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云峰的头像

马云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6
分享

新疆外来人

                                   新 疆 外 来 人(散文)

                                                    马云峰

长期在新疆生活的人,大概都遇到那样的事情,就是被别人问过,你是那里人?你老家是哪里的?以前是干啥的?通常情况是,不少被问之人似乎都遇上了难题,需要想一想,才会给对方一个答复,或简单或详尽。如此简单的问题,有必要先想好再答复?还真有必要。只因新疆各省人员杂居,来自天南地北。来新疆的不少人,或是老家贫穷,在外界的名声不好,或是家乡富庶,而自身境况却不好,害怕说了真话,要被对方看不起,才要想好再回话。而后也会反问对方,你老家又是哪里的?以前在干啥?问来答去,双方就会围绕某个话题,自然地交流一番。若是两个人投脾气,无话不说,还会引出一两个辛酸故事,或许会在社会上流传几十年。

本人就曾听一位苏奶奶说过,解放前,只因甘肃武威老家遭了旱灾,庄稼几乎绝收,没有饭吃,快要把人饿死。万般无奈,她和丈夫被迫离开老家,带了一对儿女去闯新疆。没有驴或马代步,一路往西赶路只能靠两条腿,走得相当辛苦。攒足心劲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了新疆哈密地界,而他们所带的盘缠都花完了,干粮也全部吃光了。没有饭吃腹中空空,谁也没有力气再往前走,就不得不滞留在腰站,四处寻找可吃的东西。但周围全是荒凉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除了长有耐旱的骆驼刺,低矮的蒿草,再就是有大大小小的青石头,连一棵榆树也没有。榆树皮榆树叶可当饭吃,救人性命,偏偏就没有,他们几乎绝望了。

她男人不愿让一家人活活饿死,但凡遇见过路人就去要吃的,就是挨骂也不在乎,就那样勉强度日。最后遇到了一个做买卖的好心人,不只给了他们好吃的锅盔,还愿意再帮他们一些口粮,还有路上所用的盘缠,让他们十分感激。可人家也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将他们的女儿带回去做童养媳,可让他们着实为难。思来想去,反正姑娘迟早要嫁人,好不容易遇上合适人家,就让人家领走吧。分手时,她姑娘还不到十岁,此后几十年再也没见过,不知是死是活,一想起来就要淌眼泪。忆苦思甜大会上,苏奶奶曾说过,当年可是她姑娘救了一家人性命,要不然就不会活到新社会。

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卷吉县分卷收集有一首《路程歌》,此作品在吉县山区流传多年,是当地人自编自唱的秦腔唱词。所描述的是解放以前,关内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有相当多的灾民为图生存而自发地迁徙新疆,途中风餐露宿,经受各种磨难之情形——

先生我打坐在长安地面/为只为家中不可立站/谁料想天大旱整整三年/人吃人狗吃狗实在可怜……兰州城紧靠的黄河沿岸/兰州城紧靠的白塔宝山/我有心兰州城停缓两天/细思量路途远盘缠有限。走一站恨一站不敢贪慢/不觉间来到了蜈岭中间/山又高路又远路途凶险/蜈岭中间修了一座大庙/抽签的算卦的来往不断/土门子瞭不见人烟。走武威过古浪路途凶险/镇蕃县北靠沙漠偏远地面/山丹城离万里长城不远/有一个大佛寺九层楼实在好看。山丹城走东洛每日一站/有一个矮坡窑在出煤炭。从东洛走甘州每日一站/多数地面荒凉无边。甘州走沙河每日一站/沙河县走富义路途凶险/过黑河那河水又大又宽/走深沟过盐池没有人烟。从富义走高台也是一站/在岭水过大河不见桥把眼望穿/有座大庙修在路边/来往的难民都住庙院。岭水走肃州每日一站/肃州城出西门一站路就到嘉峪关/上新疆的难民经常不断/将门官找麻烦要把票验……

