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世泽的头像

梅世泽

网站用户

诗歌
202307/28
分享

梅家堰坝(组诗)

梅家堰坝(组诗)

                       梅世泽


每次回故乡都会增加一点感慨。每次和那些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景物相遇,看古老山寨老旧的建筑日趋破败,青壮年们外出打工远走他乡,只有老幼病弱仍在坚守,我的思绪不免苍老。遥想儿时诸多情趣,不能自禁…… 

——题记



·亲爱的梅家堰坝


有风吹过,水波微微

漾起层层笑意。梅家堰坝是一道历史皱褶

横亘在祖先们无数坎坷之上

堰外小河流淌着子孙们

无数的向往和欢乐


有风吹过,有人正从堰上走过

远处的老石桥,已经凝固成

我心中无法伸展的问号

岸边的小树林为我的到来

鼓起热烈的掌声


踏着先人们踩过的石坎子

我一步一步走近,内心隐藏着漩涡

亲爱的梅家堰坝,不只是一道水堰一个村庄

不管有风无风,我在千里之外

心里总泛起涟漪




·大朝门的阳光


大朝门的阳光好明亮

参差不齐的石阶

如老人脱落的牙齿

一些年轮在墙脚的老树兜上

班驳。稀疏的鸟鸣声仿佛时间之凿

一点一点掏空我的思绪


阳光如鞭,抽打大朝门曾经高昂的头颅

抽打着我躲避不及的一个转身

在正午的艳阳之下,皮凉鞋里

我的光脚丫还是忍不住潮湿

乡亲们模糊的笑脸在召唤

我一步一步,深入大朝门




·风吹小石门


青葱而又衰败的野草

欲坠未坠的石块。在小石门边

我童年光滑的足音,还躲在十五米外

那棵老楸秋下独自呻吟。我的忧伤

如眼前的晨露一样鲜明

调皮的麻雀,请你不要去触碰她


一阵清风,我的心情已经摇摇欲坠

又一阵清风吹过,沉默不语的小石门啊

那些夏末秋初的石坎子上,我和堂兄弟

们抛下的铁圈圈、五子石、玻璃珠,被谁捡去

那些躲在石头缝隙深处的记忆

一阵清凉,一阵温馨




·站在铺台边


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飞翔的梦

那些花花草草总有睡醒的时候

古老的铺台,是古老的梅家堰坝

年轻而又短暂的向往


那些农耕的手掌上,憨厚的老茧

很想抚摸一下商业的柔软

只是铺台的边在哪儿呢

时光的脚步很无情啊


泥土的梦只能在泥土里发芽

站在高高的铺台边,我看到的几块

冰凉的长条石,是从小农经济的土壤里

长出来的一道坚硬的记忆




·想象白门楼


白门楼已经不存在

这是一件好事。也许她从来就不曾有过

这是更好的事情。可是

白门楼已经存在于梅家堰坝

古老的历史,存在于

坝上人家永久的记忆


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然而,一个地名不可能栓死

一座古老的山寨。让我们想象

白门楼上曾经有过的歌舞升平

或者,有人手持刀枪在上面出没

也许其中曾有一两位女侠


一下子,我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

白门楼,也因此更得体




·走过小碉


从没听人提起过大碉

我所认识的小碉,比我的目光还要高出二十多米

它只是第一生产队一个普通的粮仓

我们在一格一格的童年里捉迷藏


我发现墙上有很多里大外小的洞

从此可以看见碉楼外面美丽的风景

当然,也可以看到挨近村口的行人

原以为这些内宽外窄的小孔洞

是用来给并不多余的粮食们透口气

谁知老人们说,从墙洞里可以放枪打土匪


遥远的土匪,一定比我幼年的想象来得更凶狠

每一次走过小碉,我都感觉

有几双眼睛睁得大大的

把我笼罩。一股凉风,吹冷我的背脊




·梅家堰坝


我经常想念的地方叫梅家堰坝

以前偶尔回去

现在,偶尔也回不去


那里有一条磨相河

蜿蜒曲折,四季水流不断

如我连绵的思念


一座歪头山,比别的山高出一头

常年侧目远眺,似年老的母亲

盼望顺水出门的孩子们

早点逆流而上

 

每年夏季涨水

梅家堰坝上磨相河水汹涌。此时

山村劳动的情感漫溢成热烈的瀑布


飞溅的水花,远远地打湿那些

在外打工的孩子们的眼睛

大半年总也擦不干净


大年三十前几天

才带着大包小包的愧疚和喜悦

走进梅家堰坝的心坎

回到母亲的心窝里




附:

梅家堰坝简介

梅家堰坝,隶属于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院坝村,现在叫“梅家院坝”,或“梅家苑坝”。 “院坝”和“苑坝”,乃后人简单粗暴的篡改,《梅氏宗谱》明明白白记载为“堰坝”,因祖先修建寨院时,为了风水,于门前磨相河上修筑了两道拦河堰坝而得名。

梅家堰坝,为清朝康熙年间江南泗州知州梅建公辞官退隐后所建,共有五座院落。

走上二十多级青石台阶,进入大朝门,是一座别院,来客可作短暂休息;右转依次进入主院:“下坎门”、“上坎门”、“大岸上”、“大院坝”。四个主院从下向上顺山势成“王”字型展开;最上一进“大院坝”,左边是“花园”和所谓的“衙门”,院前有石头镶嵌的鱼缸和水池。整个寨院外围原来有坚厚、高耸的围墙拥护,有多处石门,东西各有一栋碉楼;寨院内全为青石铺就,有多处别致典雅的拥壁、鱼缸、花池、小书房、大书房。现在下坎门还摆有一对工艺上佳的镂空雕花石鼓(门墩),相传当年梅建公助修安顺文庙,石鼓乃雕刻安顺文庙龙柱的师傅所雕刻。

现在,梅家堰坝主体院落已有多处残败,很多地方被后人修改。居住者仍多为梅建公后人。

                                   (梅世泽  编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