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西秦岭的山山梁梁、沟沟峁峁早已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了。雪景之美虽然比不上黄山的云海、东北的雾凇,却能听到秦声,看到冰天雪地里火红的辣椒串,还有那羊肠山道、麻雀的屋檐、土炕炊烟、赶集的毛驴……满溢着浓浓的故乡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下雪首先要捕鸟。故乡最多的鸟是麻雀,在屋檐下飞来飞去,没有“鸿鹄之志”,飞不远也飞不高,很容易进入孩子们的童年世界。捕鸟的情景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捕鸟情景大致相似:“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捕到麻雀后,在一只脚上绑一根线,然后在雪地上“放飞机”,喂鸟吃馍馍,优待“俘虏”。不过,也会随时看到鹞子捕鸟的情景:一群麻雀在树上正“高谈阔论”,突然鸦雀无声,一只鹞子从高空俯冲下来,箭一般射向树梢。麻雀乱作一团,四处逃命,胆小的吓傻了,只是哆嗦,鹞子随意选一只称心如意的,用嘴一叼,得意得向远方飞行而去,可怜的小鸟脑袋耷拉着,或许嘴角尚黄……看到这一情景,对捕到的麻雀顿生怜悯之情,放生吧,怕万一被鹞子吃了;留着吧,鸟窝、“粮草”也是个问题,从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少年时记忆最深的是听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用一个方匣子型的电子管收音机打开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新颖的气息及清新的民歌风味。歌词美妙、富有诗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冬雪的美丽与纯洁,使一幅轻盈的雪花漫天飘飘洒洒的北国风光的壮观画面清晰展现在眼前,赞美了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听着歌曲,我沉浸在美丽的塞北风光之中,想象着雪景,产生了一种骑马旅游的冲动。后来,通过听歌又了解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不过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通俗唱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喜欢了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梨花”,感觉“梨花”就是文学春天里有些许冰凉而又极其俊美的花,时刻在我的心海里绽放。这要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震撼了我,激励我在文山书海中搜寻“梨花”,种出一个春天的花园:喜欢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的静寂,欣赏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的幽香,喜欢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的温馨浪漫,欣赏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视野开阔,理解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处世谋生之难,共鸣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长途跋涉,理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依依惜别,震撼于伟人“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气势恢宏……我醉了,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我就在水晶琼楼、桂花蟾宫和吴刚喝酒,我就在皑皑白雪森林里邂逅白雪公主,我就在雪域高原放声歌唱……
再后来,心中最美的风景就是常回故乡。看年迈的父母亲屋檐下的冰笋长长,烟囱里的炊烟冒着热气,伸向白云的故乡,还有那秦声在空谷里久久回荡,雪地里的脚印像一字型的大雁,一只绕着山路十八弯“飞向”远方。
父亲总会讲起雪花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老天爷看着人们每到冬天都没有东西吃,于是决定,在最冷的时候,下面粉,给天下的人有东西可以吃.可是谁知道,下了面粉以后,人们的确有吃的了。有一天,老天爷想考验考验老百姓是否珍惜粮食,于是就变成一个乞丐老婆婆下凡前来讨饭,当老婆婆看到他们都不珍惜,、浪费、糟蹋,宁可把面粉烙成饼当屁股垫子坐,也不施舍给老婆婆吃。老天爷一生气,又做了个决定,把面粉变成更加寒冷的冰雪,来惩罚天下这些不懂得珍惜的人们!我知道,父亲讲这个故事,是教育我们要有仁爱之心,不管生活再好,尤其要珍惜粮食!于是,我把这个故事一字不改,讲给了下一代。
母亲性格温婉、沉默寡言,在家里从不自矜功伐。在我心中,她就是一朵盛开的梨花,冷艳而又不失温馨。在农业合作社时期,母亲给生产队看压面机、守醋坊。我们把压面轧的面条叫“机器面”。记忆里,面粉就是洁白的雪花。在一个很大的藤条编制的蒲盘里,先把面揉成“雪珠”,然后在压面机上顺着木槽流下来,就像小时候看到的小溪。面经过两个铮亮的铁轱辘碾压,变成了白色的瀑布、长练,用一个木轱辘卷起来,放上去再轧,直到满意。最后在切面刀上切成细条就好了。切面刀有宽的、韭叶的、细的,顾客任意选取。最终,压面费几个硬币丢进生产队的钱罐里,听到铿锵的落底撞击声。
如今,母亲已经仙逝六年了,我回乡的路上,满山遍野的雪花飞舞。一朵一朵的,飞舞,旋转,飘零,最后落地,一切都是一见如故样子。突然想起“雪花化蝶”,蓦然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母亲就是蝴蝶翩跹起舞,她是知道儿子要来,在一路迎接我回故乡,让我感受另一个梨花又开放的春天。不过,倏忽又变成一只极大的蝴蝶,依依惜别,慢慢飞走,最后落在山脚,变成了坟茔。我忽然觉得,母亲的坟茔,就是一朵极美的梨花,永远盛开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