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一的头像

梅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6
分享

山魂·水魄·路迢遥——罗汉山小记

车子停在山的某个深处时,车上的我们尚未从盘旋的秋色中醒过来。

自从车进山里,就见一辆接一辆的运货的卡车,哧溜一下就掠过车窗,掠过我们此起彼伏的惊叫声;而我们乘坐的商务车,开车的司机与我们谈笑自若,无意间安慰着我们。在天高地阔的秋日里,在一望无际的蜿蜒里,在涌动着诗情与白云的梦境里,我们集体下车,穿过一条山路,掠过山道两旁热情的山花和高耸入云的竹林。我看见,一只鸟飞上山坡岩缝的不知名的树枝上,我与它彼此用目光抚摸并相互打量,像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而后,它拍拍翅膀飞在天空的音符里,我则栖息在罗汉山的一片秋声里了。

这一天,从相城出发,在南京、安庆辗转转车,像一场急行军,我把自己开进了大山深处。时间:农历癸卯年,阳历十月十三日。

后来,我在高德地图上仔细找了一下那条山脉,只找到罗汉宕山和罗汉山村。我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罗汉尖北麓所见的一切:卡子门、思恩洞、红军泉;兵工厂、槽纸坊、上古井古村落;再后来,是罗汉山上山茶花和茶花一样淳朴的山民,他们淡薄而平静地生活在群山之中,早已与山峦融为一体,成为花草树木的一部分。是的,癸卯年的寒露,在北浴四县交界处一个叫做罗汉山村的地方,我曾与群山为邻,与草木作伴,与清澈的山泉水为音,聆听时间深处斑驳的记忆。

◎罗汉山村:一幅画

在罗汉山的半山腰,从安置好的民宿走下来散步,我们遇见一对老人,遇见大山深处的一幅画。

她的毛衣是大红色,在山间的这块平地上异常醒目,院子边缘连着山道,紧邻山道的月季花,似乎用它的红艳应和着主人。她站在紧邻道路三四米的水池旁洗萝卜缨,深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间或有几根银丝,毛衣扣子是金黄色的铜扣,胸前别着一朵蓝色花心的胸花;他藏蓝色洗得发白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专注地看着老伴洗菜。我站在路边看他们,看到美好和谐的一幅画。他们身后是秋天的山景。此时,下沉的暮霭,正将近处的草木、高处的竹林、模糊的山顶,与农家小院的房屋连成片。墨色渐浓中,正悄悄抹去了它们的界限,秋日的一幅山里人家图。

她手里忙活着,洗好的萝卜缨已经在水池边的大竹篮里堆得老高。通过不太顺利的交流,得知他们老两口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走得最远的地方是到山下超市购置生活用品,鱼肉等山下有送上来的。身后两层红瓦房就是他们的家,房子十三年了,民宿是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统一挂牌,是新开的。他们说前几天住过一波人刚走,我们这次采风就有作家住在他们家。老人的山地就在附近,种农作物也种中草药。收入不高,从他们绽开的笑容里,能感觉对当下生活满足。“多亏政府重视和扶持我们山区。”老汉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又主动邀请我和何肖力去猪圈看看他养的猪。见陌生人进来,两头一黑一白的猪,一齐伸着长长的身子,摇着尾巴,一身溜光的毛像在炫耀它们的幸福生活。显然,它们被老人饲养得极好。从谈话中得知,老人的三个女儿考上大学去了外地,好像在深圳工作,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他们。“过年孩子回来时就杀了,吃不完的卖掉,补贴家用。”跟我们说这些时,他们的声调很高一直笑着。是啊,菜自己种,肉类、生活用品顺着山路很容易买到,不时有将鱼肉送上来的小贩……山里空气好,老两口长年累月很少生病,七十多岁了身子骨都硬朗得很。我们更惊讶于山里人的智慧,在山壁上掏出的洞用来储存红薯和食物。老人熟练地拿掉几块封洞的木板,打开他们冬储的“冰箱”,手电筒的光照亮山洞的那一刻,也照亮了我的一颗被俗尘包裹的心,豁然开朗。我们此生能拥有的东西本就不多,能储存的少之又少;山里人,是最懂储藏的,他们储藏春华秋实,也存夏阳冬雪。对于他们来说,近处是安稳的山、熟悉的生活,远方有牵挂的儿女,还有比这更欣慰的事情吗?常住青山做高人,不问明月照古今,不知不觉,山里人,是不是活成我们向往的模样?

