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辉利的头像

方辉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22
分享

蜈蚣岭的号子

那蜈蚣岭开山辟地的号子声穿过云霄,定格在徽州大地上空,形成震天动地的音符,给皖南山区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皖韵徽风诗意。那舞蹈、杂技、音乐三合一的独特艺术,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蜈蚣岭村,本名“仙源”村。“仙源”相传源于纪念村中一程姓道人历经苦难学道归来普济乡民而得名“仙源”。上世纪60年代初,因考虑到与附近长标乡的“贤源”村,在地名上发音上有混淆,故依据地形山势而改名为“蜈蚣岭村”,沿用至今。蜈蚣岭,村形如村名,地势险峻,“三座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是对当年蜈蚣岭地貌的描述。

“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蓑衣当被盖,辣椒当咸盐……”此民谣是对建国前与建国初期街源农民生活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1955年六联、蜈蚣岭两村人民响应省委“治山治水”号召,发扬大寨精神,因地制宜,开石放炮,劈山造地,将荒山秃岭、陡峭的山坡上建成了一层层梯磅茶园,改变穷山恶水的面貌,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曾经是皖南山区学习大寨的一面旗帜。

不管是阳春四月,还是白雪皑皑的腊月时节,皖南歙县深山的璜田乡蜈蚣岭的1200亩梯田茶园则绿意盎然。在1100多米高的海拨上举目远眺,蜈蚣岭梯田茶园蜿蜒起伏,傲然屹立,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园在一条条石磅的映衬下,宛如一只只翡翠般竹筐倒扣在大山深处,玲珑剔透,负势竞上,直至峰巅,分外壮观。

梯地茶园接天,漫山遍岭翠绿。上世纪六十年代,六联人民拧紧一股绳,以铁人般的毅力在高山上筑起了规模宏大的“高山长城”。据了解,六联人民在十年的时间里,克服山势峻峭、石坚土薄、茶不成园的艰苦环境,后来居上,用石头蘸着汗水甚至鲜血,建成了12606米长的石磅,石方达到3.6万多立方米。千亩梯地茶园成为皖南山区罕见的现代人力建设工程,令世人瞩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蜈蚣岭村人民在六联精神的鼓励下,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全村村民用双手铁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用块石砌成了连绵千亩的梯地茶园,奏响了一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感人之歌,谱写自强拼搏、团结协作、进取开放、无私奉献精神的新篇章。

行走在绕山蜿蜒曲折的石阶上,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六联人民春去冬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顶风冒雪、日晒雨淋,就地取石,用铁锤、钢钎等工具,千锤万凿着沉睡在山头里的一块块顽石,以惊人的毅力筑起了徽州“高山粮田”的动人场面。这里集聚了全村最优秀的石匠,他们犹如艺术家,堆砌的护塝蜿蜒优美,让人赞叹匠工之精细,石磅之惊奇,遗迹之珍贵。

透过梯田茶园石磅布满青苔的石块,那斑驳的铁钎划过印痕,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首首丰收石磅曲,更是一道道固体音乐,组成绚丽多姿的蜃景,荡漾着一叠叠非遗文化,那匠师们用智慧将力学原理美轮美奂地运用到改造环境生活中去,留存着一串串渐渐淡去的非遗号子声。你若能将耳鼓贴近大地心脏,接着地气,仍能依稀找到那萦绕心头的一丝丝开山造田号子的音韵。

开山劈地的号子,有打炮的,有凿石的,有撬石的,有抬石头的,有砌石的,有开工的……

其节奏,有环绕型的,弱重型的,应和型的,齐呼型的,滚动型的,行走型的……。

环绕型的,如双人打炮眼,“嘿-吼O;嘿呦吼O……”不断往复,口里喊出号子,铁锤重敲在钢钎上,石洞穿孔在喊声中掘进,汇聚成一首宏大的乐章,气壮山河,余韵袅袅。又如单人打炮眼喊着:“嘿-佐!嘿-佐!嘿呀个佐啊嘿-佐!” “千斤铁锤重呀,嘿-佐!举锤上青天哟,嘿-佐!改良换天地哟,嘿-佐!种粮种绿茶哟,嘿-佐!改变旧生活哟,嘿-佐!”

