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白的头像

明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1
分享

游观塔云山

踏云

  为游观塔云山,志同道合的友人念叨了大半年。故在白露之时,一同迫不及待地驱车奔赴前往……

一路上禁不住畅想:塔云山,好一个富有诗画意境的名字!定是塔奇、云秀和山峻!

陕南初秋的清晨,不热不冷。满天薄云覆盖,晦明变化迅疾,是晴是阴?让人很难定夺,琢磨不定。好在高速公路让天堑变通途,乡村水泥路遍野处处,青山绿树无处不有。感恩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车子环绕着一座山峦徐徐盘旋。当到达山头左拐进入一广阔的之地,靠北边一座红瓦白墙的高大建筑之顶端赫然矗立着“塔云山”三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眼前的停车场一排排杨柳青翠妖娆,布局齐整合理。

穿过停车场一狭窄后门,沿着眼前公路径直朝南漫步数十米,经一急转大弯处,眼前豁然见一深壑横亘,数丈不得见底,全被云浪淹没。远处山峦如岛若屿,若隐若现,全浸润在乳白雪浪中,朦胧诱人。神似一群畅游凡间而身着雪白纱裙的仙女。近处尽显路旁坡边一簇簇合抱粗的板栗树,树皮皴裂坚硬,树枝虬髯,树叶青翠。满树枝叶间藏身倒挂着数不尽的“绿刺猬”,酒盅大小,摇曳在晨雾缥缈之中。更使人惊异的是:脚下山谷白云激荡,耳旁乳雾擦肩缠绵。居高临下极其壮观,踏云踩浪胜似神仙。虽不知塔云山的真实面目,但就眼前的踏云心情足以令人陶醉。心头对眼前的云浪雾波油然而生感叹万千。远观团团白云轻盈激荡,近看丝丝薄雾贴耳拂面。欲抓起端详却空空如也,想拥抱在怀却无影无踪,嗅之清新荡胸,触之轻盈倜傥。

极目远瞩,云是天上的流水,刚柔相济。任意驰骋在天地间,游刃有余,徜徉于广袤的天空,涵养深邃,沉稳大气;穿越于群山松林之中润物无声,朝气勃发。行云流水济世苍生,云卷云舒超凡脱俗。

俯首近眺,雾似人间的烟火,扑朔迷离。任意穿梭在眼前,如烟似风,却没了烟的呛人窒息,也失去了风的寒意薄凉。旖旎于眼前翩翩起舞,娇媚动人;装扮于咫尺时光,无怨无悔。来去匆匆只因岁月无痕,默默无闻不计高低贵贱。

这里留得住云,挽得住雾,守得住仙。

不由慨叹:人间胜景塔云山,踏云遛雾超凡间。

悟道

要说与众不同的还有塔云山上的每一步台阶,全为天然青石砌成,就地取材,朴素自然。每一步光滑的石阶上锈满了四季往返而登攀踩踏过的痕迹,石阶两侧伸手可得的扶栏上系满一道道祈福的红绸,迎风向天招手,肃穆而虔诚。

塔云山主峰并不是高耸云端的模样,但极其挺拔秀险。乘缆车临空远观:只见由塔云山足下生出一条盘旋而上的石阶直通峰顶,沿石阶断断续续珠联着三四座秀气的庙堂,直至顶端矗立一座金顶道观,据记载其为明代建筑,距今已五百余年,如今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道观顶端正中稳落大约一米高的“金线葫芦”粲然耀眼,白墙夺目,飞檐兽脊,灰瓦清幽,朱门洞开,漆窗若眼。四周悬空如鬼斧神工一番修炼,其状皆为壁立万仞,倍感恐怕虫蚁抬足也难以登攀,深觉羽鸟展翅飞越很是艰难。

出得缆车,已身临半山,不禁拾阶而上,石阶虽十分踏实安稳,但也令人有举步维艰之感,不多时已是气喘吁吁,恰时与一“龙凤松”撞个满怀。这龙凤松长得凤头尨身,主干虬枝互相缠绕,身心相连,惺惺相惜。传说是天宫里一对童男童女私下凡间结为伉俪,后被玉帝发现,派二郎神前来捉拿。金顶慈航道人被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便让他们如龙似凤附在这棵松树上,并送他们一把连心锁。从此,一对痴情恋人海枯石烂不分离。传说只是传说,故事感人至深,目睹此松,心底不由为人间真爱和得道仙人的善举啧啧称赞!

