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荣波的头像

许荣波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1/19
分享

那些深深的脚印

龙泰良 许荣波

引子

2014年7月18日19时30分,超强台风“威马逊”恶狠狠地扑向粤西雷州半岛,所到之处,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乡村泥砖房纷纷倒塌,一棵棵树木被连根拔起,粤西境内遭受惨重损失。

19日清最,“威马逊”掠过粤西,杀向八桂大地,“威马逊”余威犹在,雷州半岛依然是狂风暴雨。

7点半钟,一夜无眠的戚日安简单吃了点稀饭,就收拾着巡线工具包。

“戚叔,外面大风大雨的,我们晚点再去巡线吧。”

“不行,等不及了!这一夜的大风大雨,41#桩附近的架空管道说不定有危险,我先过去看看,你们一会儿跟上。”

话音刚落,瘦小的戚日安已披上雨衣,冲了出了班房。看着消失在风雨中的坚定身影,工友们也背上工具包披上雨具,紧随他冲了出去。

不知疲倦的行者

在广袤的穹苍之下,蜿蜒起伏的山岭沟壑之间,有条管道匍匐而来,气势恢弘地划破千古的岑寂,由雷州半岛向南方油城——茂名逶迤而去。

这是湛茂原油管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化企业一一茂名石化公司的原油输送大动脉。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的逐年提高,从国外进口原油量渐次增大,铁路运输远远没法满足生产需要,茂名石化决策层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凭借湛江港靠泊大型油轮的优势,斥巨资兴建湛江原油接卸码头和湛茂输油管道,年输原油1000万吨,将湛江港上岸的原油直接输送到茂名石化炼油厂。

这条全长115公里的茂名石化原油输送大动脉,途经多个市、县(区),沿线共设了湛江、廉江、化州、茂名4个站(点),负责管道增压和安全。廉江站是最为偏僻的一个泵站,北离茂名60多公里,南距湛江市区40多公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廉江站虽偏,却扼原油管输的要冲,管道穿越丘陵地带,当地民风剽悍,周边工农关系复杂,任何一点纰漏,都会影响到茂名石化的生产大计。

然而,管道运行38年来,廉江站辖内的28公里管路始终畅通无阻,实现了38年安全无事故。

知道内情的人都说,廉江站的安宁,离不一个人——戚日安。

成日安,1.63米的个头,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却受人尊敬。附近村民年长的称他“老戚”,年轻人都尊他一声“安哥”由于经年累月在外巡线,他晒得黝黑,于是,村民们干脆给他送了个非洲名字“安哥拉”。

老戚是廉江本地人,1973年进入老周农场工作,因表现突出被推荐上技校。1977年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廉江泵站。当时正逢湛茂管线建设得热火朝天,老戚一头钻进了泵站建设与投用准备工作中。几个月后管线投用,老戚和工友们一起负责廉江站辖内28公里管线的输油安全守护工作,这一干就是38年。

每天天刚蒙蒙亮,随着附近农村的一声鸡啼,树梢上的鸟儿活泼起来,“吱吱喳喳”的叫个不断,声音非常悦耳。戚日安第一个起床,张罗早餐。和工友们一起吃过饭后,戚日安给大家分配一天的工作,然后背起工具袋,一同出发去巡线。这个并不显眼的工具袋,装着他们随时可能需要的东西,笔记本、雨伞、藿香正气水、人丹、蛇药、止血贴、卷尺、伸缩警棍……是巡线工人的“百宝袋”。

湛茂管线廉江段28公里管线,多在荒郊野外,须翻山越岭,穿村过寨。粤西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潮湿闷热。天气晴好时,烈日当空,即使头戴草帽,也会烤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一旦遇上台风雷雨季节,道路泥泞湿滑,寸步难行,巡线之苦可想而知啊!