这是癸卯年秋天的傍晚,我站在罗汉村的一个山间小道上,望田舍俨然,听秋风述说,感觉有些东西,落在了灵魂最柔软的地方,我轻轻地把它接住。

◎廖河村:两台戏

一个有古迹的地方,必然有与之相关的人文或故事;一个有古戏台的村庄,必然有封存岁月的唱腔或标识。

一个流水淙淙的河沟,必然有它独有的姿势与说辞;一个上游山溪潺潺下游水潭清澈,中间倏然断开,留下一块遐想的河流,定然是造物主另有安排。

在北浴乡廖河村,我看到了古戏台与干河冲,它们以各自的姿势存在于这块大地上,躺下或站立,它们亲吻这块热土,有各自的风骨与底色。

廖河村古戏台,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占地面积40平方米,是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之一,是黄梅戏传统剧目《打猪草》的萌发地。最初是廖氏大家族建造的,为了祭祖祭省。没想到在三省九县的这个地方,商贾往来频繁,经济文化繁荣,最后慢慢演化为文化中心。北浴乡热情的女书记司欣荣,对北浴的一切了如指掌。她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古戏台的前世今生,讲干河冲,讲大雅元音,她口齿清晰的解说像一束光,打开我们的未知。我将目光投向这位个子不高的女书记,一袭墨绿色的旗袍,一副厚厚的眼镜,文化又文艺,讲话做事却是一字一板,干练有素,让我刮目。

古戏台经过四次维修,最近一次大修是2009年,2001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廖河村,耕地处处,抬眼看见秋收秋种的人们;黄梅戏《打猪草》等被一次次搬上舞台,人们生活富足休息之余,上台唱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自古文化繁荣与经济繁荣相互支撑。

恍惚之间,我仿佛看见斑驳的古戏台上有女子轻移莲步,婉转的唱词从伫立两柱的缝隙间飞入飞出;台柱玉琢金雕,朱漆金粉尚存,400年的风雨剥蚀,沧桑与故事相互致意,花朵与爱情彼此缠绕,古戏台的风骨连同传承的文化,必将永存。 我仰望古戏台,“罗汉尖,开百代雄风,人品雅从高外立;廖家河,集千宗祥端,文光喜自艺材来。”廖广由先生所作宿松书法家黄志平先生书写的戏台两柱上的对联,映入眼帘,我心里默念着这雄劲的字体,脚步来到了比邻的干河冲。

谈到干河冲,名士罗隐是不可绕过的一个人。作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和诸多才子一样,罗隐也想借助科考一举成名,却屡试不中,最终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罗隐的诗有境界,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深度,流传很广。我们熟知的“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等经典诗句,均出自罗隐之手。

毛泽东称罗隐是“丑才子”,极丑的相貌冲天的才华,诗文自带锋芒,说话直率,所以罗隐得罪了不少官员,甚至皇帝。他屡试不第也就不奇怪了。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可以确定,最终留给罗隐的只有一个:归。他晚年在宿松避乱,常栖于宿松三仙洞之一的“筲箕洞”,读书、游历、走访。

相传出自罗隐之口的每一句话都成真。据说某天风和丽日,罗隐离洞散步,路过干河冲正好口渴,找一户人家讨一杯茶水解渴,答:没有。他便随口说道:这里是干河冲啊!说也奇怪,此后这里上游是溪水淙淙,下游为清清水潭,唯独这一段断流无水,河床裸露的,乱石横陈,称为干河冲,此处三公里左右的水域一并也被称作干河冲。据说罗隐随口一句:石头烧成灰,银子滚成堆。此后,廖河村的石灰,冠美质优,洁白粘性强,远近畅消,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民。

事实上,干河冲是两边山夹河水冲击而成;罗隐栖身的筲箕洞,则坐落在北浴乡廖河村与阳岩村交界处的齐家岩。可以想见,四季轮回里,先生春看山绿花开,夏望生命蓬勃,秋赏菊香枫红,在冬天里感受雪花如何孕育河流的骨头。所以,无论从诗文造诣还是铮铮铁骨上,半生漂泊潦倒的罗隐,像干河冲裸露的石头一样,有着独特的经历和传奇,积淀了廖河一带深厚的古文化底蕴。