弱重型的,如石工打磨那些条石时,先用墨斗或者竹尺按照要求的规格画好线路,由手艺精湛的石工,一手锤一錾子的打磨这些毛坯料。打磨石料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对待。经过石工们细致地打磨,一条标准的条石就出来了,每条錾子路线笔直,粗细一样。青石上扁铲,即“凸凸吐-、凸凸凸吐-……”舌尖不停得在顶着上颚喷气,似乎在控制手中的铁锤和扁铲力度,以两弱一强重 “吐”来摧毁坚硬多余的石屑块,石匠自我解嘲地说:光滑的石面是用舌头加气流“吐”出来的。打磨条石的石工,全是光着手握住錾子和手锤,一锤一锤的敲打,时间长了,握錾子的手由粗糙变成水泡、血泡,再由水泡、血泡变成老茧,厚厚的一层,针都刺不进去。

应和型的,如抬石头时,有两人杠,三人杠(也称鼠尾杠,即两人在前一人在后;或机飞状,即一人领头,两人并排尾后),四人杠,六人杠,八人杠,甚至三十二人杠等等。刚抬起石头时,“(领白)大家齐努力呦,(大家白)嘿-呦-”,即一人呼喊,众人应和,大家肩负抬杠,身体由下蹲到慢慢站直,平衡用力抬起;行走时,为了步调统一,“(领白)大家向前走呦,(大家白)嘿呦、嘿呦、嘿呦……”随即抬石队伍随喊声慢慢蠕动前行。遇到上台阶时,每上一级,则呼喊挪动一次,即“(领白)大家往上挪呦,(大家白)嘿呦”、 “(领白)大家往上挪呦,(大家白)嘿呦”。遇到难过坎坷路时,(领白)大家咦咂呦,(大家白)嘿-!(领白)咦咂呦,(大家白)嘿-!“咦咂呦”,即提醒用语,难走啦;“嘿!”,即“知道了”的代语密码,则用力慢行半步,或半寸……。在平坦路上行走时大家齐喊着:嘿咗、嘿咗、嘿咗、嘿咗。抬工们抬着几百上千斤的重物,在狭窄、陡峭的道路上,上坡下坎,前呼后应,协调步伐,鼓舞干劲,如履平地。变化多端吊杠、金鸡独立、拉杠、悬空倒挂等,一系列高难度抬杠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齐呼型的,如抛石头时,双双喊道:“一、二、三--;……”。喊“一、二”时,双手向后蓄力,喊出“三--”时则双手前推弹出石块。又如移动石头时,由于石头太重,则用羊角锄搁着石头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或三个方向,同时发力,让大石块或旋转,或前移,或夯实,无不让力学原理得到充分展示。又如,开山采石需要丰富的经验,若仔细地勘察好一方巨石,看准一条天然的石缝,便召唤大家一字儿摆开,十几根钎子牢牢地嵌入石缝中。(领白)“准备好,(合白)搭点!”便亮开那粗犷、雄浑、高亢、号召的嗓音,唱响了气势豪迈的上韵号子,大家跟着齐声喊下韵:(领白)撬进去——(合白)嚎嗨!(领白)扎稳脚——(合白)嚎嗨!(领白)握紧钎——(合白)嚎嗨!(领白)心要齐——(合白)嚎嗨!(领白)眼要尖——(合白)嚎嗨!(领白)开石头——(合白)嚎嗨!(领白)重安全——(合白)嚎嗨! (领白)再用力——(合白)嚎嗨!(领白)咯吱动啦——(合白)嚎嗨!嚎喽-,嚎喽-。撬石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唱,酣畅淋漓,吼得山响;句句嘹亮,跌宕回环,铿锵有韵,让人感到气势磅礴,震天撼地,或悠扬婉转,或荡气回肠,石块好像是从吼声中吼出来的。