38年来,戚日安和工友们在这条路上行走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每周上4次班,每个班次16小时,不论平常时日还是逢年过节,作为班长的戚日安,更是成倍地花时间守在站里,守在管道旁。

从年少到年老,从青丝到白发,戚日安像一个永不停歇的行者,把汗水洒在了巡线路上,将青春留在了护线途中。他疲惫不堪,但他的心情是快乐的,山川河流为伴,鸡犬之声相闻,不是魏晋,却胜似陶公。

现实生活中有七彩,巡线路上远不止苦与乐,当中有惊涛骇浪,湍急暗流,一些地方坡陡路窄,怪石嶙峋,沿途还布满芒箕和杂树,这些杂树都长着坚硬针刺,稍不小心,不是刺伤就是被扯破。

于是,戚日安带领大家去清障,工友们个个头顶上冒着热气,树屑和不知名的虫子落在衣领里,弄得浑身发痒,挠一挠,就是一道道火辣辣的红痕。很多人都累得趴下了,直喊腰疼。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休息一会,又一边挥着大刀砍杂物,一边往前走。突然,走在前面的黄志勇脚下像被什么绊了一下,顿时在众人眼前消失了。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不远的地方有个大坑,是雨后水土流失形成的,被草丛遮盖住了,加上藤蔓攀扯,根本就分辨不出来,黄志勇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去了,乍一看就像在眼前消失一般。当他攀着藤葛从坑里爬起来时,不住地拍打着身上的尘土,样子狼狈不堪,让人忍俊不禁。

等大家笑够了,老戚便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以后不论干什么,首先要想到安全,在不确定安全之前,不要轻率行事。”对此,他是深有体会的。

那是一次台风过后,因为台风夹杂着大雨,风雨持续时间又长,他对一些路段不放心。台风还未止歇,天空阴沉,穹庐如盖,但他还是迫不及待地赶去了。山洪果然冲跨了那个路段的山体,方石垒摞起高达数尺托举管线的支柱旁堆积了大量乱石,不知支柱有没有受损。为了摸清情况,他顺着坡往下走,由于天雨路滑,他在枝叶狼藉的斜坡上仰天摔了一跤,一根树枝剌伤了小腿,鲜血直流,膝盖也瘀肿了,所幸没有伤着筋骨。他在山上采些山草药,放在嘴里嚼烂了就往伤口一敷。由于伤口处理不当,回来后伤口溃疡,拖延一个多月才痊愈。

湛茂管线沿途的站点曾经有过辉煌,工友们也有过迷惘。

鼎盛时期,廉江有97人,随着输油管线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沿线泵站人员一裁再裁,如今,站里仅剩10人,其他人员大都转到其它岗位,连设备也迁移了,留下来的也闲置一旁久不运转。空旷的厂房没有了往日的喧闹,空舍清野,芳草萋萋,小站正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隐退。

很人想不通了,有种被人遗弃的感觉。于是心生抵触,常聚宿舍中甩扑克、发牢骚、下棋、吹牛,以此消磨时光。一到晚上,疏风过篱,冷雨敲窗。在黑灯瞎火之际,两耳只能听野外虫子“吱呀喳呀”的叫唤,积郁于心头的落寞迅速漫上心头,不少工友开始长吁短叹,总觉得长夜漫漫,天总也不会亮了似的。

寂寞不仅衍生燥动,还滋生牢骚。有人说:“我们这几个人,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不少人闹着要调走,有些人还托人情,找关系,拐弯抹角寻找出路。大家都不愿巡线了,即使去,也只是蜻蜓点水,也就在附近转悠一下。

眼见人心涣散,戚日安寝食难安。他抱着条水烟筒“咕噜噜”地抽着,思谋良策。他明白,自己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颓废消沉。只要将涣散的人心凝聚,何愁工作开展不了?

很快,人们在山岭、田间、地头,在落日霞光中,总会见一个单薄瘦弱的身影,风雨无阻,在沿线管道上一丝不苟地回来巡检,静静地在山间走过,默默地在田野间穿行。身在野外,有时几个面包外加一壶水就是一顿;有时花几个钱,在路边小店买一碗捞粉,一碗面条或者是咸菜、稀粥“呼噜呼噜”就是一餐。那些日子,戚日安更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不知疲倦地走在沿线路上。在荒郊野岭跋涉,时有蛇鼠出没,串村过巷,总有犬吠相闻。在太阳的熏烤中,身上的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日复一日,沿这28公里管线行走着,风雨无阻。