我又固执地认为,古戏台和干河冲是两台戏,一个在陆地,一个在水上。

我凝视着干河冲——

耳畔有风雨在唱天籁,竹林激动地婆娑。人和万物站在裸露的石头上倾听,苍穹下冷暖切换,有远古的雪花轻轻吟唱,生怕惊醒沉睡的门扉;唱戏的廖河,累了,就在干河冲上小憩,又赶着渔船去远方。干河冲原本是大自然的戏台啊,万物都在倾听,万物都在唱戏,听戏的站得太久,磨光了石头;唱戏的唱的太动情,感动了百花,引来白鸟。对于干河冲来说,每一个方位都有观众,每一个角落都有主角,每一天都是盛大的开幕。罗隐先生不再言声,他在干河冲上茕茕孑立,倾听,而后踽踽独行。

我仰望着古戏台——

重峦叠嶂之间,对花的男女,不问来处不问归途。天高云淡对一曲,斜风细雨又一曲,相视一笑,那是爱情最美的样子。站了400多年的古戏台,两鬓雪花,剥落的朱漆金粉,用戏腔的寒意暖意中相互安慰,像人间长吁短叹后的沉默与寂静。再嘈杂的一出戏,风一吹,人就散了,不散的是记忆。

我想说,古戏台和干河冲,有着不足以与外界述说的细节和秘密。自从相识,它们用沉默和欢快交流,从白天的花朵置下夜晚的星辰明月,它们是一对永不散场的两台戏。

◎罗汉山是三色的

罗汉山的草木向阳而生,古老的村庄,承载着激荡人心的故事。

有人说,北浴是三色的,而我说罗汉山也是三色的。

竹海悠悠,山清水秀,罗汉山的绿是幸福的底色;汉白玉与滑石等资源丰富,罗汉山的白色是幸福的加持,而罗汉山村的红色是永志不忘的主题。

思恩洞,在峥嵘岁月里,是红色记忆与革命斗志,在老区催生出的友谊之花;是内心的信仰,用艰苦卓绝摩挲崇高的蓝天,留下的清澈纯净的昨天。

出生在北浴乡罗汉山村的吴宗贵,多次参加战斗,取得了赫赫战绩,因伤被上级命令离开部队疗伤。半路上遇到孤身一人因伤被安排撤出战斗的闵启胜,便毅然决定搭救这位素不相识的战友。他带着闵启胜,踏上了回宿松罗汉山的艰辛路程,回到罗汉山村黄山组,把闵启胜藏在一个山洞里。

白色恐怖下的乡村生活极其艰苦,吴宗贵跟家人一起担惊受怕,把年轻的闵启胜安置在一个山洞里,送衣送饭,用老茶树叶加盐煮水,给闵启胜擦洗伤口,再换上草药,直至伤口痊愈。三个月的时间,闵启胜感受到战友的生死相救、老区人民的温暖守护,更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1947年夏秋之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吴宗贵迅速找到部队首长,说明情况,把闵启胜送回部队,闵启胜义无反顾地继续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去。

革命胜利后,闵启胜寻找到恩人吴宗贵,年复一年报答乡亲的恩情,并把当年藏身的石洞,取名“思恩洞”。如今,两位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均已去世,他们的子孙秉承良好的家风,每年必来思恩洞,继承他们的遗志,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罗汉山村是三个村子合并而来,2021罗汉山被中组部命名为红色村。在罗汉山地区,思恩洞已成为罗汉山的标签之一。

朱留安是罗汉山红色旅游区的金牌讲解员,作为罗汉山村曾经的书记,几乎每天都为前来参观罗汉山区的游客讲解,先烈的故事倒背如流,对老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抬头看他时,他用手指着幻灯片里的思恩洞,深情地为我们解说。我在想,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先烈们的敬仰,对革命红色老区精神的弘扬,一个人真的无法做到声情并茂激情四射地讲解!每天,每月,每年……日复一日,不厌其烦。

讲的人用了情,听的人用了心。深秋的罗汉尖漫山红叶,站在如诗如画的山中,风过耳畔,仿佛继续述说着这片热土上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

