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春的头像

王建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09
分享

增强“四力”提功力

王建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以为,这是对作家发出的时代号召,作出的时代呼唤,提出的时代要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一个来源,这就是生活。不走出书斋,不知道世界之伟大广阔;不跋山涉水,不足以体验山河之壮丽险峻;不深入百姓当中,不知道个人生活之外的人们拥有怎样的生活乐趣......

俗话说得好,“脚下有泥,脑中才有料”,基层是各项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春江水暖”的源头,他们对外界的变化最敏感。练好脚力,创作才有根基。当然,要想脚力足,体力、劳力、诚力、毅力、耐力、战斗力、亲和力,不能缺,还要不予余力、下苦力。

一个作家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要用自己的眼力去观察这个时代,分析一切人物和事物,尽可能多的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写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力量性。眼力,就是洞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唯有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磨砺,对人和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才能保持观察力的敏锐。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也都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作家的眼力需要经常训练,常人看到的是表面的事物,而作家要从表面的事物中看到更深层次的、更远的东西。作家不仅要行万里路,还要有“放眼天下”的本领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执着,要眼观八方,四海取材,要有一双不被“浮云”遮蔽的“火眼金睛”,既能从全局观大势,又能从细微处察丝毫,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敏锐性,否则美在面前,也会熟视无睹,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脑力,它既先决靠前,又被动持后,既是智力的体现,更是心境的表露。一个作家的脑力,取决于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取决于他的站位、思想,取决于他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取决于他的良知与责任,取决于他心底的善与恶。它指挥脚朝哪里走,眼向哪里看,笔下都写些什么。我们既可朝上走、朝上看,也可向下走、向下看,既可走远、看远、看深、看透,也可能坐井观天、管中窥豹,既能看到正面的、阳光的,也能见到负面的、阴暗的......

大脑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辨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为何有的作家总是能够抓住重大题材,写出划时代的作品?除了脚力、眼力给他以素材和灵感外,他还能够充分发挥脑力的优势,很好地把握作品的方向和质量。真正有脑力的作家,其笔下的作品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其文章必定是高超的艺术性与深刻的思想性相结合的文字。

如何把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完整的文章,让作品中反映的东西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使其有思想性、启发性、教育性、感染性,有鲜活力、亲和力、感染力、震慑力和吸引力,让人明白你在说什么,让人信服你言之有理,让人觉得读你的文章开卷有益,给人精神上的营养,这就取决于笔力。无论脚力、眼力、脑力多强,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现实生活中,同样的食材,有的人做的饭特别香,而有的人做的饭,人不想吃,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放在作家这里就是:笔力有强弱。

作家必须要有一定的笔力,这是基本功里的基本功。“神枪手”是子弹堆出来的,“笔杆子”是字码出来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干部练精笔力,就要在“精锐度”和“亲和力”上下功夫,写出的文章既要有思想深度,以丰富饱满的内容给人以启示,又要有情感温度,以通俗易懂的文风引人共鸣。

总而言之,对作家而言,想要写出好作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缺一不可。脚力看你深入生活的程度,眼力看你观察生活的程度,脚力和眼力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脑力是统帅,既命令脚,又提醒眼,还指挥笔,笔力出结果,是脑力劳动水平的展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承的关系,决定着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