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徽商在明清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内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思想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徽商”——中国古代“儒商”的典型代表,“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仁、义、礼、智、信,是国学胚蒸出的徽商精神。
《歙县志·舆地志·风土》则描述了徽州宗族入迁状况,又据历史记载向徽州最大的一次入迁是唐末黄巢之乱时,名臣官宦为这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吸引而来,累世定居,从而形成徽州望族,很重视国学的学习的,并且其目的是依靠学习国学来光宗耀祖。他们传承了中原士族的儒学传统,“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以至“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崇尚礼义的儒风在徽州地区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具有儒商文化的地域特色;又是儒家文化传承的典型,它继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并糅合了一些地方性的因素,进而发展为程朱理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典型”。
徽商的“贾而好儒”风范与他们的家世渊源有关,由此可见,国学自然而然就成了徽商精神的根源。例如,徽商“乐善好施”源于儒家伦理中的“仁爱”道德思想;“诚实守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诚信”思想;“尊祖敬宗”之“礼”更是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等等。徽商的国学精神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徽商乐善好施,就是儒家仁爱道德的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也是徽商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些儒家思想都在徽州商人的身上有所体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道德的特点是由己推人、由近及远。如同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徽商的这种“仁爱”思想在宗规中得到体现。
徽州是徽商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徽商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致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在他们经商的地方赢来了较高的声望,大大的提高了徽商的知名度,为他们为其商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明清时期,徽商能获取巨额财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为徽商重“礼”的精神,“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规定。
徽商的经营是讲求谋略的,因而对各种知识尤其与商业经营有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视的。徽商的这种智慧通过合伙从事商业经营,都是为了追求群体效益的同时,更是赢得个人声誉。“诚”是儒家推崇的德行之一,“信”更被儒家直接视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根基。徽商将“诚信”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特别是作为商业活动中处理买卖双方关系的基本准则。如歙县商人梅庆余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
由此可见,徽商的“诚信”思想同样源于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国学,贾而好儒徽商情。徽商精神,国学精华荟萃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