连绵的罗汉山山脉,海拔1010米,这曾经的革命根据地,诸如朱育祺、朱赛英、吴应典等无数革命烈士,都在此留下了革命的光辉的一页。

冥冥之中,我看到罗汉尖是血色的红。

朱赛英烈士生前为抗日救国军当侦察员、情报员、地下交通员。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借流动小贩的身份往来各个村落,多次及时、准确、真实地传递情报给红军,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被捕后意志坚定,任敌人软硬兼施,都没说出红军半个字消息。在北浴马厂刑场,她再一次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把她家的房子烧掉,当着她的面杀死吴先应烈士……接着吊起双手,青砖坠双脚,扒光衣服,烧红的铁火钳刺进身体……死去活来的朱赛英,任敌人用尽酷刑,都咬牙挺住了,三天后被敌人残忍杀害。1972年她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她的影响下长子吴德劲参加了红军,在山西抗日战争时光荣牺牲。我不禁感慨万千:

一门双烈士,母子共捐躯。

山河皆垂泪,草木亦同悲。

春风几度绿,赞歌从未停。

踏遍红军路,幸福新征程。

夕阳从竹林的缝隙倾泻下来,像红色的雨,落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几个金色的大字上。

站在纪念馆前面,我看到另一种红色的雨,隐在纪念馆的的角角落落,老纺车、老木桶、发报机等,仿佛无声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室内的灯光开着,但这些器物影影绰绰的样子,像来自于过去的时空。我不禁抬头,试图找寻被烟尘摁在典籍里的旧时光,却见“山高人为峰”几个草书大字,挂在纺车对面的墙上,冥冥之中像扉页的一个昭示,影视中的东西在我眼前飞速地叠放。

退出纪念馆,见前方有几丛步步高和万寿菊。晚风中,红色橙色的花相互致意,舒朗而随意。随处可见的步步高,像极了不善于言辞的老区人民,在容得下自己的生活夹缝里,扎根、发芽,不畏艰苦,努力向上,活出了自己淳朴的模样,那是来自于一座山的硬骨和山魂。

◎赛英阁:四时风雨

忘不了我们一行人就餐的地方——赛英阁。赛英格是民宿,罗汉山村游客接待中心就设在这里,是朱赛英烈士的孙子吴文艺开的。老人热情、敦厚,他负责这个村的内外事务。第一次在赛英格晚餐就感受到了山里人的热情。觥筹交错中,我抬眼望见满墙的奖状和挂着福禄寿的匾额,“家和万事兴”几个墨色大字苍劲有力。奖状是吴文艺老人正在上学的孙子得的,好家风是共同的。先辈英烈,后辈优秀,这不正是先烈拼死革命愿意看到的未来吗?

赛英格跟山里诸多民宿一样,2019年在政府统一规划下挂牌开业,因吴文艺老人是罗汉山村的负责人,游客接待中心也就设在这。初次交谈,我问及老人家住在哪,一句:“这就是我的家啊。”引得我俩相视而笑。接下来的交谈变得轻松、自然。

吴文艺老人祖辈一直住在这里,祖先均埋骨于此,已至22世,到他这一辈是第23世。国民党时期这个地方叫匪窝,吴文艺老人说,那时候,如果在这个地方被抓住就直接杀掉。那个“杀”字一出,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隐隐有一丝寒意。老人特种兵出身,转业到地方,甘愿扎根在老家的山里,分管基础教育和民宿等工作。谈到过去和朱赛英烈士,他眼里似乎有泪光:“我奶奶那时候为共产党做了很大的贡献,受了酷刑,活着也苦,死得也苦……”,短暂的沉默,之后,老人轻轻地谈起一件事,小时候跟随父亲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看到前面的父亲突然泪流满面,自己也哭了,多少年过去,那个场面仍历历在目。

我注意到,跟我说这些时候,老人像是拉家常,娓娓道来,偶尔沉默,有一种出奇的静和安详。他像相处多年的老邻居,用最平淡的话语,谈过去,谈生活,谈当下,谈构想,谈不平凡的往事;他更像山中的青青翠竹,四季的风雨改不了颜色,却成就了他的高度与眼光!

谈及当下,老人由衷地流露出感激之情,他扳着指头侃侃而谈:不是政府帮助和大力打造,这里什么也没有,没有路就没有发展。在各级政府和乡政府的关照下,拓宽了路,路路相通,民宿也开起来了;生活用品骑着电车到不远处的小商店和超市,花不多大功夫就可以买到,方便又实惠;山里人家,家家户户都有自种的菜,不打农药,是绝对的绿色无污染产品。作为这里的负责人,涉及服务中心的招待餐馆的菜类采购,他都是亲力亲为,去农户家看菜的成色、新鲜度,保证客人吃上绿色菜、放心菜。当问他有什么需求没,吴文艺老人笑了:什么都不要,政府给予的支持帮助太多了,他的笑容里盛满了幸福和满足。