没有人愿意匍匐在命运的脚下,是沉重的使命感支撑着他奋力前行。说不清是想挑战自己,还是想证明自己,也许是想带个好头。反正,他觉得路是人走出来的,走下去,路始终会宽泛些。

花开无语,日出无声。榜样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老戚以自己的行动,悄然无声地稳定了军心。大家开始重新振作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明白了管线巡护是大家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打开局面之后,他推行班组自主管理办法,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理念也不断翻新。布置任务的时候,言出行随,令行禁止,将一盘“散沙”铸成了一个整体。

老戚的壮举

在局外人看来,巡线不过是沿线走走,虽然枯燥,却也安逸,不需担什么责任。但老戚却常对工友们说,巡线工作,责任重如泰山,必要时得有豁得出去、敢于玩命的狠劲。

那是2004年西南输油管线建设的时候,在黄茅附近,有条管线从深埋在湛茂线46#桩的管线上跨过,形成45°交叉,需要在管线上挖沟。施工人员为了省力,使用挖泥机勾挖。管线附近5米挖沟打桩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正在巡线的黎海丰发现后,立刻上前阻止。当着巡线人员的面,施工作业人员改用人工挖掘。待巡线人员离开后,他们马上又开启机械挖掘。年轻气盛的黎海丰不顾一切冲上前去跟施工人员理论,不料却被粗暴地一把推下了深沟。黎海丰爬起来,掏出电话向班长求救。

正在另一段巡查的戚日安、黄志勇接到电话,不禁怒火中烧,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老戚拿着水烟筒,一路疾走,赶到现场。

“打人?好大的胆子!”众人见他来得猛,知道这人不好惹,于是松开了抓住黎海丰衣领的手。老戚强压住怒火,指着挖开的深沟,愤愤地质问:“你们知道这下面是什么吗?谁让你们这样干的?挖穿了输油管线,哪个负这个责?”

对方一下被问住了,无言以对。然而,他们只关心工程的进度,并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倚仗人多的优势,根本不把戚日安的质问和劝告放在心上。现场指挥一挥手,挖掘机“轰轰轰”地开始挖土,一时之间,尘土飞扬。

眼见对方不听劝阻,而挖掘机离管线也越来越近。戚日安的双眉越攒越紧。突然,他一声怒吼,纵身跳进刚挖好的坑道中。

事发突然,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只见这个黄土地一样的汉子,仿佛铜铸铁打般凛然站在坑道中内,双手叉腰,向施工作业人员怒目而视。所有人都被这个小个子的气势震慑住了,挖掘机的轰隆声哑然消失,尘土悄然弥散,空气仿佛凝固了。

愣了一会,施工人员你看我我看你,他们想不到这位小个子男人会有如此胆量。那个负责人走过来,劝他:“大叔,你这是怎么了?不要命了吗,这多危险啊!”

戚日安指着胸口,狠狠地说:“你们挖吧,就朝我身上挖,连我一起挖掉!”

至此,这场角力已见分晓。施工方明白了这个倔强的巡线工钢铁般的意志是难以撼动了,只好放弃机械施工,改为人工挖掘。

其实,像这种管道旁边施工引起的纷争已非一端。但每一次,老戚都大无畏地拼命相争,用一个又一个惊人壮举履行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

2006年11月份,由于洛湛铁路改复线,路基比原先扩大了一倍,与湛茂管线31#桩形成交叉。这段铁路要是从上面跨过,势必对管道造成影响,港口分部要求铁路施工方给管线加装保护管套,可对方不予理睬。

为了这事,戚日安多次打电话到铁路施工方面,结果没人理睬。戚日安坚守在现场,对方不加装管套,绝不允许施工。当时工程已进行了一半,双方为这事争执不下。可是,铁路信号线已经挖了出来,在野外显得相当惹眼。眼看着天色将晚,当务之急就是不能让铁路的信号线路受损。这些线路一旦让人偷了去,所产生的后果严重性没法估计。老戚赶紧回去搬来一张椅子,披上军大衣,坐在荒凉的野地守护着。