曾听一位老辈人讲过,他家太爷爷从西安到新疆走了半年时间,真是不容易。要知一路有多艰难,一看《路程歌》唱词就可知道。嘉峪关路途凶险/往前看无树木也没人烟/往后看瞅不见那关内地面/想父母想亲戚泪水不断。头一站走回回铺泪水连连/赤金湖出石油能把灯点/赤金峡有野狼路途凶险/往前看黑沙滩没有人烟。过玉门走安西老黄风不断/每个月要刮二十九天/一天不刮风还是阴天/细沙土淤得城门不见。安西城走哈密路途凶险/往前看黑沙滩更无人烟/从苦水走烟墩两站并一站/逃荒的路途上渴死一半。狠上心走几站才来到哈密地面/哈密城人口多来往不断/洋哥子说蕃话不懂汉言/我有心缓几天又怕盘缠花完。走巴里坤南山路途凶险/巴里坤天气寒不能立站/巴里坤到木垒没有人烟/鼓足劲才来到木垒城前。从木垒走奇台路途也远/一路上断了水渴得嗓子冒烟/从奇台到孚远只有一站,不觉其到县城才把身安…本文所选用的是《路程歌》其中两段,虽说不甚连贯,但可说是所有灾民逃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让后来者了解当时的社会情状,珍惜解放以后的安定生活。

全国解放以后,前来新疆参与开发建设的,除了解放新疆就地转业的兵团战士,政府招募的数省支边人员外,而大部分人员则是自发地进疆的,不知是谁就将他们称作自流人。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带着户口投亲靠友。有的是因家乡闹饥荒,不愿被饿死。有的是因家庭成分太高,被监督改造。有的是父母双方历史不清,会影响自己一生前途。有的是自己出言不慎,惹下灾祸,无法在当地立足。有的是误买赃物,进过公安局留下臭名,以后没有出路。总起来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有一点不光彩事情,听说新疆地广人稀,人心绵善,不爱找事,钱又好挣,就一门心思要到那里谋生。在他们心目中,新疆有广袤的人间乐土,可说是人间天堂,就是路途再艰险,只要走了进去,此生就大有希望。

但凡一心要进新疆谋生的,即便困难再大,也要豁出去闯荡。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因不同原因闯荡新疆的人可不少,有的身上只有五毛钱,实在凑不上路费,就扒火车偷偷混进新疆。有的走到中途所带的路费全花光了,就去干活挣回路费。曾有姓原的三兄妹就干过那种事情,从山东荣成走到新疆哈密,所带路费花得连一毛钱也没有了。活人可不能让尿憋死,原二原三兄弟就去火车站干零活挣钱,他们的小妹则去找庄稼地拾麦子,弄回口粮来。就那样干了一段时间,他们手里既有了口粮,还有了路费及零花钱,就再次往好地方走,最后在北庭故地落了脚。后来他们的小妹还在县城上了初中,当上了小学教师。原三长相好,心也灵,遇事办法多,被当地一家新疆老户看上,就将姑娘许配给了他,率先成了家。之后老二也有了婆姨,日子过得还不错,可说他们进新疆谋生是对的。

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为巩固边疆稳定,便在一些地方安插绿营兵开荒种地。还将内地犯法的汉人押进新疆垦荒,改造良田。从乾隆二十六年起,陆续将内地汉族农民迁往新疆北部,分拨到昌吉等地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一直到民国时期,内地的汉族人仍然不断地迁徙新疆,大多在北疆一带定居,或者种地为生,或是做买卖活命。为何内地汉族人都愿在新疆谋生?最主要原因是新疆地多人少,银子钱好挣。当年就曾流传那样两句话,要想挣银子,吃屎喝尿也要到古城子。要想发大财,豁出性命到奇台。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多年来,奇台一直是内地通往新疆各处的必经之地,商业重镇,人称旱码头,才那么有名气。时至今日,乌鲁木齐市还将城南一条马路命名为奇台路。

当年不少人从奇台走过,在新疆各地落了脚。当地老户没有排斥他们,让他们干合适的活计,挣钱活命。凡表现好的后来都成了老户人家的女婿。有的公社干部,还娶了大户人家姑娘,就使老户与新户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称道。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知什么人在背后作怪,情况完全变了,一些地方出现了排挤新户的怪异现象。某些人以老户自居,将新户一律称作盲流或盲道,还定了一些不成文的土政策,盲流后代一律不得参军,招工,招干,也不能当农村干部。

