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猛的头像

洪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4
分享

就这样爱上了《湛江日报》

提起与《湛江日报》的故事,我的脑海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湛江日报社出品的《湛江》,耳畔响起那抒情优美的旋律和意美情丰的歌词——“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湛江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是港城的温柔……在这座美丽的港城里/我从未忘记你。”的确,从1981年起,我的脑海深处从未忘记与《湛江日报》的情缘,43年来心底里一直与她相知相伴、不离不弃。假如要用言语来形容我们之间感情,我想词典里“一见钟情”“一往情深”这两个词语最为贴切不过了。

1981年,我在廉江横山镇泥墩塘小学读二年级,当时初识《湛江日报》的情景至今依旧历历在目。那是寒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到湛江霞山姨父、姨母家做客。那时姨父在粤西农垦局上班,姨母在霞山一所小学工作。对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来说,走进城市感觉一切都非常新鲜。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姨父家的客厅里立着一个大书柜,旁边还有一个精美的书报架。我霎时被吸引住了,屏息凝视间,心底涌上一股无以名状的爱慕。书柜整齐排放一排排的大部头,我基本上看不懂,于是随手拿起旁边的一份报纸,一字一顿地低声念道:“人——民——日——报!”姨母走到我跟前,俯下身子,一边和蔼可亲地抚摸着我的头,一边拿起另外一份报纸,朗声说道:“敏仔,很不错噢!上学了认识很多字了。姨母考考你,这份是什么报纸?”我定睛细看,搔搔后脑勺,脸蛋涨得通红,嗫嚅着:“我只认识后面三个字——“江日报”,第一个字不认识。”姨母笑吟吟地夸奖我:“很了不起,四个字认识了三个,你想想今天和妈妈、姐姐到了哪个城市?”我茅塞顿开,脱口而出:“这个是湛江日报。”姨母高兴地说:“对,就是湛江日报!”说罢,她用红笔在“湛”字上方标注上了拼音“zhàn”,并让我跟着她读三遍。我响亮地读了三遍,还仿照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句式,在报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我爱《湛江日报》。”姨母直夸我肯动脑筋,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得到姨母的表扬,我像喝了蜜糖一样心里甜滋滋的,一整天都好像踩在一朵幸福的祥云上。临走时,姨母送给我一叠报纸,里面有《中国儿童报》《小学生拼音报》,还有刚刚认识的朋友——《湛江日报》。我满心欢喜,爱不释手,紧紧地将它们抱在怀里。

时光流逝,岁月悠悠。后来,读初中、读高中,在学校阅览室里我对《湛江日报》自然是情有独钟。她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像一泓清泉洗涤我心灵的尘垢,像嘹亮的号角教我努力、催我奋进。在她的无声的教诲下,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湛江故事,聆听湛江声音。我的政治学科如鱼得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文也深得“百花版”的长期熏陶,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习作常常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好评。就这样,老师、长辈和《湛江日报》把热爱读书的种子播撒进我的心田。种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热爱读书的幼苗萌芽生长,破土而出。初中一年级时,稚嫩的一首小诗《我爱我家》发表在《青少年文学》上,着实让我欢呼雀跃一段时间。升上初中二年级后,我愈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西游记》《水浒传》《鲁迅小说全集》《再别康桥》《家》《茶馆》《简.爱》《莎士比亚全集》《屠格涅夫短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马克.吐温幽默作品集》等古今中外名著让我废寝忘食、如饥似渴。读书之余,我的心痒痒的,总感觉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心思在涌动,思潮起伏,不吐不快。走进象牙塔,生活告诉我,植根于心灵深处的文学梦和着青春的节拍,越发变得炽热、变得激荡。当别人沉醉于花前月下的罗曼蒂克的时候,我神游书海,跟古圣今贤畅谈;当别人早入梦乡、鼾声欢吹的时候,不眠的窗子映着我孤单的身影,一任思想之翼掠过心湖,划出灵感的涟漪,腾起情海的浪花。我踩着目标铺成的道路,凭藉爱好的动力,磕磕绊绊地我又走了一程稚嫩的爱好文学之路,而那追梦的行囊也增添了不少甘甜与辛酸:在《舞台与银幕》《深圳青少年报》《宝安报》《佛山文艺》等报刊发表了二十几篇“豆腐块”,更多的是很多投稿石牛沉海,杳无音信。

流年似水,岁月留痕。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留在深圳当老师。长期在异乡工作,我与《湛江日报》的思念更是与日俱增,相思犹如春蛾蚕食心叶,不能自已。在老家工作的哥哥明了我的心思,每季度月末定期给我邮寄《湛江日报》“百花”副刊。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平湖邮电局那边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见到我都亲切地说一声:“洪老师,又来领取精神粮食了?”我欣然应答,接过沉甸甸的包裹,油墨的馨香和深深的思念一起糊上我的心头。这种传递思念的方式一直持续到2008年《湛江日报》推出多媒体数字报才停止。自此,我与《湛江日报》的相见也改在了互联网上,足不出户,鼠标点击,随时浏览,方便快捷,但是我的心里总有一番因缺失阅读纸媒独有的厚重感而深感遗憾的失落别上心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弹指一挥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有27年了。记不清多少昏昏欲睡的午后还躲在无人的角落里编织梦想,也不知多少夜不成寐的夜晚仍在文字里苦苦探寻。文章到底变成了铅字,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得到了一些编辑老师的首肯,同时也顺利地加入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学学会、深圳市龙岗区作家协会等文学团体。然而,我丝毫没有欢喜若狂的颠倒样,似乎这一切都早在意料之中。淡淡喜悦之余,心里始终铭记《湛江日报》李励编辑在一封手写退稿信上对我的勉励: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记录那些难忘的瞬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下,适逢《湛江日报》创刊7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敞开心扉,献上我最特别的喜爱和祝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愿做一个像《湛江日报》报头社徽上的“逗号”,进无止境,笔耕不辍,在百花齐放的“百花”园地盛开自己文学花儿!衷心祝愿《湛江日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勇立媒体深度融合潮头,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再创新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