临别,吴文艺老人说出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句话:“要说感谢,我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毛主席打下了江山,习主席保住了江山。”没有华丽的辞藻,也非豪言壮语,是先烈的后代肺腑里的一句话,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先辈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以鲜血浇灌理想,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誓言,不辱使命;

先烈们的后代,传承着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继续为发展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和山区产业作贡献;

红色的罗汉尖,分明就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被铭记,被镌刻,被敬仰。我愿意一读再读,这宿松人民、北浴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山中夜:彩色,夜之词语

山中的夜晚属于静谧和思索。

那日晚饭后离开赛英阁,一个长相憨厚壮实的中年男子,羞涩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唱歌,告诉我们他们家音响设备很全。“去我们家喝口茶吧。”这句话的诚恳,我们不再拒绝。交流后才知道,他就是思恩洞的主人公之一吴宗贵的孙子,他叫吴梦林。

我们去了,主人与我们各自欢喜。

从吴梦林的家中出来,天色已晚,他执意要送我和何肖力,我们不好意思再劳烦他,便婉言拒绝。几个人在他家K了两小时歌,他端茶倒水,忙前忙后。英雄的后代有着先辈的憨厚淳朴,人勤话少,待客的热情都藏在举手投足的细节里。

夜晚的山区静得出奇,路灯睡眼朦胧照看着蜿蜒的山道,一只野猫倏地从身边窜过,转瞬又钻进草丛。我与同屋的肖力边走边聊,看着是相似的路,以为一直走一直走,就能到我们住的民宿,却不想走岔了路。若不是遇到讲解员朱留安,真的不知道会沿着山路画几次圈。

再一想,在尘世,我们一生何尝不是在远远近近地画圈?只是自己没发现而已,发现了晚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山中,在夜晚,何止走岔道,更听不懂一只夜鸟鸣声的含义;刚刚过去的花猫终会被山林喊回,在某个落满秋叶或雨点的谷中,会不会想起这次的相遇?山野上日里夜里那株映山红开与落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在夜色路灯下与山道旁的花儿合影,我们与花相对无言,却恪守各自的内心领域。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万物都想活着,多正常,但活着不容易。

在山中或在人海,一个人,一朵花,一只鸟,一丛竹,一只猫,活着都不易,都在不断地克服着需要克服的一切:克服时代,克服天灾,克服战争,克服天敌,克服朝露,克服闪电,克服疾病,也克服自身。

滑石村是本地海拔最高的村。记得白天北浴乡书记司欣荣曾笑着告诉我们,最美的景色就在滑石村,最适宜拍照,惹得一群身穿旗袍的美女们蠢蠢欲动。

又记起滑石村石裂寨夜晚的灯光秀和玻璃观景栈道。建成之后有许多人前来打卡,成了“网红打卡地”。 “往东看,江淮大地钟灵毓秀,往西看,荆楚大地沃野千里。”白天,走在玻璃栈道上,可以俯瞰村生态茶园,一排排翠绿的茶树铺满山头和茶园小道。

我们是夜晚去的。夜晚自带滤镜,滤掉恐惧、尖叫、云朵、车马等,玻璃栈道只留下光影和梦幻般的感触;夜晚又自带省略句,让人省去繁琐、妆容、配饰,只留静谧和影影绰绰的人,而我略去玻璃和眺望,只认栈道。

“看不见的深渊就权当没有。”我平静地走上玻璃栈道,笑着与别人搭话。仍有人小心地看着自己的脚,慢慢在栈道挪步,那是他们以往的经验所致。好多时候,经验感觉重要,但不是全部。白天的花朵,在夜晚成了墨色;夜晚的霓虹,在白天像淡化的过往,缺失了星子般璀璨明亮的词语。

感谢夜晚的那一群灯光吧,它成就了山里的五彩之夜,成全了山里人的梦;感谢山里的夜晚吧,让我们穿上夜行衣,静默、思索,并留下美的记忆。

夜晚的山里,长天在上,茶园在下,青山在耳。五彩,是夜的词语。

夜晚的城市,我把对革命战争中先烈先辈的敬仰,这里的山水美景、田园风光、民俗民风,还有属于我的那份孤独和静,都一一印在了远方和文字里。你若喜欢,请选择夜晚,最好来山里,踏着月色与清风,来取。