夜很深了,寒风呼啸着,眼前一片死寂,他裹着一件军大衣在野外缩作一团,寒风蚀骨,可他除了那件军大衣,再无御寒衣物,能做的就是眼巴巴苦等天亮。

天刚蒙蒙亮,铁路方面的施工人员过来察看情况,见他一人独自在野外守了整整一夜,而信号线丝毫没有受损。来人很是感动,对他充满了敬意:“想不到啊,你为了我们事,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捱了一宿,了不起啊?”来人赶紧热情敬烟,他谢绝了,蹲在一旁“咕噜噜”抽起了水烟筒。那人见戚日安不领情,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转而将那根烟叼在自己的嘴上,就着火点上了,徐徐喷出一口烟雾。老戚一边抽着水烟筒,一边对来人说:“人有时候是需要换位思考的,我是把你们这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的,而你们却做了些什么?设想一下,如果管线是你们的,你们可愿意不加保护让铁路从上面跨过?”

说到管套,来人马上将刚才的感激之情抛诸脑后,没好气地说:“管线埋在地下,有没有管套还不一样嘛?你这人真是,看着挺通情达理,遇事却全不知变通,这事可以从长计议嘛。”

老戚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管线安全是大事,除了加装管套,其它的用不着再商量。”

双方一下子僵在那里。那人见他“食古不化”,并没半点可通融的余地,加上这样拖下去也实在不是办法,只好将情况逐级上呈。最后铁路施工方自感理屈,只好出资7.2万元,替铁路复线下的管道装上了管套。

“安哥拉”的绝招

曾经有一个时期,小站物品常常被窃。作案者手段高明,异常隐蔽,没留下一点作案痕迹。戚日安他们也曾设伏过几次,每次都被小偷轻易躲过。

这天晚上,空气异常闷热,戚日安和工友们忍受蚊叮虫咬潜伏着,苦守苦候捱了大半夜,还是没有半点动静。

眼看着夜越来越深,龙健的眼皮开始渐渐沉重,呵欠连连,他捅了捅戚日安,说“班长,贼仔不会来了吧,我看就别费劲了……”

“嘘!”戚日安在唇边竖了食指,示意他稳住神,沉住气。就在这时,只见前门围墙上有一个黑影陡然出现,他先是左顾右盼,在确认无虞后,便将工具丢了进来,猫着腰去撬旁通阀。

戚日安一招手,潜伏者迅速合拢,形成瓮中捉鳖之势,眼看便可一鼓擒获。可是小偷的警觉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便心知不妙,马上翻过后院围墙,跃了下去。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后院围墙有2米多高,常人要翻越这堵高墙,还要掇架梯子,他居然用手一攀便腾身而上,更何况墙外是一个斜坡,斜坡加上围墙的高度大约7米左右,一般人在这个高度坠落,不死也得摔断骨头。然而,那家伙居然毫发无损,爬起来居然疾步如飞,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人是走脱了,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老戚就打听清楚了,在附近的村子里两个人有这种劣迹。而根据形体对比,很快就确定了其中一个。他本想以旁敲侧击的方法,敲敲边鼓算了。但转念一想,这种事还是直截了当好。

于是,他找到村委会:“我今天来的意思你们清楚了吧,你们要看好你们的人,管线是国家的重点设施,出了事可不是玩的,该怎么处理,你们看着办吧!一旦依法行事,别说我不给你们面子!”

村委会的领导们心知肚明,既不抗辩,也不吭声。老戚知道一些事不能说翻脸就翻脸,凡事留点余地,适当的时候还是见好就收吧。所以,话说到此,老戚便嘎然打住。毕竟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卖对方一个人情,让人一个台阶日后也好开展工作。果真,嗣后,站内再也没有发生过失窃现象。

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戚日安的“手段”,周边村庄的村委会负责人说:“别看安哥拉个头小,他有头脑,有分寸,能办成事。”

一直以来,管线防腐是茂名石化公司的一块心病。防腐处理需要一个大型的阳极床,这就涉及到征用管道沿线村庄的土地。最初,和仓村民一听说要在地下埋东西,怕污染一方水土,死活不愿意。公司考虑到戚日安在当地的影响力,安排他去做说服工作。

戚日安明白,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能不能成两说。然而事关输油管线安全,属头等大事,再难,也得迎难而上。

