挖泥……父亲的壮劳力正在慢慢改善着这家人的生活,除了父亲,叔叔和姑姑们便都继续上学去了。

28岁那年是父亲最开心的一年,父亲去珥陵砖瓦厂做了工人。父亲挣的钱还了奶奶连年生病欠下的债务。父亲眉毛上扬得意地说道:“那几年,我还存了钱,跟你妈定了亲。”我们一起转头看着在玩智能手机上看新闻的母亲,母亲抬头嗔怪地看了父亲一眼,发了一个音:“嗯哼……”我们相视一笑,继而又看向父亲。女儿插嘴问:“外公外公,您都有钱娶外婆了,是不是我们的祖国也富裕了?”“是的是的,跟你外婆结了婚不久,生产队就分田到户了。我可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从砖瓦厂出来,去大队里承包了粮食加工厂,家里还养了一窝小猪。那时候忙啊,可赶上了好时代,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赚钱。赚了钱,我们家就置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买了架长城牌大风扇,还有一台14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这些在我们村里可都是新鲜事啊。再后来,我还率先盖起了新楼房呢。”对,我猛然想起盖楼房那年门前打了口水井,井栏上写着的就是:建于一九八九。那年我8岁。

后来的事,我就都记得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固定的粮食加工厂了。正当年富力强的父亲就很有前瞻性地买了台流动碾米机器,和母亲搭档出门做生意了。因为这种机器可以开到人家家门口,非常的方便,省时省力。父亲待人热情,肯吃苦,对谁都笑脸相迎,也允许人家赊账,所以家里的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这家喊:“明天有空来我家碾米啊。”那家喊:“怎么还不来?我前天就打电话了。”……父亲基本是没空接电话的,都是我接,我都是统一回答:“好的,我爸爸说回来就去你家碾米。”那些年我家的日子是红红火火的。那些年村子里的变化也是惊人的: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从老家的村中穿过,从城里开车回家,都用不了一刻钟。不仅仅是父亲,村里的青年人也都走出农田,积极创业,有的盖起了大棚种蔬菜,养鸡鸭鹅,有的买车搞起了运输,有的投资办起了工厂,富裕起来的人们也都盖起了楼房别墅,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会停着各种各样的车辆。

“再后来啊,咱们家就出了个大学生——你们的妈妈。我所有的钱啊都花得值,它们都变成了知识。”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都放着光。孩子们一起扭头看着我,他们的眼里也闪着亮晶晶的光。我赶紧站起来假装去倒水喝,鼻子却不知怎的一下酸起来了:父亲没什么文化,但他有劳动的智慧,他用他的力气,用他的吃苦耐劳,跟着祖国,跟着党一起走,把牛棚变成了楼房,把土房变成了水泥瓦房,把女儿送出了农村,完成了一个个梦想。父亲的一腔热血都洒在了土地上,他用勤劳智慧改善了家庭生活,从村里的最贫穷变得最富有,并且培养了我——一位人民教师。

如今70岁的父亲依然有着健壮的身体,笔直的腰板。他每天坚持锻炼,坚持看新闻,学习了解一切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他常常念叨着这样一句话:这世界真好啊。

听完父亲的故事,我仿佛看到窗外艳阳高照着,冰雪正在消融,仿佛看到了2019年“十一”与国同庆生日时父亲脸上那熠熠生辉的光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