◎老房子旧日子:光阴的故事

兵工厂与槽纸坊是两所砖混的老房子。

红军兵工厂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是苏区人民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用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情怀铸就的一座丰碑。

槽纸坊是红军为了筹备军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红军山林医院,则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墙是旧的,物件是旧的,光阴是旧的,唯房前道边的花朵一期一会,总让我眼前簇目,青青葱葱开出希望,那是用旧时光置换出的幸福之花。

山谷的桃花,花间的蝴蝶,穿山而来的风,远一些的晚霞,我总是不知不觉之间被这些不期而至的气息和景致吸引,悲伤也因此被分了心。

一簇簇红蓼花,在道旁绽放,它不是山谷里开得最好的,我喜欢它开的样子,随意,自然。在有人无人的山谷,在有月无风的夜晚,就那么有心无意地开着。我靠在老房子前静立,前面是隔空的欢喜,身后是苍松一样的峥嵘岁月。

只有山里的鸟儿是清醒的。它记得罗汉山上,兵工厂里叮叮当当的铁器声,记得革命战士伤口的呻吟。江水滔滔,是滚滚而来的时间颤音;群山绵延,不知谁吼了一嗓子,婉转流畅的黄梅戏唱词,仿佛从2000多年前传来。

那天清晨,讲解员朱留安带我们一道去罗汉山村看“红军泉”。听他深情地讲述“红军泉”的故事:在罗汉山村周家屋黄山山林医院,养伤的红军发现群众经常饮用混浊河水,为了乡亲们的健康。红军带领群众修建了一口泉水井。乡亲们为了纪念红军,铭记这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将这个泉水井取名叫“红军泉”。

许多年过去了,时间没有忘记,那条青石板铺成的小道,是红军用坚定的脚步走出的曲曲弯弯的故事,他们刚勇的身躯与记忆一道,通往罗汉山的深处。后来人一次次沿着红军路,去缅怀、去追寻、去触摸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卡子门:瞭望是一个美好的词语

“罗汉尖尖分大小,观音卡卡连上下。”是卡子门口镶刻的一副拆字联。

卡子门,又名观音卡,始建于元末明初,由众寨之王陈汉主持修建,清朝时期宿松知县刘奎垣重修,并在城门两侧加放了两门铸铁火炮,此时所看到的卡子门是2020年政府在原址重建。

走在石砌的城墙里,沿着盘旋的螺旋状石阶,像走入时光逆流的隧道;攀上瞭望哨,见岁月如头顶的浮云,来去之间,偷换了时空。观音卡,是兵家必争之咽喉要道。元末战乱、明末农民起义、清太平天国战事、革命战争,六百余载的沧桑岁月,卡子门里有多少不眠不休的时间,门外就有多少震天动地的呐喊。

曾几何时,在卡子门,春来,是一场崭新的硬仗,秋后,是一次决绝的风雪。蓝天作证,白云也是奔波于烟尘滚滚处先人们最美的梦;日月为明,照亮山路上崎岖的远方。我站在观音卡上,见树林茂密如昨,满目是苍郁的秋色。观音在此打坐,群山在此打坐,白云仿佛远道而来的香客。这是一处好风水。

此刻,我在卡子门上,看到了罗汉山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广阔的田野。积淀着厚重而沧桑的地方,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在碧蓝的天空下展示着自己,一对夫妻在卡下的梯田里,种植麦冬,我们的目光跟随着他们手里的动作,我看到了带着丰收富足字样的未来。瞭望,是这么美好的一个词语。

穿过卡子门洞口的风知道,白云悠悠处,是山色空蒙,岁月静好。

◎界岭城楼:皖鄂一家亲

迎宾村隶属该县北浴乡,地处宿松县西北边陲,与湖北省蕲春县毗邻,是全县唯一 “全国文明村镇”的村。

位于北浴乡迎宾村的珠宝寨,是村里的最高峰,与湖北蕲春县交界,地处吴头楚尾。珠宝寨的原名,是因山头形状像猪,老百姓习惯叫它猪婆寨,后来因山中储有大量滑石矿、硅灰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顺理成章地更名为珠宝寨,一个地方藏着珠宝,蕴含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珠宝寨是一个山头。