滚动型的,则石头大,人数少,力气弱,那个时代没有机械,怎么办?他们敢为人先,采用圆柱滚动原理,将石头撬上圆柱木杆,喊道:石大人不怕呦,嘿呦;人少齐发力呦,嘿呦;一个能顶十呦,嘿呦;磐石坐木轮呦,嘿呦;安石稳泰山呦,嘿呦;青石板上种绿茶呦,嘿呦;种上白茶创品牌呦,嘿呦;战天斗地改贫穷呦,嘿呦;青山梯田创文旅呦,嘿呦;奋发图强奔小康呦,嘿呦;庆祝建党百周年呦,嘿呦;登上卫星看华夏呦,嘿呦……这蜈蚣岭的号子从古飘到今,飘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创新,一种非遗美声,一支改变时代的号角,一个与时俱进的劳模精英风范。

还有行走型的,如开工时,组长喊:“开工啦——”;众人拿着工具边小跑快速行进边喊着:“呃嘿、呃嘿、呃嘿……”。又如用扁担挑着筐子装的重石块的号子声:“哎呀着,嘿着喂,哎呀着,嘿着喂……”。

蜈蚣岭肩膀抬起石头有开山号子形成之初,只是没有唱词的劳动呼号,石工们为了自娱自乐驱赶疲惫,后来经过十余年的重复,就在呼喊的号子的时候加入了工匠们及劳动者表达内心愿望、感受和情感的唱词,从而缓解疲劳和负重之苦,于是就有了朗朗上口的蜈蚣岭号子。

蜈蚣岭号子之所以依稀流存着,是因为其调子优美,节奏高亢,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语言朴实,诙谐幽默。在徽州大地每个角落里劳动过程中,开山采石,遍地开花,不断被传唱,又不断在创新,虽然各个时候的内容不同,但韵律一致,没有固定歌词,想到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即兴编唱,朗朗上口。那是干活发出的原生态声调,那是一支开山劈地的生命号子,那是一种与大自然搏击的和谐曲。

当你走进蜈蚣岭时,山路狭窄,蜿蜒盘旋而上,茂密的山林,青翠的植被,潺潺的溪水,还有清脆歌喉的鸟鸣,深深吸引着你。你瞧,那一条条石板路,一条条飘带般石磅组成“天梯”的五线谱,还有那纪念馆里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让我真切了解到六联村党支部这个坚强的核心带领全村群众战天斗地的奋斗史和创业史,感受到六联村人民群众在艰难困境中迸发出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领略了以胡早娣等人为代表的老共产党员的风采。胡早娣身兼数职,荣誉众多,但她谦虚谨慎,授誉不骄,始终不忘劳动人民本色,永不脱离劳动第一线,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巾帼时代楷模。

深山翠岭,一号通古今。蜈蚣岭开山号子蕴含了石工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反应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热爱和追求,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到调子中,形成异彩纷呈的民间音乐艺术,无论是曲调还是技巧,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或欢快,或凝重,或谐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诗道:

蜈蚣岭号子飘古今

荒山秃岭呦写传奇

高山镌刻徽诗行

梯田壮丽七十载

固体音乐层叠叠

列省文物“愚公岭”

战天斗地放光彩

世代传颂因地来制宜

敢叫天地岁月新

脱贫克难呦又攻坚

锦绣前程呦智当先

昔日靠天 “火子地”

今朝成了保水保土保肥观光研学的“海绵地”

发展茶叶创品牌

汲取精神有动力

民间采风接地气

掘取“天梯”工匠号子凸现文化显非遗

现今的六联村“两委”,紧抓振兴乡村旅游战略的极好机遇,依托山区天然氧吧、高山梯地茶园、村民土楼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域外研学观光者驻足观赏拍照,那快门按下的不只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绘就时代蓝图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人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豪情壮志。

蜈蚣岭被列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特别是通村公路开通后,成为赏景拍摄、自驾出游、徒步观光、农事体验、励志教育的热门之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摄影采风、休闲体验。村里成立了游客接待中心,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然而,奋斗是艰辛、长期、曲折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蜈蚣岭伟大的奋斗精神,树立奋斗目标,提升奋斗素养,保持奋斗态势,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以大智大勇担当的使命感,拥抱新时代,迈步新征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