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莹的头像

卢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7
分享

沉默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老牛一样沉默的父亲,他一生如牛,默默地吃草,默默地反刍,把人生咀嚼得有滋有味,却平静得如家门前那棵无风的树。

自懂事起,很少听父亲说话,父亲也从没舍得打骂过我们。倒是母亲袁老师对我们管教甚严,一旦调皮或者不上进,免不了受她的惩戒。现代育儿理念总是告诉做父母的,要从小就给孩子自由,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成为有创新意识、有批判精神的人。可是,现实是,当年我的母亲为了她的两男两女四个孩子长大后能”龙凤呈祥“,从小就为儿女们制定了一套严厉的家规:从四岁起每天都要坚持写字画画;轮值做家务;如有事需要外出,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绝不允许在外过夜;中秋节那天答对了作业题的才可以吃柚子、花生和月饼;每次考试成绩必须在班级前三名------为了在母亲制定的规矩和孩子们需要的自由之间找到平衡,一场大大地考验两代人的智慧、耐心和坚持的较量从此拉开了长长的阵线。就这样,当年的袁老师因为严厉的家教光荣成为老家卢屋村远近闻名的典范,父亲卢师傅为人老实工作踏实的声誉同样传遍了十里八乡。如此,我们就一直活在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严厉里。

父亲是厂里公认的老实人,当过多年的汽车教练,创造了开车40年从未出过责任事故的优秀记录。当他开着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见到同路的行人都会停下来让人家搭顺风车。直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走在街头巷尾,总是能遇上当年跟他学开车的徒弟或者坐过他顺风车的人,一声声亲热而尊敬的“师父”,见证了大家对父亲开车技艺和为人处世的认可。

在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亲一直都是起早贪黑在外忙碌奔波的勤快人,尤其父亲经常出差,总是十天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有时晚上回到家时,我们都睡着了,第二天我们还没起床,他就又走了。所以小时候的我们,对父亲的记忆有太多的崇拜——进了大城市,见了大世面,“走过南闯过北,厕所门前喝过水”,却不为繁华和光鲜所动,回来依然扎根草根大众勤恳工作,踏实做事,朴实为人。那时,我曾在心里默默祈祷,长大以后,要成为和父亲一样长得严峻且人品又富有魅力的人。

每年冬天旺季时,父亲会连续挑战糖厂甘蔗从田里收割到运输回厂到生产蔗糖的整个季节,每天深夜回家休息一会就又匆匆忙忙开着车去了各乡村运输甘蔗。父亲就是开着他的解放牌汽车,和母亲一起同甘共苦日复一日地撑起了这个家,赡养因白内障而多年失明的奶奶,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父亲的人缘和口碑极好,正是因为很多年来经常上山下乡,吃苦耐劳工作在第一线,特别体恤劳苦大众,处处替人着想,尽己所能与人方便,热情主动给很多人帮了忙,所以,谈起父亲,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出同一个评价”是个大好人“。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最喜欢玩的就是父亲从外地带回来的玻璃珠子;最喜欢挑战的就是徒手爬上父亲下班回来停在附近空地上的汽车车厢,然后攀着高高的汽车栏板跳下来;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父亲拉甘蔗时淳朴的蔗农老俵送的甘蔗。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在下午上班前坐在院子里吃上一根甜甜的甘蔗,我有时馋得不行,就偷偷瞄着母亲的举动,等她上班一离开,环顾四下无人,冲进院子就捡起母亲刚咬过的甘蔗重新嚼一遍。常常有意外惊喜,因为总有一两团甘蔗渣是母亲没有完全咬干净的,那甜到心坎里的甘蔗汁儿啊,至今想起,我依然无法释怀。那是一种物质匮乏时代忽然发现生活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比蜜还甜的满足味儿。也因从小就受母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强有力教导,为了尽快将那长长的甘蔗皮晒干后成为炒菜做饭的引火材料,我不惜冒着被世人耻笑的极大风险,一次次地“帮助”母亲偷偷把没吃干净汁液的甘蔗皮重新嚼了一遍。

