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穆海峰的头像

穆海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9
分享

神仙粉

在我孩童时代的记忆库里,神仙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空间和位置,它记录着我童年的苦涩岁月,伴随我度过那心酸而又浪漫的孩提时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二哥高中毕业回家学木匠,为了帮扶父亲养活一家老小,每年夏秋时分,都要拉上架子车,去秦岭深处割糜糜叶。每到暑假或者周六、周日,正在读小学的我俨然成为二哥的马前卒。那时的我虽然瘦小无力,可腿脚利落动作麻利,深得哥哥喜爱。我们拉着架子车,沿着村中心大路一直向东而去,穿过穆家堰村南土路,向南斜拐上213国道,随后进石门,过柿园子,沿着国道两边的石岩峭壁河滩一路割将过去。二哥是割糜糜叶的能手,他知道那段坡上的糜糜叶多,那道坡上的糜糜叶好,那道沟里的什么地方有可饮用的山泉水。所以每次上坡去,我们均能收获一大架子车的糜糜叶回来。二哥挥舞着镰刀,一会儿功夫,坡地上已成一堆一堆的糜糜叶垛子。我主要负责用麻绳捆了沿小路运送到公路边的架子车上去。我虽然动作快,但由于力气小,最后运的总是极其有限,大部分的糜糜叶还得二哥捆成大捆子,用扁担挑到大路边去。二哥力气大,每次看他麻利地扎好两大捆的糜糜叶,挑上担子颤颤悠悠地在山道上走,我都为二哥捏了一把汗。看着二哥瘦弱的身影,哥哥的形象霎时高大起来,哥哥是家里除父母之外在我心灵深处竖起的又一根顶梁柱。生活的艰辛,使二哥不得不高中刚刚毕业就同父母一起支撑着这个贫寒的家。

二哥人缘极好,又做得一手好木匠活,桌子、椅子、窗门样样都做的呱呱叫。那时家在村中心的大妈给二哥介绍了家住许庙的二嫂,不久就成了亲。二嫂家祖祖辈辈做神仙粉生意,做得一手的好神仙粉,在二嫂的点拨之下,二哥的神仙粉做得也是东西村都叫绝。

从山上拉回的糜糜叶在家门前的大土场里晾晒干透之后,除一部分用麻袋装了,保存到冬春季节用外,其余的就加工成了神仙粉,运到许庙的集市上去卖,笨日子会担挑了运到前程的十字路口上去,换回家里急用的盐米酱醋油。

制作神仙粉是很讲究的。先用清水将上好的叶子浸泡半个时辰,再清洗三到四遍,确保没了土腥味儿,再用开水浸泡一两小时,待水温降到能伸进手臂去,这时就靠手上的功夫了。你可以尽力地揉搓叶子,直到那些紫红色的叶子里流溢出一层层肥皂沫一样的褐色汁子来。多少水对多少叶子,水多了,神仙粉不筋道,刀切不成形,放进碗里立不起来,会碎成小扎子,苦味就重,不好吃。水少了,又做不出多少粉来,浪费叶子,得不偿失。个人经验不同,做法就各异。夏秋季的叶子,生长期较长,淀粉养分就饱,汁液就多一点,叶子就少用一点;春季的叶子比较嫩,生长期短,汁液较淡,叶子可多放一点。叶子搓揉一遍之后,可用细箩网过一遍汁儿,去除掉残枝败梗,流到干净器皿盆子里的汁液儿,再用几滴食用油破了沫子,端到一边去放凉。搓过一道的叶子可再加进少量的热水去,再揉再搓再过滤,这样的工作可做三四遍,每多做一遍,热水量就要减下许多去,细心的人儿,甚至要揉搓五六遍,直到榨干叶子里所剩下的最后一滴汁液为止。剩下的扎子舍不得扔,拌上食料儿再拿去喂猪。

放凉的汁液,不出半个时辰就会凝结成一整块的神仙粉,用手轻轻压压,颤颤悠悠,色泽温润如碧玉般透亮,飘散着一层淡淡的清香,会勾起你的食欲。这时,用一锋利的小刀划成四四方方手背大的小块儿,用手掌小心捞到盛满清凉井水的铁桶里浸泡,再拔拔苦味儿。神仙粉的吃法特别多,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拌上各类佐料,就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神仙粉了。喜欢吃辣味的,你可以放进一大勺红哈哈的油泼鲜辣子进去,会辣得你头冒大汗直伸舌头,唏嘘半天,直呼过瘾;喜欢酸味的,你可以多滴几滴柿子干醋去,一碗神仙粉下肚,你的五脏六腑都会透着一股酸味儿;喜欢呛味的,可多加几勺黄橙橙的芥沫汁进去,当那光滑细润的神仙粉滑过你的舌尖,流过你的喉头,侵入你的胃腹的时候,你的鼻腔和肠胃里一下子像打开了所有的阀门一样,变得通畅起来,你的头脑会一阵激灵,甚至会流出眼泪来,好刺激好过瘾的一种美好感受啊!

