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远定的头像

石远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19
分享

《午夜书香》(外一篇)

我常常读书读到午夜。一个人,一杯水,一盏灯,一屋书香。

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不管多久都有香味,这种香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的变化而变幻,由纸、油墨的天然混香到读书的人进入状态闻到的时空馨香,读了才闻得出,才体会得到。

读书,既读文字亦读文章,也和创造文字的人以及写文章的人融会贯通,进入到文章的人事中去,体会和体验其喜、怒、哀、乐,身心感悟,形成思想。

读文字,看上去是表面功夫,其实不是,所闻到的文字馨香,其实是文明花香。文字形成之初,我们的祖先睹物造字,象形赋义,其产生表示人类富于创造,追求高雅,有别于四脚爬行的其它动物。文字形成后,人们用来记事和交流,一个个文字排列,既生动了故事,又丰富了情感;既传承了文化,又贴近了社会;既创造了辉煌,又传承了历史。

读文章,文章之香是心灵花香。每一篇文章都有内涵,如同品茶,要慢慢感受,如果囫囵吞枣一饮入肚,是感受不到个中味道的。品茶,要有好心态,要先闭目闻香,然后慢饮,身心感受,味永韵长。一篇好文章如同一杯好茶,阅读时,除了要有好心态,还要用崇拜的心仰视祖先,为他们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劳动、创造、发明而感动,为他们的朴实与率真而感动;同时,用敬爱的心窥探作者,听其心曲,感其人格,触发灵感,然后铺纸挥笔,笔诉心语,墨存心香,纸传思想,漫散开去,如同花开山谷、雾萦河面,轻飘慢绕。

创造和运用文字的人,他的一生说长就长,说短就短,而经历的事、得出的经验、悟出的道理非常多,是智慧,是思想,人类因此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代一代累积,积淀文明,形成文化。

书读多了,逐渐感悟到:

文字和文章之香,其实是文化花香,是生命花香。

  《看书,看书的点点滴滴》

活了47个年头,幸福地笑过,悲愤地哭过。哭的时候大声哭,笑的时候大声笑,但不会因为走路碰伤脚趾而不走路,不会因为搭上顺风车而忘记旅途原本是颠簸劳顿的。成功与失败都能产生抗体,物喜己悲的际遇已经天真不了笑脸、疲惫不了躯体,一切的悲悲喜喜、起起落落都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跃然成书独自赏阅。

——题记

我喜欢看书,喜欢安静,喜欢登山临水,喜欢思考,尤以看书和静思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优越思想。

看书的时候,“心”如一张白纸,“思”在上面飘逸,留下痕迹,有时惊鸿一瞥,诗意在身,仿若在空谷闻到兰花的馨香,心旷神怡。

看书需要有个好心情,有个好环境。闹市看书是培养斗志,如同把自己置身于旋涡中,一边与干扰身心的恶环境搏斗,一边捧着书本踏浪,胜似闲庭信步,这种人稀少,堪成大事。于静谧处看书多是身心都祈求清静,一门心思学习文化知识,或者考取功名,或者增添学识,或者修身养性,或者打发时间,普天下老少学子多是如此。

小时候看书,看教科书和连环画,稍大点看新闻和近现代史。后来去了广东,个人经历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反思社会和历史的一些事情,阅读逐渐转向,民族史、民族文化、社会与民生与信仰,对比历史、对比文化、对比舆情、对比思想,逐渐“脱胎换骨”,思想大跃进,痛苦和欢乐交缠在一起。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里,看书的人逐年减少,铺天盖地、杂七杂八的信息和纯娱乐终端让人迷茫、迷失,走路、睡觉,甚至上厕所都忙着玩手机,忘了亲情,忘了劳动,忘了学习,忘了思考,忘了太多,只知享乐,任由辐射杀灭思想和情操——

若是看书,书没有辐射,那淡浓相宜的书香闻着舒畅,与作者、与文字、与生活、与历史融会贯通,不仅思路畅通,血液循环也流畅,身心俱佳。

这些年,看书越来越少的人群中有我一个。千方百计地找没有看书的理由,其实是自欺欺人、缺乏勇气。曾经喜欢看书的我常常回想起年少时晚上点灯看书,和在山坡上放牛看书的情形,每每想起,百感交集,有时还会盈泪:

放学回来,煮饭、吃饭、喂猪、剁猪草,晚了,不听妈妈或寨子里的老人讲故事,就到房间点灯看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看着,看到好笑的,不由自主发出笑声,正在绣花或者纺线的妈妈听到,也跟着笑起来,儿子笑什么她却不知道。煤油灯的火苗很旺,秀发烧着了也不知道。煤油灯的烟子浓黑,堵在鼻子成垢都忘记擤掉。煤油灯是用罐头瓶做成,一不小心打泼,煤油浸入棉被,很久很久还很臭,这臭,却是看书的经历,是人生的重要经历与丰厚财富,终身受益,终身不忘。

边放牛边看书那就烂漫了,坐在桐油树或油茶树上,背靠粗枝,头顶蓝天,脚悬空,大声地朗读:“志刚,这件破棉袄,是咱家的传家宝,咱家的血泪仇,看它就知道……”、“火车火车呜呜响,一节一节长又长,前面装着煤和钢,后面装着棉和粮……”牛跑去吃生产队的庄稼都不知道。

我也曾经厌学,辍学回家放牛。离开学堂了,离开熟悉的课桌和老师、同学了,脱离那个环境了,就后悔了,嘴里不说,却拿着书本去放牛,边放牛边看书(课本和其它读物),姐姐说,老三肯定会(再去学堂)读书的,果不然,没过多久我跟爹娘提出要回学校去读书,爹娘那高兴,仿佛家有大喜事,赶紧答应,辍学的我又回到了“久违”的学堂,读书声替代斥牛声,和同学们融合在一起。

我是1994年8月4日离开生养我的家乡去广东务工的,随身携带两件物品,一瓶一世祖开挖的水井的井水,一本新华字典。这本新华字典是我辍学在家放牛时买的,放牛经常带着看,查字、看备注,学到很多生字、积累很多知识,后来复学,考上湘西四大名校之一——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

在广东务工,一天上班12小时以上,下班回到宿舍,再累都会拿出《古文观止》和《南风窗》、《知音》、《意林》等书,坐在铁架床上阅读,同事爬上爬下,铁架床一摇一晃,我和书本也跟着晃动,做记录时,床一晃,笔一滑,写下奇形怪状的字。令我自己都忍俊不禁的是,有时还没冲凉就上床拿起书本阅读,大热天的,流汗时用手擦汗,把本来就黑不溜秋的脸擦拭成花野猫,同事笑了,我自己对镜看到,也笑了。

记忆最深的,最爱的,是读《南风窗》和《古文观止》。我仅初中文化,读不懂《古文观止》,不懂就查字典,学到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大量的历史学识,如昭穆制度、五服制度诸等,为后来写历史论文打下基础。

《古文观止》由“左传”而“明文”,经、史、子、集,择佳作而荟萃,韩愈的《师说》也刊录其中,我爱不释手,睁眼闭眼,读了又读,想了又想,后来竟能背诵,以至于,若干年后,我还能背诵经典片段: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本书对我影响之大、收益之多,我在书中写到:“(开卷有益,)其知我所不知”。

婚后,虽然看书的时间少了些,但看书的欲望从来没有消逝,常常提醒妻儿不要让人拿走我的书,要他们保护好我的书,因为那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饥饿”的时候拿来解馋,度过无数风雨飘摇和星光灿烂的夜晚。

到公司上班也是带书来看的,但只是想看而没看。同事每晚播放碟子,不能在闹市看书的我只好作罢,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心情虽然也跟着跌宕起伏,但看完了就完了,因为再悲壮的故事在电视里都被娱乐了。而今,公司分配我到新宿舍去睡,那里人迹罕至,还有围墙,空气好,特别安静,这么好的环境,睡在一起的同事却不肯去,这倒“成全”了我——

人生之喜是心想事成,心里想的多,有些能成,有些成不了,于看书,这次的成了,于我这种人来说是喜事一件:

“喜”,为乔迁离开杂扰。“喜”,为又可以像以前那样静静地看书,跟着书想哭哭、想笑笑,养身养性,回归自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