说起甘蔗,又回到了小时候的生活和父亲的工作。父亲这辈子跟解放牌汽车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家里盖房子的建材除了暑假时母亲带着我们一担担从卢屋村沙溪河里捞上挑回来的沙石,木头和瓦片等材料都是父亲亲自运回来的。在建好的四扇三间的瓦房里,最显眼的摆放就是客厅正中那套雍容华贵的红绒布沙发,那是父亲的徒弟们送给师父的答谢礼。多少年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一年,父亲和徒弟们将大汽车停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在小伙伴和乡亲们好奇的注视下,四五个徒弟身手敏捷地打开汽车拦板,将一套最新款式的大红沙发从车厢搬下,意气风发地抬进我们家客厅。那一天,众目睽睽下,我扑通扑通跳得欢快的小心脏收获了满满的傲娇。

依稀仿佛记得,红沙发来到我们家后,人到中年的父亲在家的时间稍微多了点。父亲在家时话很少,却挺爱一个人喝酒。每当午饭和晚饭时,他都要倒上一杯酒,慢慢享用,仿佛他心里的话,都沉寂在这醇香的酒中。只是在吃饭时,他端坐在首席,噼里啪啦地弄出一些声响,似乎在向我们证明他是一家之主。父亲的沉默寡言,在母亲的调侃中,似乎从来都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而其实我们兄妹四人,即使很少跟父亲有面对面的交流,也阻隔不了我们对他的了解。父亲对我们的爱,是极简的,简单得只给脸色我们看。我们争气了,他便倒上一杯酒,自顾自地慢慢喝;我们做错了事,他也不说一句话,只是虎着脸,不怒自威。他对我们做儿女的是非,也很少直接的评价。直到现在,儿女们都已人到中年了,除了从小爱调皮的老四,大哥和我们一对双胞胎女儿仍然没有父亲对于我们成长中“应该”和“不应该”的记忆,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教诲,就是“宁可别人负我我不负别人”的人生信条和忠厚为人的潜移默化。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少说多做,套用当今一句更经典的语录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多年来因为兢兢业业工作,父亲荣获了优秀工作者和劳模等多项荣誉,除了开好车做好事,父亲其他的特长几乎没有,也没有生意头脑;而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生意场上又是好料。所以,在我们印象中,总是母亲发号施令,父亲响应号召。在家中,父亲总是不停地忙这忙那,这是母亲指挥不断的缘由;对家里的一切大事乐得不管,也是母亲喜欢“一手遮天”,父亲也就拱手把大权给了母亲。父亲的无怨无悔,成就了母亲的事业。母亲职场商场叱咤风云,父亲则成了母亲坚强的靠山和温馨的港湾。多少年,母亲一直戏称父亲对我们家的大事小情什么都不管,而其实,在我们家里,儿女们从小就体会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更有我的一半”这句歌词的深深含义。

平时父亲话不多,可是,经过我们长期“侦察”,在同事、朋友面前,父亲侃谈起来却是天南地北、滔滔不绝,这令我们非常的吃惊。原来,父亲是多么的善谈啊——那么,是母亲的精明能干,抑或是父亲的低调谦和?后来我们终于明白:母亲不在时,父亲觉得管束不到,有了自由,就如同孙悟空摆脱了如来佛的紧箍咒,放开手脚便拥有了广阔天地,父亲所以喜笑颜开、畅所欲言。

父亲的话决不同于母亲的家长理短与豪言壮语。他十六岁就参加了工作,开着大汽车纵横驰骋了大半个中国,所见所闻所历当然丰富多彩。一经父亲眉飞色舞讲起来也很丰富,没有一句谎言,就像父亲自己,真实、实在,与世无争,与乘风破浪雷厉风行敢做敢为的母亲成了鲜明的对比。渐渐地,悠然如陶隐士的父亲在家里自然没有了说话的权利,少言寡语的父亲也就渐渐丧失了为人父的威严。所以从小到大,我们都不惧父亲,却对母亲言听计从,她安排的事我们都积极去做,还学会了察言观色,怕母亲心情不好、脾气不好时会大发雷霆,影响全天气候。