继续拾阶前行,石阶参差不齐而愈加陡峭笔直起来,不觉已是挥汗如雨,抬头撞在了“八仙堂”的门楣之上,其乃供奉道教八位大仙的殿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世人皆知,也被世代相传称道。

几近金顶道观三五米处,碰见一石碑临空悬立,名曰:“舍身庙”。相传古时一女香客在金顶求子如愿,次年背米一斗,并将一岁小儿同放于背篓内来此还愿,却意外发现儿子尿在米中,她深感亵渎了神仙,一怒之下将子由此抛下悬崖绝壁,伤心哭着回家却见儿子安然无恙卧于床上,故被后人在此修庙起名曰“舍身庙”。传说不论真伪,但传教着做人要一心向善的真谛,依旧令人赞叹不已!

盘坐于石阶之上,身临其境:虽然非神非仙,但从庙堂升腾飘逸的紫烟正悄然在一遍遍洗涤着劳碌奔波的灵魂;金顶道观的一声声木鱼正敲击着辛苦恣睢的心坎。

这里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养得了性。

不由慨叹:凡间悟道塔云山,修身养德在此间。

释怀

虽没能真正领略到塔云山的奇塔神韵,心生遗憾也很自然。但远观了一番西山旁悬崖峭壁尽头露出的半截儿塔顶。夕阳下,塔顶金光灿灿,琉璃瓦熠熠生辉,塔身掩藏在青松翠柏之中,影影绰绰,但也分明看得出修建年月不长,并非古塔模样,其新鲜的色泽随着时光变得困乏腻味起来。

怀着一丝遗憾下山,步履变得缓慢,忽而让眼前一亮的是那座天然的奇石,其名曰“老君阅经”,这天然石塑的“太上老君”侧卧于金顶道观那座悬崖峭壁的背侧,细观“老君”状若峨冠多髯,巨石峨冠耸立错落有致,多髯皆为石间迸发而出的青松,松针皆若刚正不阿的根根胡须,侧卧盘腿,直腰屈臂垫于侧立的腿上,状若手持经书对空阅读,惟妙惟肖,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全是天然长成,注目观之久久不肯离去。恍若“老君”读书困顿之时便可侧头抬眼观望身边千刃绝壁,如观一道皇榜旨意。“老君”其状胸怀天下,时刻洞察着人间风云变幻和百态变迁,若有所思,神情逼真。

怀着对“太上老君”的无限敬仰,临近而观,难免好奇“老君”手持经书可否有字呈现?总渴望略知一二,岂料走近一瞧:皆为青褐巨石夹杂着青松、劲草和枯藤自然长成。祈福的红绸缠满“老君”周身足下,无奇又无所不奇。

在奇石“老君”身旁修筑着一庙宇,庙内住有一修行道士,门口呈一高大的鼎状香炉,炉内香烟袅袅,庙内正堂居有“太上老君”的塑像。塑像前几案、香炉和烛台灯火通明,侧旁的那位道士正伏案阅经,道士生的面白慈目,出口言辞和善,显然在次修行数日。

上香行礼之后,友人在道士对面落坐,二人相互观面少时,接着便侃侃而谈。话题多为“静心养性和祈愿未来”之道。临别时,友人释怀万千,满脸轻松心安。

这里诵经论道,远离是非,回归自然。

不由慨叹:世间游观塔云山,得失祸福乾坤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