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祥兴的头像

缪祥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6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黄土的忧伤

在山野农村,一片片高低错落,肥瘦不一,形状各异的土地,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联想,生出怎样的情愫?黄土是农民所有的盼头,是根是情是不可分割的相依关系,黄土里有无数令人追忆的故事和传说,祖先们在这里生息劳作,留下了汗水,收获粮食,传承着刀耕火种的古老文化,见证着一个村庄的兴盛繁荣。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对农人描写最多的语句。黄土是根,是农人赶牛犁地松土翻种的快乐;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欣喜;是满山遍野玉米土豆生长的温床;是一年到头所有的盼头和希望。翻土、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收割,在年年往复中收获粮食,养育勤劳的人们。这是人与土的相依相偎,是世代繁衍生息的根本。黄土很庆幸,黄土有了人的参与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有了人间烟火,长在黄土上的农作物随风舞蹈,肆意的生长。

黄土的延伸是故土,那是游子脱离了根后的一种精神世界。离开了土地的游子产生了思乡的情愫,有了故土难离的惆怅,有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绪;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无奈。游子的思乡和诗人的诗境,给平淡无奇的黄土地多了一份离愁别绪。

在黄土和故土不同的称呼中,有了两个阵营的对垒。守着黄土的农人,安守本分,守着土地,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根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劳累之后也有满足,但其中也有人在窥探着对面的阵营,期待着成为游子,去看看外面繁华的世界,或一去不回,或荣归故里;一部分农人私语:走出去就是背叛,就是投机倒把,就是瞎折腾,吃饱是本事,没混好是活该。游子长叹:远走闯荡,外面有精彩的世界,无关贫富,证明我来过,。在两个阵营长期的对垒中,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既血脉相依又彼此制约,他们曾经是兄弟、是叔伯、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骨的一家人。黄土地在双方的对垒中承受一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成了传说,成了旧事。农人埋葬在黄土里,继续守着黄土;游子老死他乡,坟茔面朝家乡,远眺着万水千山之外的故土。

黄土目睹着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路旁的树见证,村头的风记录,门前的水参与,黄土平静地讲述着那段或欢笑或悲情的岁月,那个时候,农人稀罕它、珍惜它,依靠它换来吃喝,填饱肚子,如今,黄土忧伤,农人不再过分的依赖它,更多的农人纷纷外出成了游子。这是一个喜剧的片段:曾经农人嘲笑的游子没有回来,如今,自己的后代成了新的游子,值得庆幸的是,这类游子虽已不在黄土地上刨食,但没有彻底脱离黄土,他们不叫黄土为故土故乡,选择了外出务工,逢年过节还回来团聚。在黄土看来,这种关系是微妙的,土地与人的情愫在渐渐改变,不再依赖,不再珍惜,如同一坛没有盖好的酒,在慢慢的挥发变味。

黄土慢慢变得孤独忧伤,它在思考着这样的状况是怎么造成的,是人类的文明发展,还是城市楼宇经济的刺激……忧伤的黄土想流泪,可曾经清澈的小河已经逐渐干枯,它已经没了眼泪。黄土的忧伤成为了自我的哀鸣。黄土想改变,它想起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希望他们回归来改变这种现状,但曾经的游子已经老去,游子的后代承认这片黄土地是故土,但对故土的依赖和认知全无,“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改变需要情感的支撑,没有情感支撑所有的付出都显苍白,游子的后代童年从父辈的口中了解故土的存在,血融于水的前提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拾起来需要时间。

“一切都回不到从前。”黄土自语。静静的躺在那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