每次神仙粉做好之后,我都要美美地吃上两大碗,直到我瘦小的肠胃里再也无法填进一丁点东西为止。看着我的吃相,哥哥、父亲和母亲常常会笑,馋猫,几十年没吃过好东西的猫!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神仙粉比起那刺筋菜揉的黄糕馍,那黑麦面压的黑饸饹,那包谷面打的黄搅团不知道要好上几千倍。肉食不敢去想,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上那么几口,水饺和白米饭,也只能几个星期吃上一小顿,只有这神仙粉,来的最有劲,最实在,最能快速满足我瘦小肠胃的食欲饥渴,让我不至于整日空着肚皮,眼冒金星。

吃饱了神仙粉,就得陪哥哥一起到五里之外的前程十字去买神仙粉。哥哥挑上盛满两铁桶神仙粉的担子,母亲将用菜油烂好的葱花、柿子醋、酱油、油泼辣子以及芥沫汁子分放在几个小瓶子里,拧紧了盖装进了一个印有红色为人民服务字样的黄绿色挎包里,再塞进四五个小青瓷碗,斜挂在我的脖子上。另外,我还得腾出手来,扛一块十来斤重的小案板。就这样,哥哥在前面闪着担子大步流星,我远远地小碎步紧跟在后,过一会儿,哥哥会放下担子等等我,等我赶上来后,他又挑起铁桶向前赶去。

前程十字人比较多,又有各种各样的车辆通过,生意就好做一点。二哥选了一块地势平坦的地儿,放下了担子,又找来几块烂砖头支了案板,放上各种调料儿,再拿出小青瓷碗来,切满了神仙粉儿,就等着顾客光临。爱吃神仙粉的人挺多,半天工夫,一担神仙粉就卖得光光净净,摸着哥哥口袋里五分钱、一角钱、两角钱的硬币和毛票,看着哥哥数钱的专注劲儿,我高兴得心里直跳,因为,只有卖完了所有的神仙粉,我就可以从哥哥那里得到五分钱的奖赏,加上这五分钱,我就可以去供销社,买回那本我看了几十次的《少年周恩来》连环画册,那可是我几个月以来做梦都在想的大事啊!

神仙粉是中国厨师之乡蓝田特有的名小吃,它是用秦岭北麓山区一种落叶灌木糜糜稍的叶子精制而成,神仙粉味苦,富含蛋白质、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口感细腻清爽,具有降压、提神、消火、明目、美容多种功能,是消暑、降温的最佳绿色环保食品。

关于神仙粉的来历说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说是宋时,关中遭遇旱荒,饿死了许多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为救济灾民,显灵后传下此仙方,告诉民间百姓秦岭山上这种灌木叶子可以做成吃食,从而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为纪念韩湘子的大恩,后人称此食物为神仙粉;第二个传说也与饥荒有关,说一老太太在一村姑门前饿倒,村姑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做成饼子喂给门口的老太太,老太太吃完之后,称自己是山中仙人,并告知村姑山中糜糜叶可做神仙粉的事,从而帮助全村人度过了饥荒,神仙粉因此而得名;第三个故事是传汉刘邦曾选神仙粉为军粮,帮他攻取了咸阳,建立了业绩。第四个说法是神仙粉是民间老百姓无意之间发现的,因此食物非粮食,非水果,非蔬菜,故取名曰神仙粉。

对于神仙粉名字的来历,在我幼小的灵魂深处,我更偏重于前两个故事,因为它们的存在为神仙粉的来历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神秘色彩,更具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工作后,我更喜欢将神仙粉的来历向第四个故事上靠,无疑之处,天下哪来的神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神仙,关键的是,看你有怎样的心胸和胆略,神仙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谓“天下无神鬼,全凭人捏造”。这神仙粉一定是民间百姓在大饥大饿面前,寻找吃食的过程之中偶尔有所得,再经过一代代百姓的手传心授,加工改进,摸索和探究,最后成为今天的非粮食非水果非蔬菜的绿色美味佳肴。我们不管它名字的传说有多少,是对还是错,也许在这众多的传说之中,更让神仙粉多了一层神秘,多了一份灵秀之气,这不更好。

“吃了神仙粉,神仙也不当!”说得多好多实在,只是,现在的我,吃神仙粉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童年时为了充饥,几乎可以时时吃,而现在,工作繁忙,只有在寒暑假或者双休日,才能坐上回许庙的班车,不为别的,就是为美美地吃上两大碗神仙粉,当上两回所谓的“神仙”。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更科学的方法精制的神仙粉,已经进入各大城市的大酒店大餐馆,丰富的制作方法,精美的各种配方,是神仙粉的光芒大放异彩,备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看来,随时吃上一碗美味的神仙粉的奢望已经不是什么梦想,它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缤纷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随时可以享用的一道绿色环保的精细美食了。

我期盼着那一日快点到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