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高中时代老同学、东莞市作协会员陈逸影新出版的散文集《你的年少我的青春》带着淡淡的油墨飘然而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浏览起目录来。该书分“你的年少”“我的青春”“她说”三辑。《母亲的目光》《爱的书写,美丽动人》《送你一双眼睛,愿你万水千山看遍》《父亲的教诲》《父亲的礼物》《我的1986》《听,那花开的声音》《我所爱的东莞》《我们仨的幸福之旅》等篇目映入眼帘。以往在报纸杂志或陈逸影的公众号上陆续阅读过她用心用情写下的文章,或是细腻记录自己的生活沉思,或是对女儿成长的深情寄语,或是亲子共读的欣喜收获,或是文笔流畅、见解独到的书评、影评,或是对人生的叩问与思考……阅读这些精选的篇目,仿佛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开怀畅谈,令人感到格外亲切与自然。
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伦五情,亲情无疑位列首位。这种源于血脉相通的亲情,最炽热,最真挚,最持久,最无私。《你的年少我的青春》收录关于亲情的文章超过一大半,作者率真直爽,特立独行,文章缘情而发,娓娓道来,以情动人,温暖直抵心底。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是的,自己做了母亲才更能体会作为母亲的艰辛。母亲生了三个女儿,我所理解的她的难不仅是有形的辛勤劳作和为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操心,更多的难来自精神层面上的家族给予的、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给予的无形的压力。(《母亲的目光》)
《纽约客》的影评家丹比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比孩子的小手更慰藉人心。”是的,牵着孩子的手的旅途别有风味,有孩子相伴的人生更加丰满……(《到热带岛屿吹吹风》)
永远有多远,什么都不算什么。其实父亲的背依然宽厚,敦实,温暖——永远在我心里,让我依靠。(《父亲的背》)
不论是父母的爱心倾吐,还是女儿的爱意表白,无不情真意切,读罢令人动容。父母辛苦抚育之恩,女儿涌泉相报之情,字字情真,句句意切,篇篇感人。
每每想起你的独立和自力,我便时常暗自庆幸,家里从来不娇宠和溺爱你,什么事情都放手让你去做,其实对你是很好的锻炼。这这种刻意的培养,也许你长大了才会懂得其中的价值。(《静静地,等待春来花开》)
新的阶段,又是一段奋斗的青春。祝福你继续埋头学习的同时,记得学会享受学习的乐趣,体味吸收知识的愉悦乃至幸福。(《一封家书》)
在快节奏的焦虑时代,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作者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别出心裁地给女儿写的一系列书信(《孩子,我愿做你身后的一盏灯》《当青春告别年少,愿你朝着太阳奋力奔跑》《一封家书》《静静地,等待春来花开》《你的努力,岁月能懂》),道出了自己家庭教育的小妙招。她对女儿敞开心扉,提出的两点期望:做事要多考虑别人,说话要少用反问句,饱含深沉的母爱、教育智慧和坚强毅力。其中,《一封家书——写给即将读高一的女儿源源》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转发和交流,《东莞时报》于2019年9月2日以《东莞高一女生妈妈家书走红,在焦虑时代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为题重磅推出相关报道,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当看到第二辑里面的《想雪》时,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我的思绪跟着文章飞到了作者1992年独自背着行囊从南方港城坐火车到天津商学院求学的往事。这篇文章发表在《演讲与口才》1993年第9期。文章发表时,老同学第一时间寄给我复印件。当时,我反复逐句逐字地看了3遍,每一遍都被感动得泪眼花花。
“我从数千里外的南方来这里。背着行装北上,我知道那里面装着求知的渴望,更有装载不了的浓浓乡愁。”
“乡愁自黄河源头滚滚而来却找不到入海口,渤海这么浅怎么装得下我对家乡的思念?!”
“紫荆是我们湛江市的市花。花瓣是紫色的,叶是心形的,总能引起很多联想。我想,雪飘的情景就如我离家时那满满的一树紫荆花遽然飘落,纷纷扬扬。”
故乡是我们的根,养育我们长大。漂泊他乡,“雪花”飘扬,诗一般语言描摹的浓浓乡愁使人意夺神摇,那一行行流淌心底的文字,润湿了我们的双眼,震颤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