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我的手机收到一条微信短信:春风化雨,师恩难忘。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小学六年级,您带我们到深圳特区报业大厦参观深圳青少年报社。从那时起,热爱媒体素养的种子便在我心底生根发芽,“新闻眼”开阔的视野鼓励我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并在自己所负责的文字材料工作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泽涛这位当年腼腆内向小男孩的微信勾起了我教育生涯的一段美好回忆。
那是2005年10月27日,在《深圳青少年报》通联部黄晓英老师的联系安排下,我和陈艳老师带领学校苗圃文学社15位骨干成员应邀到深圳青少年报社参观学习。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表情、专心致志听讲的样子、在编辑部“大手拉小手”的工作场景、在印刷车间聆听主管师傅讲印刷的故事以及到“新闻眼”会客厅俯瞰鹏城美景的万端感慨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清晨,旭日东升,其道大光,金秋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参加活动的同学早早来到学校,人人精神抖擞,个个兴高采烈。大家坐上校车,楚彬、彦彦、尧辉和岳岳摆出古灵精怪的姿势,笑容可掬,萌态十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随着车子缓缓行驶,一路风景,一路欢歌,40多分钟后车子开进了深圳特区报业大院。同学们东瞧瞧,西看看,小小的心欢跃起来,满脸都挂着难以形容的兴奋。黄晓英老师快步迎上来,双手搭在走在前头的冰冰和璐璐同学的肩膀上,朗声说道:“欢迎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到咱们报社参观学习。祝大家学习愉快,收获满满!”在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走进报社荣誉室,简朴而端庄的文化宣传迎面展开。浅蓝色底板镶嵌“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引导青少年”的办报理念和寓意深刻的报头社徽,配上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卡通自画像和真情寄语的巨幅宣传展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一边驻足观望,一边津津有味地聆听黄老师讲述《深圳青少年报》发展历史沿革:1994年3月推出试刊,1995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刊号,1998年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2003年荣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深圳青少年报社坚持办报育人,成为深圳市中小学校园覆盖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少儿报纸。同学们对黄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大家一起来到编辑部。编辑老师正全神贯注地编排着一篇篇稿件。一次次按下鼠标和敲击键盘发出的声音,活像一曲美妙的乐曲。笑容满面的黄晓华老师亲切地对围在身边孩子们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同学们阳光自信,必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说罢,她在电脑前慢条斯理地讲解报纸是如何编排的。只见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一张报纸送到读者手中,先要记者写稿,再经过编辑改稿、排版、校对等程序,然后美编制图、制版,最后才能送去印刷发行。”“笔杆状元秀”版面的编辑古贤辉老师像个大哥哥,鼓励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我笔写我心”,构思新颖别致,以情动人。美编“波哥”通俗易懂地演绎怎样把一篇篇的文字稿件和一张张照片等素材编排成精美的版面,他一边不断地移动着鼠标,一边敲击着键盘,行如流水的操作让身边的小粉丝们赞叹不已。
离开编辑部,我们来到了深圳特区报印刷车间,主墙中央张贴的鲜红标语——“抢时效出精品印一流报纸,讲团结促和谐建一流队伍”特别引入注目。车间负责的师傅鹤发童颜,声若洪钟,和蔼可亲地讲解报纸的印刷流程。师傅讲得浅显易懂,头头是道,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津津有味,不时在本子上做笔记。临近离别,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请师傅签名留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跟随黄老师的步伐,乘电梯走进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新闻眼”会客厅。登高望远,其乐融融。以38层楼的高度和360度的视野俯瞰整个城市,俯瞰闹市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俯瞰深南大道花团锦簇、宽阔壮观,远眺深圳湾碧海蓝天、烟波浩淼,凝视由建筑流、信息流、观念流交响出的中国改革开放最亮丽的风景,尽情感受报业大厦散发的独特魅力与这座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面对摄影师拍照合影时按下快门,我的心底油然生出强烈的感动和感悟:一份报纸,就是一份追求,凝聚着深圳报人始终如一的“新闻心”、目光如炬的“新闻眼”和办报育人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