还有更可笑的做法,则是老户人家的姑娘不可嫁新户人家儿子,就是家境不错也不能通婚。不消说,所有新户都定为下等人,在被老户人家另眼看待,新老户之间的关系一度变得尤为紧张。新户人家的儿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找个对象结婚生儿育女。但在当地根本就没有可找的对象,只好凑上一点钱专程跑回老家,费尽心机解决个人问题。但凡回老家找对象的,十有八九都能带上媳妇回来,相貌好赖一概不论。只要人品好,懂规矩,能吃苦,愿意一辈子都待在新疆,跟自己男人过清贫日子,婆家人就相当满意。

可也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上了媳妇,可人家嫌新疆太远回娘家不容易,冬天又冷得要命,就是不愿去新疆过一辈子。那人被弄得实在没办法,只好编出一套谎话来,一再说自己是个官,要管七八十个下属,住的还是洋房子。那样说来说去,媳妇总算动了心,就跟他一同回到了新疆当地,走进了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媳妇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就说要去他所说的洋房子歇脚。而他心里有鬼,就装聋作哑半天也不吭声,媳妇就急了,一再催问,他只好那样回话,那就是他说的洋房子,媳妇不相信,就问他到底在干啥工作?他只好照实说,他是个羊倌,一直在放小队七十多只羊,住的是羊圈旁边的房子,叫它洋房子一点没错嘛。媳妇就指责他骗人,又哭又闹,可已被破了身,也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石头抱着走,硬着头皮跟他一起过日子。

因新户人家儿子太难找对象,就还有兄弟二人先后娶一个女人的稀奇之事。一户姓张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兄弟二人相差六岁。老大一直熬到二十七岁,好不容易才从老家带回来一个媳妇,总算解决了个人问题。老大早就馋急了,总算娶到媳妇尝到了甜头,就此被女色所迷,变得昏头昏脑,便不要命地折腾媳妇解馋,而使媳妇连续流产,难以怀上娃娃。老大害怕断后,就越发卖力地折腾媳妇,两三年以后,媳妇不仅没有怀上娃娃,老大反倒得了严重的肾病,花钱治来治去,还是未能保住性命,才活了三十岁就过早地撒手走了,张家就只剩一个儿子。老二也已二十四岁,该找对象结婚了。可家里已经被老大彻底掏空,还拉下不少新账,就没钱给老二娶媳妇,可要愁死老两口。愁来愁去他们就有了一个赖主意,与其让老大媳妇活守寡,还不如让老二娶她进门,既省钱又省事。事情挑开一说,老大媳妇倒也愿意,而老二说还没想好。想来想去,实在不愿让父母再受煎熬,就只好顺从了他们的心意,让嫂子变成了自己媳妇。那也成了当地一大笑话,被好事之人说来道去。而张家全然不在乎,照样过他们的日子。

而也有老户家姑娘不听话,偏要跟父母对着干,在和新户家儿子偷偷谈恋爱,居然还谈成了,而且双方发誓要一辈子做夫妻。哪料他们的事情一经公开,马上遭到女方家反对,包括亲戚一起出面阻挠,要将他们彻底拆散。可他们死不回头,拼命反抗,到最后实在无路可走,只好双双跑到山里的水库大坝上,服毒自杀了,就让当地好多人吃惊,也相当心痛。那一对男女殉情之后,不少人都记住了那个惨痛教训,有了新的想法,再不能用老眼光看人看事了。应该换一种想法看人,新户也好,老户也罢,只要是在新疆生活,就都是新疆人,就要公平对待。

而到了八十年代,社会全面一开放,人们的观念就更不同了,不少新疆老户人反倒认为,从外地来的人要比新疆人聪明,头脑灵活,遇事办法多,还特别能吃苦,也就能尽早过上富裕日子,很愿让自家姑娘嫁进外地人家。那个时期,江浙等地的小木匠,油漆匠,小裁缝,生意人纷纷进入新疆各地,制作新式家具,缝纫新款衣服,推销新奇特商品,很快都挣到了钱,成了有钱人,当地人就很羡慕那些外地人,就有当地姑娘偷偷跟着可意的男人跑了,要去过所向往的另一种日子。而家长该怎么办呢?既然已成事实,也只好尊重自家姑娘的选择。新疆向来都是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民众相互融合,共同生活的地区,已经形成的历史谁也难以改变。各族人民心心向善,心连心,手挽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谁也休想将他们拆散……

通讯处: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四平路345号苏杭明珠小区B区17号楼2单元201号

邮  编:  830011

电  话: ( 0991)6264201     手机1809922601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