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县那片被岁月沉淀了厚重文化的黄土地上,广袤无垠的原野与连绵起伏的丘陵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土黄色的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质朴而深沉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风,带着些许沙尘的粗粝,呼啸而过时,似是历史的长歌在吟唱。谢春生就诞生于这片黄土地上的洪德乡河连湾村,一个皮影艺术源远流长的家族。
环县道情皮影,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当地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将道情与皮影巧妙融合,以牛皮为原料精心雕刻成各种人物、动物及场景的皮影,在灯光的映照下,通过艺人幕后的操纵与演唱,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其道情唱腔源于唐代的道曲,历经岁月的洗礼,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戏曲的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或高亢激昂,如黄土地上奔腾的骏马;或婉转悠扬,似山间潺潺的溪流。那婉转的拖腔、丰富的韵律,仿佛能穿透灵魂,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皮影制作更是一门精细的工艺,从选皮、泡制、刮毛到雕刻、上色、装订,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艺人的心血与匠心。皮影人物造型夸张而生动,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感,无论是武将的威武英姿,还是旦角的婀娜多姿,都在艺人的刻刀下栩栩如生。
谢春生自幼便在家族浓郁的皮影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他的祖父,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艺人,常常坐在院子里,专注地雕刻着皮影。那粗糙而灵巧的双手,在皮革上舞动,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皮影人物便初现雏形。谢春生总是蹲在一旁,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看着祖父手中的刻刀,仿佛那是一把神奇的魔杖,能赋予皮革生命。而他的父亲,作为家族皮影戏班的主唱,嗓音醇厚,犹如陈酿的美酒。每当夜幕降临,戏班在村里的戏台子上演出时,谢春生就会偷偷跑到后台,透过那一层幕布的缝隙,张望着舞台上的光影交错。台上的皮影人物在幕后艺人的操纵下仿佛有了灵魂,或舞剑弄枪,或低吟浅唱。那灵动的姿态和悠扬的道情唱腔,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年幼的谢春生,一颗热爱皮影的种子悄然在他心中种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春生正式踏上了学习皮影技艺的艰辛道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院子里那棵古老的槐树上,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他便已开始练习操纵皮影的基本功。他身姿挺拔,神情专注,双手紧紧握着那小小的竹棍,仿佛那是他与皮影世界连接的桥梁。然而,这小小的竹棍在他手中却仿佛有千斤重,要让皮影人物的动作自然流畅,需要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夏日里,闷热的屋子里一丝风也没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瞬间形成一个个小水洼。但他浑然不觉,一心专注于手中皮影的举手投足,那认真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皮影。寒冬时,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手指冻得通红僵硬,他哈一口热气,又继续沉浸在皮影的世界里,仿佛寒冷无法侵袭他对皮影的热忱。
而对于道情唱腔的练习,谢春生更是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他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村子外那片空旷的原野上。狂风卷着枯草在他身边飞舞,他却仿若未闻,只是站在那里,昂首挺胸,放声高歌。他的嗓音起初略显稚嫩,但却充满了激情与力量。那悠扬的曲调,在风中飘荡,引得路过的乡亲们纷纷驻足倾听。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赞叹道:“这娃,将来必成大器,这嗓子,就像是天生为道情而生的。”谢春生听了,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练习也更加刻苦。
青年时期的谢春生,已在当地皮影界崭露头角。他身姿修长,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他并未满足于传统的技艺,而是开启了一场大胆的创新之旅。他深知,艺术若要永葆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他踏上了搜集民间音乐素材的漫漫征程。
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过一个个村庄。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找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民间艺人。老人坐在自家的窑洞前,手中拨弄着一把破旧的三弦琴,哼唱着一首古老的小曲。谢春生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睛微闭,用心聆听着那充满韵味的旋律。曲罢,他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说:“大爷,您这曲子可真是宝贝啊,我想把它融入到皮影戏的道情里,您看行不?”老人抬起浑浊的双眼,看着眼前这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缓缓说道:“娃啊,这可是咱祖辈传下来的东西,你要是能让它在皮影戏里发光,那也是好事一桩。”
回到家中,谢春生便一头扎进皮影戏的世界。他将陇东道情与这些搜集来的音乐元素精心融合,常常在那间狭小的创作室里一待就是几天几夜。起初,这种创新并不被所有人接受。一些老艺人皱着眉头,严厉地批评他:“这还是咱的皮影戏吗?你这是瞎折腾!”谢春生却坚定地回应道:“各位前辈,皮影戏要发展,就得有新东西,咱们不能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啊。”
在一次重要的演出中,谢春生决定用他创新后的唱腔登台。他站在幕后,深吸一口气,当那独特的唱腔响起时,全场观众都被吸引住了。他的嗓音高亢洪亮,行腔婉转自如,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将观众带入皮影戏所营造的世界中,或喜或悲,或嗔或怒。演出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位年轻人兴奋地喊道:“这才是咱环县皮影戏的新模样,太好听了!”
