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茅永辉的头像

茅永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07
分享

“红楼梦”,曹雪芹的一场梦

知《红楼梦》者,必知“曹雪芹”;读《红楼梦》者,欲知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1716年(一说1715年),他生在一个富贵的“百年望族”之家。曹雪芹祖籍辽阳,他的先祖,拥清兵入关有军功。他的曾祖母,曾经当过康熙皇帝儿时的乳母,深得康熙的信任。曹家祖孙三代都世袭“江宁织造”的职衔。这职务名义上是专管皇宫御用衣物的生产和供应,属于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实际上还负责监视江、浙地区的官民,可以直接向皇帝打秘密报告,是皇帝的耳目和心腹。康熙五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家,可见曹家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非同一般。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颙(曹雪芹之父)病逝,康熙恩旨,以曹颙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曹雪芹之祖父),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曹頫奏明:曹颙的遗腹子(即曹雪芹)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因曹雪芹满月时雨水叠沛,四野霑足,故取名霑。

曹家既是“百年望族”,又是“诗书门第”,在僮仆成群,钟鸣鼎食的环境里,曹雪芹的少儿时代,可谓托赖了天恩祖德,他不仅享尽了人间荣华,也汲取到了丰富的文学滋养。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文学造诣也很深。自幼聪慧的曹雪芹在这样的家庭里,学习文化,掌握知识,乃如鱼得水。而童年的曹雪芹,却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抵触四书五经,对科学考试、仕途沉浮,更是表现出极大反感。叔父曹頫严加管教,但收效甚微。

曹雪芹13岁那年,曹家大难临头。这一年,登上了皇位的雍正,以残忍毒辣的手段清除异己。由于曹家同前朝关系亲密,让雍正不舒服又不放心,所以,毫不客气地将曹頫撤职查办,不久后行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的生活从此一落千丈,日益衰微。由于家奴捣鬼加上遭贼寇入室,很快生活陷入窘境,缺吃少穿,有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生活之外,精神上的打击也接踵而至,过去那些盼望与曹家结识的人,现在都躲着绕着,甚至连亲近的亲戚,也害怕受牵连不再与曹家来往。

雍正末期,曹頫赋闲在家,懒于应酬,此时的曹雪芹已成年,开始帮着料理一些家务,替曹頫出面接待宾客,由此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渐渐树立起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曹雪芹心中常常泛起的是,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因而更加勤奋读书,主动访师觅友,甚至不惜干谒朝中权贵。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穷困的加剧,曹雪芹历尽了人间辛酸屈辱,深察了统治集团的种种丑恶内幕,眼见无数可笑可骂,可歌可泣的事实,使他感慨万千,怨恨日盛。走出了统治阶级的行列,增加了和社会下层的接触,又使曹雪芹视野扩大,思想趋向成熟,把狭隘的怨恨和牢骚,逐渐转变成为对整个腐朽社会的不满和愤怒,他的叛逆性格和思变情结快速积累,埋在心底的怒气终于象火山一样地爆发。他狂放不羁、谈笑嬉骂,矛头直指封建阶级的营垒。他吟诗作画,冷讽热嘲,公开向黑暗的社会挑战。据传,家里人怕他触怒了统治者,招来灭族之祸,吓得把他锁在空房里,而且一直锁了三年。有专家学者分析指出,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曹雪芹萌发了创作《红楼梦》的念头。他设计了这部百万言的巨著,立志从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着手,通过塑造贾宝玉等人的叛逆性格,揭示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内因及必然。

大约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前后,33岁上下的曹雪芹对《红楼梦》一书,已经有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构思和创作准备,便发誓要以一生的心血来书写这部为大雅所不齿的“演义闲书”、“小说稗史”。这时,他的家产已全部丧失,在城里已无立足之地,被迫搬到郊外香山脚下去落户。住草庵,赏野花。因为家里几乎没有固定收入,一家人长期过着“举家常食粥”的生活。曹雪芹却并不在乎这一切,继续他那觅诗、唱和、挥毫、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家里四壁空空,常常连买纸的钱都没有,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般人恐怕早没了闲情逸趣,去写一部为人笑骂的“盲词小说”!可是,曹雪芹是“疯子”、“傻子”,全然不顾周围的人怎么看、怎么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思想感情的真实描绘。

清朝的宫廷里,设有皇家画院。这期间,曾有人向画院推荐曹雪芹的绘画才能,画院也想请他去当画师,曹雪芹断然谢绝。曹雪芹含辛茹苦,埋头耕耘整整10年,才完成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创作。初稿写完后,他又严肃认真地进行了5次大的修改,对书中的每一回、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做了反复推敲,仔细订正。“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说,这部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曹雪芹和着心血与眼泪写成的。

穷苦没有推倒曹雪芹的精神,坚定的著书目标鼓舞着曹雪芹的意志,然而,10年的饥肠辘辘,10年的奋力拼搏,却严重摧残了他的身躯,耗尽了他全部的身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也就是《红楼梦》刚刚脱稿的那一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染上了痘疹(指天花),因无钱医治而亡故。曹雪芹悲痛万分。他顾不得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强撑着每天都要到儿子的小坟上去瞻顾徘徊,伤心落泪。不久,曹雪芹就得病卧床。这年的除夕晚上,曹雪芹满怀悲愤地离开了人世,身后只留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妻子,以及他的巨著《红楼梦》。

我们说,一部《红楼梦》,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一场梦。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主人翁贾宝玉,前期锦衣玉食,后来家族衰败而遁入空门。曹雪芹的初心是这样,无奈曹家乃包衣出身,想出家都没那么自由,只好落魄半生,最终将自己的命运代入到小说主人公身上。因此,似乎可以说,《红楼梦》整个故事的主线都牵连上了作者一生的跌宕起伏,而其他众多的人物,及其演绎出的种种故事,不过是围绕“主人公”(曹雪芹)周边的一簇簇“插花”。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家族的衰落、个人的悲剧和社会的变迁,激起了对封建礼教和功利名禄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揭露,这既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又是作者创作《红楼梦》一书的伟大社会意义和宝贵的文学价值。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如同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的关系一样,他们是作品的创作者,同时,经典的文学作品,又成就了他们的不朽功绩。曹雪芹的名字,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类最优秀的文学家并列在一起。

《红楼梦》创作于1754年至1763年间,书中主要内容的背景属于清朝中前期,该书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生活,展示了其最终衰落的下场,因而引发很多人的疑忌和愤怒,更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能容许。在乾隆大兴文字狱的当时,《红楼梦》这部最初名为《石头记》的小说被列为禁书,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红楼梦》得以保全,并又在乾隆年间被公开刊行,或许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珅。这位“和大人”,每天都会去向太后请安,每次为太后说一段《红楼梦》的故事,太后越听越喜欢听,便让和珅把书拿去。和珅顺水推舟,告诉了太后此书为禁书。乾隆帝对太后十分孝顺,于是,忙不迭对《红楼梦》网开一面。

《红楼梦》如此戏剧般面世,曹雪芹的一场梦,真是值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