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望着月亮爬上山岗,多少次凝眸南山白塔升起太阳。我的耳畔依然能隐隐听到球磨机、三辊机隆隆作响。那是一个我曾经芳华年少,挥洒过汗水、播种过希望地地方。萋萋芳草淹没不了记忆的画卷,热源厂的袅袅青烟又一次把我带进思念的故乡。
甘肃省甘谷油墨厂,始建于1965年,投产于1970年。分油墨南厂、油墨北厂、洛门电化铝分厂,共有职工2166人。座落在南山白塔脚下,成长在人杰地灵的姜维故里、伏羲故乡,31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隔河相望。甘谷油墨厂曾经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集炼油树脂、颜料制造、油墨生产、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轻化工企业。我们忘不了那时的辉煌,累计上缴利税为建厂投资的15倍,是甘肃省利税大户;93年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化工企业行列;97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十二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甘谷油墨厂以其昂扬的雄姿胜誉西北陇上,“敦煌”牌油墨、“飞天”牌颜料连续十多年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和“甘肃省陇货精品”的光荣称号。先后有十八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和省部优奖,产品行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并远销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甘谷油墨厂生产的歌谣曾经是何等的雄壮!
1992年8月20日,我怀揣着火热的梦想从甘肃省轻纺厅分配到这家企业。那时同学、室友羡慕我能进这家工厂,老乡总托我买点油墨彩绘装潢。就连琥珀圣境寺的佛像壁画,也是我带回去的立德粉绘的彩妆。那时,甘谷农民总爱拉着一车车西瓜蔬菜、猪羊牛肉去甘谷油墨厂卖,价格高、销售快,农民的感觉很爽。油墨厂子弟学校办的不错,总有许多机关领导和有办法的商人,把孩子转进来读书。油墨厂的工人干部,走到甘谷大街上,总会被人高抬三分。小伙子说是甘谷油墨厂的,找对象很吃香,那年月是何等的自豪。
不知是谁的错,甘谷油墨厂1999年开始拖欠工人工资,这时依然能听到机器隆隆地响。不过债台高筑,声音有些沉重和苍凉。就像老牛拉破车,拉着拉着,就走不动了,卧在了山岗,变成了历史的化石。
2004年12月,记不清是哪一天,这是一个凝重的日子。就在甘谷油墨厂餐馆礼堂,省上来了一伙人,以金城为代表,宣告甘肃省甘谷油墨厂因负债1.8亿,资不抵债而政策性破产,2166人下岗。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坐的船马上要沉没,我得寻救生艇,还有我的家人,和我一样!有的人卧轨、有的人哭丧、有的人已经收拾行装,总会有路通向远方,总会看到明天的太阳。
当机器切割破拆、当门框贴上封条、当机器不再响,这世界沉寂了,我看着南山升起的月亮,我知道,她是为离别做最后一次梳妆。星夜的风吹进我单薄的衣服,不刺骨却显得冰凉。我不敢想,不久荒草将淹没这个冷落的工厂,苔藓将会长满湿墙……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我总会想起动力车间的烟囱、机修车间的机床,会想起三车间的三辊机、酞青蓝的烘房,印刷车间的日历、尤其纸币跟真的一样……我记忆的犁,总会耕耘油墨四色套印的土壤;子弟学校跑操的声音,时时在耳边作响;《甘墨报》那淡淡的墨香,总会飘进我夜月的轩窗。
如今,十五年已经过去了,油墨厂已经变成了热源厂,你我也不再是原来青春的模样。不过油墨厂一直幽居在我的心口,像我心中的七彩虹,像我思念的土院、炊烟、故乡。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南山黄昏小路,那淡淡芬芳的丁香:“岁月忘流连,浮云过塔肩。桃花香影散,鸟路梦魂牵。幽觅尘留墨,仍思旧厂烟。含悲吟往事,破产已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