我们长大了,兄妹四人都成了家,无论媳妇还是女婿,都觉得父亲是无可挑剔的大好人,特别善良,特别宽容,每天不停地忙着,却从没有一句怨言。有时母亲很挑剔,总是对父亲所做的事横加指责,并且措辞很激烈,我们总暗自担心母亲整天地唠叨不停,最终会引起父亲的激愤,从而导致吵闹或离婚。可是父亲一直沉默着、忍耐着,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

随着我年龄和文化的增长,我隐约感觉到父亲的沉默,是对现实的一种智慧表达,他把对外界的需求降到最低,只聆听心灵的声音。因为他知道,那些市井中的流言蜚语、单位里的勾心斗角、工作中的尔虞我诈,还有俗世里的家长里短,不如当作过眼云烟耳边风,少为一些俗事所扰,沉默,便是无言的结局。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虽然父亲好像留给我们的沉默更多,背影更多,但是,他深沉而无言的教会了我们很多:不贪占人家的小便宜,堂堂正正,与人为善,谦和礼让、克勤克俭……在单位上班就做好自己,爱岗敬业。在家就尽管由母亲捯饬,完全支持,全力配合。我就想,沉默的父亲其实胸怀是何等地宽广啊,要是每当母亲发号施令、横挑鼻子竖挑眼时,父亲忍不住与之大吵大闹,说不定这家早就土崩瓦解了,我们就成了不幸的孩子,人生从此蒙上了残缺的烙印。

如果母亲的严厉家教与勤快表率,让我们早早懂得了人生要不断地努力,那么父亲的沉默,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恬淡和安适,一种对人生的宽容与豁达,外加些许的“妥协”。这是父母亲赠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二十年前,父亲和母亲先后到了退休年龄,曾经叱咤过的母亲实在闲不住,在城区的东山公园投资了一个娱乐项目。放下摸了四十多年汽车方向盘的父亲,义无反顾挑起了后勤重担,成为了他革命妻子的“贤内助”,撑起家庭和生意的半边天。太阳火辣辣地当空照着,在父母亲经商的公园门口,一台冰柜伫立在那里,我似乎听到了母亲在向游客热情推荐:“细伢子,坐一下飞船呗?天气热,要不要买冰、饮料……?”一如这冰柜,不停地付出、得到,创造着经济价值;而父亲,则是冰柜上伫立的太阳伞,为它遮日躲雨,默默承受着、无语脉脉------

如今父亲已是快八十岁的人了,头发几乎全白了,所幸身体尚无明显毛病。母亲也于年前搬离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东山公园娱乐项目场地,逐渐告别了她的奋斗生涯,开始了安享晚年的生活。年前我和先生从北京回来,打电话父母邀请他们一起去崇义上堡梯田走一走看一看时,突然间发现父亲更像孩子了,他迫不及待地在电话中抢答:“会去,我们会去!”,母亲当场在电话中笑了。隔着半个城市,我能感觉到听着手机的父母开心得就像孩子。我试图从记忆中搜寻年轻时母亲犀利的影子和父亲沉默的样子,但脑海中为数不多的片段很快被此刻手机那端二老相濡以沫的”父母爱情“所覆盖。尤其最近我常想:父亲是母亲的亲密爱人和退休后的”同事“,是母亲漫漫人生中所有大小决定的追随者和积极实践者,父亲和母亲荣辱与共,忠贞不渝,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现代人的浪漫,却诠释了人间最美的爱情。

为了整个家庭,善良慈爱的父亲用自己的沉默和母亲的坚强与勤快共同撑起了全家的希望,好在他无悔的付出也变成了幸福的曙光,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家庭幸福,没有过多的让父母担心牵挂。而他的儿女,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后就当我们的孩子吧,跟着我们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可以天天等着你们回家,跟着你们屁股后面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