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吗?”熟人或朋友见面,总喜欢用这样的问候语,得到的回答多是“最近比较忙。”“最近忙死了。”“今天好多事哦。”尤其在年终,人人穿梭在事务中,各种报表、总结,以及年初计划的未尽事宜,都得在此时做个了结,怎能不忙呢。只是,遇到如此忙碌的季节,有的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各种感慨,有的会让人感觉无头苍蝇,有的事情没有做好会有各种理由“忙呀!顾不过来了。”忙碌的身影,参透一颗忙碌而疲惫的心。
如果有人问我,最近忙吗?我不敢妄言“忙碌”,只是淡淡地说“还好!”或者说“期末了,事情会多一些。”事情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实,让我态度改变的是缘于与张肇炜的一次见面和问候。
众所周知,张老师在岗的时候,是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思明区教研室的,时任教研室主任的他,事务应该比谁都多。他不仅要建章立制,规范各种业务管理,而且还要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谋划策,更有许多老师、学校请他进行业务指导等各种服务工作。按理说,他该忙得转不过来了。那次,我在公交车站遇到他,我也是这样寻常的问候:“张老师好!最近很忙吧。”未曾想,张老师淡淡地回答我说:“不忙。”张老师的回答让我玩味了很长时间。
我想,张老师的“不忙”缘于他内心的平和宁静。你看他静静地等待公交车,不急不燥。每次和张老师见面,我都能看到他微笑而慈祥的面庞,听到他温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纷繁的功利之间,张老师始终有自己的操守。记得有一次,我要请他来给我们的老师做指导,他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是那么简单,他说他岗位工作为主,不宜过多外务工作。不过,如果他们那儿有重要活动,张老师会通知我有空去参加。他在他们区首创素质教育研讨会,每年,我都利用这个机会去学习,特别喜欢听他的点评,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而且全面而又细致,表扬与鼓励融入其中,不足与建议提得简要而到位,让人富有启发,精彩点评的功夫在于日常的钻研和学习。
张老师的不忙,还缘于他工作重点把握得非常清楚,就如同他在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时候,抓住关键,循循善诱。我刚到厦门的时候,在一线主要任小学语文教学,那时我常常私下去找他请教。他对我的指导要言不烦,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比如,有一次,我要在校内开课,开课的课题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他提醒我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和题眼,和我交流了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同时要求我朗诵一遍给他听,之后让我把课文背诵下来。他认为,一个老师要上好一节课的根本,是自己对这节课的内容要烂熟于心,教师解读深刻到位了,能够熟读成诵了,才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刻的体会。我遵照他的叮嘱,自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篇课文了。那天开课,我用我的声情并茂感染了在场的师生,课上得很成功。每次开课,只要我能够找到关键词句设计教学,感情诵读课文,我的那节课就真的上得很感人。在我任教语文课的时候,我常常利用早读时间,先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高年级语文教师,有时候从五年级才开始接手一个班的学生,那么第一个月的教学,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只有在这样基础上的教学,才有语文味。其实,张老师教我的,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素。
张老师的不忙,还缘于他的虚怀若谷。我曾与张老师一起参加过市级研讨会,不管是谁发言,张老师都静静地在那儿聆听、笔记,他也没有全程实录式的笔记,只是有选择地记录,听和思考并行,这是他参加各种研讨活动的作风。我想,作为一个区的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他参与的活动要比一般人多得多吧,视野也更为开阔,但在这样一次平常的研讨活动,他依然能够如此虚心聆听和记录思考,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对讲课人的尊重,谦虚的态度。如今,教师参加各种研讨培训的机会特别多,有的教师疲于奔命,“人在曹营心在汉”,你看会场,不少人忙碌着看手机、回信息,还有人忙碌着跟熟人朋友打招呼,会上,忙碌着拍照,发“朋友圈”,或者窃窃私语。不忙的状态,应该是认清楚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如此才真的有收获。如今,我作为教研人员,每次组织活动,总要跟老师们说几句开篇语:“大家难得调课,抽出半天时间来参加教研活动,希望能够安心学习、认真聆听、勤于思考。”其实,不外乎希望大家也以张老师为榜样,做一个虚怀若谷的老师。
忙与不忙,真的是一种心境。现在的人再忙,不至于连饭也没空吃,觉也没空睡,不至于没有时间看看花草树木,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在忙碌中保持一分平和的心态,走过一段宁静的时光,在纷繁中坚守一份职业的敬畏,欣赏一群同行的精彩,在行走中感悟人生的况味,玩味自然的风情,或许,我们见面的时候就不再抱怨忙碌,而是交流发现和惊喜。
2019年1月7日梦冰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