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8
分享

社火头人豆老汉

在黄土高原的深处,有一个宁静质朴的小村子,它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静静地依偎在这片广袤黄土地的怀抱之中。村子四周,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如同沉睡的巨兽,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芒。凛冽的西北风呼啸而过,卷起阵阵尘土,肆意地在这片土地上飞舞,似乎想要将这里的一切都刻上它粗犷的印记。

就在这个小村子里,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而热烈的社火习俗。而社火头人豆老汉,便是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核心人物,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这片黄土地的夜空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用自己的善良与热情,为整个村庄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温暖。

豆老汉,年逾花甲,岁月这位无情的雕刻家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犹如黄土高原上那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沟壑,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黄土高原风沙吹拂和生活操劳的痕迹。他身材瘦小,那单薄的身躯仿佛一阵强风就能吹倒,然而,他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总是闪烁着明亮而坚定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他的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那是多年辛勤劳作的见证,犹如干枯的树皮,紧紧地包裹着他的手指。然而,就是这双手,在社火表演中却能巧妙地摆弄各种道具,指挥若定,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

每年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村子里便沉浸在社火即将开场的浓郁氛围之中。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兴奋与期待的气息。豆老汉作为社火头人,早早地就忙碌起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豆老汉便裹着他那件破旧却洗得干净的棉衣,匆匆走出家门。他站在村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下,清了清嗓子,大声呼喊着:“娃们,社火要开始筹备啦,都别睡懒觉咯!”那声音在寂静的村子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村里的青壮年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了老槐树下。豆老汉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眼神里透着严肃与认真。他开始召集大家,分配任务,有条不紊地筹备社火表演所需的一切。“大强,你带几个人去检查一下高跷的道具,看看有没有损坏的地方,千万别到时候出了岔子。”豆老汉对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说道。“二柱,你负责组织秧歌队的排练,把新学的几个动作再好好练练。”他又转身对另一个小伙子叮嘱着。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社火的种类繁多,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等。豆老汉对每一种社火形式都了如指掌,他就像是一部活着的社火百科全书。在高跷排练的场地,豆老汉耐心地指导着年轻人们如何踩高跷才能走得稳、走得快。他弯下腰,仔细地调整着高跷的绑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娃们,踩高跷的时候,重心要放在脚底中间,脚步要稳,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像在平地上走路一样。”说着,他站起身来,亲自示范了几个动作,只见他踩在高跷上,如履平地,身姿轻盈,让年轻人们不禁啧啧赞叹。

在旱船排练的地方,他手把手地教着划船的“艄公”如何把握船桨的力度和节奏。“老张啊,这船桨划动的时候,要有力道,但不能太猛,要像真的在水里划船一样,有起有伏,这样船才能走得稳。”豆老汉一边说着,一边握住老张的手,示范着正确的划桨动作。船中的“船娘”在一旁看着,豆老汉笑着对她说:“闺女,你这手帕挥舞的时候,要轻盈一些,脸上带着笑容,就像在和岸边的人打招呼一样。”“船娘”红着脸点了点头,按照豆老汉的教导认真地练习起来。

在排练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和矛盾。有的年轻人觉得排练辛苦,想要偷懒。那天,阳光正好洒在排练场上,几个年轻人趁着豆老汉不注意,偷偷地躲到了一旁的角落里,想要休息一会儿。豆老汉发现后,缓缓地走了过去,他没有责备,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娃们啊,我知道你们累,可是这社火是咱们村子的大事,是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承载着整个村子的欢乐与希望啊。咱们现在辛苦一点,到时候表演成功了,看到村里的老老少少都高兴,那多有成就感啊。”几个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重新回到了排练队伍中。

还有的年轻人因为角色分配不满意而闹情绪。小李一直想扮演舞龙队的龙头,可是却被分配到了龙尾的位置,他心里很不乐意,一整天都闷闷不乐。豆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晚上,他来到小李家,坐在小李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啊,我知道你想当龙头,你有这份积极性是好的。可是舞龙讲究的是团队协作,龙尾也很重要啊,没有龙尾的摆动,这龙哪能舞得起来呢?你看你身手敏捷,反应快,这龙尾的位置交给你,我放心。”小李抬起头,看着豆老汉真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说:“豆爷,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干。”