站在山上俯瞰,秋季的山,将壮美的色泽表现到了极致。远处的松树杉树栗树樟树,包裹着山峰;成片的茶园像一幅墨绿色写意画,层层叠叠,成围拢之势。在两省交界的地方,确切地说我已经站在湖北地界,听迎宾村第一书记何小兵讲珠宝寨的前世今生,讲茶园开垦的艰辛,勤劳朴实的人们。

“太阳一出照山岗,照得迎宾喜洋洋。珠宝寨上聚珠宝,龙王洞中藏龙王。”这首《红日高照珠宝寨》的山歌,唱出了山里人的精气神,也唱出了珠宝寨人定胜天的故事。

“早上起床五点半,晚上打着灯笼干。一日送两餐,下雨下雪不埋怨。”这是六七十年代,迎宾村第一任老书记相信人定胜天,带着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此开荒建茶园的故事。到目前为止茶园面积已经有1000亩之多,覆盖了整座山的每一个角落。

何小兵熟谙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侃侃而谈,我们悉心倾听。

一座山,一群人,以自身强大的魄力和毅力做事,让寻山而来的我们,为之动容,唏嘘不已。

八五年出生的何小兵,是党员代表推选出来的年轻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生在迎宾长在迎宾,八年的服役经历不仅历练了他的思想和韧劲,更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和定位所在。在部队荣立过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退役后在县委宣传部历练10年,他有信心和能力在自己的家乡大显身手。

2021年开始担任迎宾村第一书记兼村主任,从走马上任的那天起,就踌躇满志,立志打造“茶文化、竹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的文明村。”他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更是不厌其烦地走进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不倦地创新和探索精神,让这位年轻的书记看起来意气风发。我远远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他羞涩地一笑。接着他把村里老百姓的话说给我们听,说一次在县上开会,他发言:“我们村是第一个实现共产主义的。”,见我们笑了,他忙解释这话出自老百姓之口,不是他第一个说出的。是的,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在第一书记何小兵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迎宾村让人刮目:有了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让农民自己唱主角;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诸如文化广场、礼堂、阅览室、活动室文化惠民工程等等。迎宾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荣。近年来,村里把全村老百姓的医保全都交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不言而喻,老百姓对自己父母官高度认可,他这个书记感到自豪而舒心。

何小兵深知文化产业与自然资源开发重要性,接着告诉我们:“下一步打造边陲小镇,让湖北人走进安徽。”,他正在跟上级领导汇报协商,考虑把界岭的来由和湖北安徽的故事刻下来,让红色故事传播下来,从而打造边界文化,让两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客人前来参观,实现皖鄂一家亲,产业一体化。

“我们矿产资源处于初步开采阶段,矿产的深加工是未来的一篇大文章。”北浴乡书记司欣荣对未来信心满满:“还是习主席说得好,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是的,勤劳坚强的山区人民,同样的劳作不知比平原要困难多少,山区的自然条件也决定生活这里的人们,不怕苦不怕累,肯吃苦肯奋斗。北浴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敬佩。

是啊,在珠宝寨,没有高楼遮住眺望,草长得自由,映山红花开得任性;在珠宝寨,秋日捡拾到篮子里,目光放出去就无法退回,万物都是深爱。珠宝寨不是寨,它是迎宾村的山头。在这里,你只要朝着高处攀上去,就不会失望。

古界碑上“湖北黄州府”几个大字,告诉我们已经来到了皖鄂交界处。界碑是一个符号,更像一道分水岭,醒目地立在蜿蜒的时光之中。山上的巨石作证,界碑目睹了多少风雨,经历过多少沧桑变迁;一丛杜鹃花站在界碑的不远处,花期已过,浓绿的叶子抱紧枝干,准备对抗即将到来的霜雪。

站在山的脊梁上,俯视西面,那是湖北蕲春——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我的目光顺着山谷延伸到白云深处,我按下快门;

靠在坚固的栏杆上,望着东方,那是北浴乡的迎宾村,是地处长江下游之首北岸的宿松,一片历史深厚,如今被称为诗歌之乡的宿松。

风到迎宾村,以岭为界,却又无界,继续吹拂大别山的一草一木,吹动罗汉山两省四县绵柔的云朵。

可以想见,千年前药圣李时珍,上山采药,脚步在皖鄂的草木间,将善良与救死扶伤的种子,种植在每一寸土地和缝隙里。

长和卡,为古吴楚边界,是清朝咸丰年间修建的“一关八卡”之一。

处在迎宾村界岭的长和卡,与长镇、长定、长安、长亲、长乐、长绥、长康组成八卡,连同炮垒碉堡等,连亘60华里,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隘。可以想见,长和卡内外,两省百姓穿梭,商贾云集,相似的俚语,相似的民俗。可在老百姓的心中,罗汉山两边是背靠背的兄弟,哪里有什么边界?