戚日安首先找到禾仓村的村长刘用,坦率地说明情况。刘用听后,面有难色,一方面不好驳老朋友的面子,另一方面又知道村民不同意在当地修建“阳极床”。沉吟良久,刘用对戚日安说:“安哥拉,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是这事我不好跟村民说。这样吧,我去跟村民们商量商量,你也去各家各户做做工作,我们分头行事,凭你的人缘,或许能行。”

戚日安于是挨家挨户上门去做说客。禾仓村的村民分散在遥遥相对的山头居住,有些相隔数里地,戚日安不畏其难,走家串户,面对面讲述阳极床的来龙去脉和相关知识,讲管道防腐和管道安全。对态度坚决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他反复做说服工作,将能用的招数全都使了出来。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最看重的是感情。戚日安的诚恳打动了村里人,禾仓村人见老戚一而再,再而三地一再登门,一则却不过情面,二则也对阳极床也有所了解,便很大度地挥挥手:“征就征吧,只要没危害就行!”

就这样,戚日安凭着自己的人脉和“三寸不烂之舌”,为公司管道防腐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戚日安这边刚松完一口气,那边又碰上了烦心事。有一个外号“打爆头”的园主。由于管线从他果园经过,这人就打起了管线的主意,在管线旁边种了不少果树,以期得到额外的补偿。

老戚了解这个人的情况非常了解,打算采取先礼后兵的招数应对他。

老戚先是带人上门,向他宣传国家的输油管道的保护法,讲解管道周边5米范围内不能种树的道理。但“打爆头”并不买账,依然坚持种树。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打爆头”每种一棵,老戚就带人拔一棵。他前脚种树,老戚他们就后脚拨苗,气得“打爆头”暴跳如雷,操着沙哑的嗓门满世界吆喝:“谁再拔我的树苗,我就打爆他的头!”

这“打爆头”虽然矮小,却长着一身横肉,加上脾气暴烈,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难缠人物,邻里都怕他三分。村民们也对老戚的做法也很担忧,担心他应付不了“打爆头”。

见“安哥拉”并不把他这一方霸主放在眼里,“打爆头”便气势汹汹地赶到站里撒泼、耍横,不时放出狠话。工友们非常担心,怕弄出事来。老戚却说:“骂由他骂去,该拔的还是要拔!”

第二天天一亮,老戚打开门,发现站门外堆着大堆砖头、瓦砾,还扔了一只病鸡和两只死老鼠,门前的芒果树也被狠狠地砍了一刀。老戚知道是“打爆头”所为,便一声不响将那些东西处理掉。

“打爆头”以为经此一闹,站里人再不敢干涉其种树了。他颇为得意地在管线边上种起了树苗,没想到这边刚种上,那边又让人拔除了。他心有不甘,事隔三日,他再次种上,结果还是被老戚带人拔除了。这一下,“打爆头”总算知道了这个“安哥拉”的厉害,再也不敢在管道旁5米范围内种树了。

事后,有人问戚日安,你真的不怕“打爆头”报复吗?老戚说:“保证管道安全是我的职责,怕也要上!对付这种人,要毫不含糊,绝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他会得寸进尺的。”

有人评价老戚,没什么事能难得住“安哥拉”,他办法不少,道道又多,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一般化。是啊,一个人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已属不易,更何况,他又做了许许多多不简单的事?

村民的贴心人

粤西人抽烟爱吸水烟筒,戚日安也好这一口。每天出门巡线,戚日安都不忘带上那支“大碌竹”。遇到熟悉的人,就“咕噜噜”围在一起抽烟,一来一往,一口接一口,话就多了,心也拉近了。老戚说,这里的村民朴实、纯厚、宽容,大家经常打个照面,就能混个脸熟。而在交往过程中,这支水烟筒起到了情感交流和传递的作用。

他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经常接触才会密切起来,就算是亲戚,不经常走动也会生疏的。他深谙为人处世之道,所以他和村民的关系一直很好。在管道沿线,哪里都有他的落脚点,大坡福村口小买部的六叔,禾仓的用叔,崇山的阿昌、东村的黄民等,这些人都能打上招呼,说得上话。他常年累月在管道沿线打滚,与他们朝夕相处,那是多年的交情。村民们宰头猪,小孩满月等都请老戚到家作客。在村民心目中,这个“安哥拉”就是自己的亲戚。