终于,到了正月初一,社火表演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村子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仿佛一片欢乐的海洋。豆老汉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那服饰上绣着精美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手持指挥棒,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最前面。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一种感染力,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他就像一位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

随着他手中指挥棒的舞动,高跷队率先出发。演员们脚踩高高的木跷,身着戏服,扮成各种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有的扮成威风凛凛的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红脸长须,好不威风;有的扮成美丽动人的嫦娥,身着飘逸的仙衣,彩带飞舞,宛如仙子下凡。他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走街串巷。高跷踩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仿佛是新年的脚步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时不时地还与街边围观的村民互动。“关老爷,给俺们来个威武的姿势!”一个小孩在街边喊道。扮成关羽的演员立刻摆出一个单脚独立,手持大刀指向天空的姿势,引得周围的村民阵阵喝彩。

紧接着,旱船队伍摇曳而来。划船的“艄公”老张动作娴熟,他穿着蓝色的布衫,头戴一顶草帽,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手中的船桨仿佛真的在水中划动,推动着装饰精美的旱船前行。船中的“船娘”小花身姿婀娜,她穿着一身红色的碎花袄,头上戴着一朵大红花,手中的手帕轻轻挥舞,与“艄公”配合得天衣无缝。豆老汉在一旁密切关注着队伍的行进,不时地大声提醒:“老张,稳着点,小花,笑得再甜一点!”

舞龙舞狮更是将社火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巨龙在小伙子们的舞动下,翻腾盘旋,犹如行云流水一般。龙头高高昂起,龙目圆睁,龙须随风飘动,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威严。小伙子们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手中的龙杆有力地舞动着,让巨龙在空中穿梭自如。狮子则活灵活现,或跳跃,或翻滚,或嬉戏。那两只狮子,一只红毛,一只黄毛,它们的眼睛眨动着,耳朵也不停地晃动。舞狮的小伙子们身手敏捷,他们一会儿跃上高台,一会儿又在地上翻滚,逗得村民们哈哈大笑。豆老汉穿梭在队伍中间,为演员们加油鼓劲,他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看着欢乐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就是社火的魅力,它能让平日里辛苦劳作的村民们忘却烦恼,尽情享受这欢乐的时光。

而在这欢乐的背后,豆老汉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在筹备社火的日子里,他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腰酸背痛。他的家里,常常是冷锅冷灶,家人做好的饭菜热了又热,却总是等不到他回来。他的老伴心疼他,总是劝他:“老头子,你就不能歇一歇吗?这社火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豆老汉却总是笑着说:“这社火要是不办好,我这心里就不踏实。这是咱村子的传统,不能在我手里给断了。”

他不仅操心着社火表演本身,还关心着演员们的生活。有一次,演员小王生病了,豆老汉得知后,二话不说,就带着药匆匆赶到了小王家。他坐在小王的床边,倒了一杯热水,把药递给小王,说:“娃啊,赶紧把药吃了,好好休息,社火表演还等着你呢。”小王感动地看着豆老汉,说:“豆爷,您辛苦了,我一定尽快好起来。”还有演员家里遇到了困难,经济上有些拮据,豆老汉知道后,默默地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了一部分钱,递给那个演员,说:“先拿着应急,社火表演完了,咱们再一起想办法。”他的善良和热心,赢得了整个村子的尊重和爱戴。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社火表演达到了最盛。夜晚的村子灯火辉煌,一盏盏红灯笼挂在屋檐下,宛如一颗颗熟透的红柿子。社火队伍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子。豆老汉带领着队伍在村子的广场上进行最后的表演。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周围,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眼睛里满是兴奋与好奇。

当表演结束时,村民们纷纷涌上前来,将豆老汉和演员们围在中间。一位老者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豆老汉的手,激动地说:“老豆啊,今年的社火真是太精彩了,多亏了你啊!”豆老汉的眼眶湿润了,他连忙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是咱们整个村子的力量。”年轻人们也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豆爷,您辛苦了!”“明年的社火我们还要跟着您一起搞!”豆老汉站在人群中,眼中闪烁着泪花,他知道,这一年的社火又圆满成功了。

豆老汉,这位黄土高原上的社火头人,用他的善良、热情和执着,守护着社火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为村子带来了欢乐与祥和。他就像一盏明灯,在这片黄土地上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村民们的心灵,也让社火的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不会被磨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