在皮影操纵上,谢春生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双手白皙修长,却充满了力量。在表演时,他的表情专注而投入,仿佛自己就是皮影戏中的角色。他能精准地控制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从人物的眼神流转到手指的轻轻颤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皮影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是传达情感和故事的关键,因此,他常常对着镜子,仔细揣摩人物的神态。他时而皱眉,时而微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之中。
谢春生对皮影戏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体现在他对剧本的精心创作和整理改编上。他常常坐在那堆满古籍和手稿的书桌前,眉头微皱,眼神专注地研究传统的皮影剧本。他发现其中许多故事已略显陈旧,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于是,他决定重新塑造这些经典。
他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带来田野里泥土和庄稼的芬芳。他的思绪在风中飘荡,在古老的传说中寻找灵感。在村子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古老的神话故事。谢春生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回到家中,他便开始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分明,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他创作的剧本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与惊喜。比如在他新创作的《英雄传奇》剧本中,主角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有着犹豫、恐惧和弱点的普通人,但在面对困境时,却能鼓起勇气,克服自我,成为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情节设置,让观众在欣赏皮影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的冒险之中。
为了让环县道情皮影能够传承下去,谢春生广收门徒。他对待徒弟们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不仅传授他们精湛的技艺,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他常常对徒弟们说:“皮影戏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要用心去传承,不能让这门艺术在我们手中失传。”在教学过程中,他极为耐心。当徒弟们在操纵皮影时出现错误,他会轻轻走到他们身边,握住他们的手,慢慢地示范正确的动作,一边示范一边说:“看,这手腕要轻轻用力,手指要灵活转动,就像这样……”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让徒弟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他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又系统的教学方法,从皮影的制作工艺到舞台表演技巧,从道情唱腔的演唱到剧本的理解与创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他会带着徒弟们亲自挑选制作皮影的皮革,告诉他们:“这皮革啊,质地要好,不能有瑕疵,就像咱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在雕刻皮影时,他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如何下刀,如何勾勒线条,嘴里还念叨着:“这一刀下去,要有轻重,线条才会流畅,就像咱唱戏,腔调要准,节奏要稳。”
随着环县道情皮影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谢春生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皮影戏将出访欧洲多个国家。这个消息传来,整个皮影戏班既兴奋又紧张。谢春生深知,这是向世界展示环县道情皮影魅力的绝佳机会,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在出访前的准备阶段,谢春生带领着戏班成员们日夜排练。他们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如经典的《封神演义》片段,还有谢春生创作的《英雄传奇》等。针对欧洲观众可能不太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谢春生在保持皮影戏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表演形式进行了一些创新调整。他增加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旁白解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表演前和表演间隙向观众介绍剧情背景、人物关系以及皮影戏背后的文化内涵。
为了确保演出效果,他们还特制了一批更加精致、色彩更加鲜艳的皮影。在制作这些皮影时,谢春生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从皮影人物的造型设计到色彩搭配,都反复斟酌。他选用了质量上乘的牛皮,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处理,使得皮影更加坚韧耐用且富有质感。在雕刻过程中,他和徒弟们运用了更加细腻的刀法,将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纹理等刻画得栩栩如生。上色时,则采用了进口的环保颜料,不仅颜色鲜艳持久,而且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终于,出访的日子来临了。谢春生和他的戏班踏上了欧洲之旅。他们首先来到了法国巴黎,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浪漫之都。演出场地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个著名剧院,剧院内装饰华丽,观众席上坐满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他们大多是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与向往的艺术爱好者、文化学者以及当地的居民。
当演出开始,舞台上的灯光亮起,那精美的皮影在幕后艺人的操纵下缓缓舞动。悠扬的道情唱腔响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古老东方的神秘故事带到了西方观众面前。法国观众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他们惊叹于皮影人物的精致与灵动,沉醉于那独特的道情唱腔之中。每一个精彩的动作、每一段动人的演唱,都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全体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许多观众涌到后台,想要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向他们询问关于皮影戏的更多知识。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激动地说:“这是我见过最独特、最富有魅力的艺术表演之一,它融合了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
接着,他们又前往了德国柏林。在柏林的演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德国观众以严谨著称,他们对皮影戏的表演细节和艺术内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演出后的交流环节中,谢春生和徒弟们详细地解答了观众们关于皮影制作工艺、表演技巧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一位德国大学教授表示,他希望能够将环县道情皮影引入到学校的艺术课程中,让更多的德国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一珍贵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英国伦敦,皮影戏的演出更是引起了轰动。伦敦的媒体纷纷对这次演出进行了报道,称其为“东方艺术的璀璨明珠在西方舞台上闪耀”。演出期间,许多英国观众被皮影戏所展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所折服,他们对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观众表示,通过这次观看皮影戏,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
谢春生和他的戏班在欧洲的巡回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们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环县道情皮影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次出访经历,让谢春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皮影戏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他对皮影戏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岁月流转,谢春生渐渐老去。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头发也变得花白稀疏,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明亮,满是对皮影戏的眷恋与执着。尽管双手已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灵活,但他的指导依然精准有力。
他坐在那熟悉的幕后,看着徒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皮影戏的未来。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环县道情皮影,而这门艺术,也将在徒弟们的传承下,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一场盛大的皮影戏演出中,谢春生最后一次坐在幕后。他看着徒弟们熟练地操纵着皮影,听着那熟悉而又亲切的道情唱腔,不禁热泪盈眶。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从那个对皮影充满好奇的孩子,到如今的白发老者,皮影戏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此时,舞台上正在表演他改编的经典剧目《仙女下凡》,那优美的唱词在空气中回荡:
“月照天庭星璀璨,仙女思凡落尘间。
彩云飘舞随风转,人间美景映眼帘。
愿舍仙班情不断,与君相伴共百年。”
谢春生的一生,是为环县道情皮影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努力和坚持,将这门古老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环县道情皮影的传承史上,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皮影艺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