旁人不知道他这么好的人缘是怎样修来的,问他可有独到之秘。他呵呵一笑,说:“道理很简单,你把心交给人家,人家自然就和你交往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看电视是挺让人羡慕的一件事。那时,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公司给站里配了一台“乐华”牌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站里小院就成了附近四里八乡村民向往的圣地。天一黑,老乡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电视。当时的电视剧《霍元甲》、《陈真》正风靡大江南北,看电视时的火爆场面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由于人多,有人想将铁门关上,不让村民进来看电视。老戚一把薅过钥匙,一边打开门一边说:“大家乡里乡亲的,干嘛这样见外,多个人看少个人看有什么关系?”

看完电视,路远一点的,就在站里找个熟人借宿一宵。

电视拉近了工农关系,为日后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戚日安常说:“农村人是纯朴的,你高看人家,人家也会高看你。”他懂得“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凉”的道理。给人多一点关爱,与人相处,求人办事就会容易一些。后来也证实所言不虚,全赖这长期积累的感情基础。

戚日安与村民相处,人缘口碑极好,凭的就是感情。沿线村民,谁家有困难,谁家孩子上大学什么的他都知道。逢年过节,他会上困难村民家里走一走,带点吃的用的,或者给孩子们买点过节礼物。

村民们都说,安哥拉这个人,贴心。孩子们老远看见他就喊“安哥拉”来啦,上我家吃茶去。

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村民们一看见戚日安来到村里,马上围了上来。

“戚叔,你可来了!”他们有事总爱向“安哥拉”请教。

“这几天是回潮天气,大家要把衣服、粮食都放好了!”戚日安是土生土长的廉江人,操着一口熟练的当地“哩话”回答村民。

村民齐齐咧开嘴笑。

由于长期巡线,戚日安对各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村头路尾北运菜的收购行情了如指掌,他指导村民种些经济作物,大都取得好收成,深得村民信任。如2010年辣椒行情好,收购价达2块多钱一斤,2011年辣椒行情开始下跌,只有五六角钱一斤,相反四季豆、茄子等北运菜走俏。戚班长及时将这个信息告诉一些村民,一些村民把原本种植木薯、辣椒的自留地改种四季豆、茄子后,获利不少,个个笑逐颜开。他们对“安哥拉”言听计从,更多了一层敬意。

尾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将山野镀上了一层金色。远方的山峦,像一条彩链,在夕阳辉映下折射出五彩的线条。

戚日安站在输油管线旁,这里有他最温馨最深刻的记忆,伸手抚摸包缠着厚厚沥青的输油管线,一边遥望着远远的天空,和天空下那些若远若近的山峦。这里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村庄,甚至每一棵树木,都是那么的熟悉。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有它们的模样。

明天就是要走了,要告别这个相依了38年的小站,告别这条坚守了38年的管道,告别这些相处了38年的亲人,回到家人身边,开始自己的退休生活。

记得五年前,公司实行内退政策,55年岁的戚日安已经打点好包裹,准备离开岗位。他曾经答应补偿老伴这么多年情感亏欠,决定盘一爿店面,夫妻俩开店做点小生意,一起厮守,安度晚年。然而单位领导找到他,说这条管线还离不开他,单位还没有人能接得下这副担子,希望他留下来再带一程。

戚日安没有丝毫犹豫。爱人对他的选择非常生气,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打电话来劝他休养一下这几十年来积劳成疾的身体。面对家人的劝告,他还是听从领导的召唤,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召唤。

这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中,戚日安把一天过成了两天,他带着班里人没日没夜地巡线,走村串户,为管线的长治久安谋划未来,帮助工友建立起与周边村民的亲情纽带关系。如今,工友们日趋成熟,沿线村民对他们的信任也与日俱增,是时候该走了,也可以走了。

戚日安背着巡线袋,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管线走着。今天,他的最后一班岗了,他要巡最后一次管线,和管线周边的村民,这里的山村古道作一次深情的告别。

输油管道宛如一条巨龙,在山山岭岭间蜿蜒蛇行,承载着深褐色的原油源源不断地奔向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