曾经的皇城——长和卡,虽然被岁月和硝烟剥去繁荣与美丽,留下边界上的故事和名字,让皖鄂两边的人们共同追忆和敬仰,共同打造和建设边陲特有的文化和提高经济发展。

下山来,我的脚步一下就从迎宾村跨到湖北蕲春,医圣李时珍的巨型雕像,伫立在蜿蜒的省道边,凝视着来往的车马人流。蓝天白云下,心情如此清朗,见道旁山岩间开出一丛败酱草,纯白的花絮在风中摇曳,像招手,又像是一种隐隐的暗示。能止痛止咳清热解毒的白花败酱草,是一味极好的草药。而我觉得,这丛败酱草,更像一个绿色使者,在岩缝,在山野,在风能吹到的皖鄂边境,悄然生长,一朝开花,默默书写着药乡蕲春与北浴大美生态和谐发展的一页华章。

◎并非尾声

夕阳晚照里,有旗袍美女婀娜,云雾茶园便有了独特的韵味;

天高地阔下,拥着油茶、杜鹃、竹林和众多草木作伴的罗汉山,把自己打造成了最美的风景。

我落座于秋风过境的夜晚,一座山继续在月光下晃动,在我笔下驿动。我挥挥手,掌心落下斑驳的竹影,那是绿色生态的罗汉山;我动动手指,用秋天泛红的额头触摸曾经的峥嵘岁月,我捕捉到“夕阳一点如红豆”的陈年相思。

那日,隔窗远眺红色的罗汉山,今夜,我记下了眼中和山中的一切。它是古老古典的,是红色的和传说的!生态的罗汉山啊,是我尚未找到最贴切的词语,来描述你的包容、广阔和绵绵不尽的自然丰碑。

罗汉山,请让我再次默念这些数字:主峰高1015.5米,平均海拔600余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大于6000个/立方米,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

宿松各级政府将目光锁定于北浴这块风水宝地,揭开一座山身体里的幸福密码:毛竹、滑石、茶园、板栗,不一而足;四吉村广袤的沃野,在桃树梨子茶树下套种的中草药:黄精、瓜蒌、天门冬、紫鸾、丹参、白芷、赤芍……满山遍野间种的中草药,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治愈着旧时云烟和伤痕,把山区人民引上一条绿色健康的致富之路。

北浴乡书记司欣荣高瞻远瞩,她对自己管辖的各个区域因地制宜,她知道,只有让作物和土壤相互适合,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发展最好的产业。为此司欣荣与南京同仁堂深度交流过,不久同仁堂将在此挂牌,她也请安徽中医学院的教授和亳州的药材制造商来此洽谈……

在北浴乡政府,听到了她对山区人文底蕴的自豪,对地貌的客观评判,对未来发展踌躇满志的话语;走进山区,走进沃野和山村,看到的是一派蓬勃向上的生机。

科学种植、深加工、矿产的开发利用,这是北浴乡的美女书记牵绊于身体的东西,她惦念的草木如每一株中草药。这些长在这块热土上的山水草木,其实,早已深深根植在她的心里。

集红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康养为一体的罗汉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你是温凉湿润的;群峰耸立沟壑纵横的罗汉山,山谷叠翠,旗袍婀娜,一群娉娉袅袅美女身后,是清风与汗水浇灌的云雾茶园;

在你的山脉连绵之中,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夜晚,也温暖了游子的心,路灯是镶嵌夜空中最亮的星子!

你身体内大大小小的瀑布,能洗尘洗心,也冲刷掉远去的狼烟,露出清风明月般的森林与素颜山村;

你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泉水,能饮能濯,也洗出一双双慧眼。

四面环山的罗汉山,你多彩的身躯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人定胜天的预言!让我在深秋的夜晚,无数次用一支贫瘠的笔,怀想、思索、描绘、惦念。

罗汉山,今夜,我携你的山色水声和三千文字,携秋天的第一次相遇和手心里的竹影,沿着彼此斑驳的往事与脉络,顺着山魂水魄的指引,进入时光迢遥的路口,等你。

 2023.210.28夜21:30

 梅一定稿于相城绿金花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