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莹的头像

卢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0
分享

那些年,暑假骑自行车的飞翔时刻

小时候去外婆家做客,最温情的记忆是坐自行车。被大人一把抱上单车大梁是件顶顶幸福的事。之所以幸福,是因为被抱上自行车大梁后,不是要在村里众目睽睽之下兜风,就是要去逛城里,对小孩子来说都是件美事儿,自然,路上的感觉也就更美了。

记得有一次,在银行上班的二舅一高兴,带上我们双胞胎姐妹就去六公里外的唐江镇买气球。妹妹坐在二舅28吋载重自行车的前挡条,我搭在后座的行李架上。所谓“坐”,就是侧身,两腿同向冲左,上身扭向前方,小屁股搁在大梁上,双手紧紧握在车把横梁处。那是我们第一次搭自行车,手和脚都紧张得不知道该安放于何处才好。后座的我只知道两只手牢牢的抓住行李架,生怕单车一巅,小不点的我会被抛到地上。两只脚直直的叉开,生怕绞到车轮里。接下来就是二舅蹬起车子,带着速度与激情一路向北。

       到了镇上,在小卖部门前,二舅把自行车往墙边一靠,接着像袋鼠一样,把妹妹从怀里掏出来,再把我抱下车。在店里花上五角钱买了三五个气球后,二舅再次带着我们骑上单车,一路按着脆脆的车铃绝尘而去。从去时心里紧张到不行,到回来时的慢慢放松,才感觉到坐上自行车时的那种快乐,像是要“飞”起来的感觉。

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自行车的。二舅带我们去镇上买气球,这是第一次和单车的亲密接触。记忆里,我们收获了一路的羡慕眼光,积攒了一份久久萦绕心头的幸福骄傲。

小学时的暑假,家里不像现在有电脑,有手机、wiFi和空调,夏天里,唯有一壶凉白开、几把蒲扇、一两个西瓜或者一盘炒熟的绿豆,偶尔口袋里有个5分、1毛的,可以吃个冰棒,那便是最开心的时候。父母要上班,家中没玩具,无趣的日子里,幸好村里的小伙伴们保持着吆三喝四一块儿出去玩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走向村外的大路。或玩水,沿着小溪涉水而过;或捡树叶,用一根细长的树枝串起一片片落叶和竹壳;或到处收集植物的籽粒,回家用针线缝起来,做成一根装饰用的项链或者手串。乡村里的小孩子根本不惧怕火热的太阳,走到哪玩到哪。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一阵铃声由远及近,穿过小路和竹林,一辆载重自行车由远及近,戴着草帽的男人带着装有冰棍的箱子,用力地吆喝着“哦,冰棒!哦,冰棒!”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算是小资奢侈品了,有辆自行车是件了不起的事,加上他的自行车上搭载着令孩子们垂涎三尺的冰棍。掀开流动冰棍箱上盖着的厚厚的棉被,三分五分一根的盐水冰棍,虽然是廉价的味道,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俨然已是奢侈品,是任何哈根达斯都无法替代的珍贵记忆。于是乎,在我们眼里,骑着单车戴着草帽穿过大街小巷卖冰棍的人宛如上天派来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熠熠生辉,令我们无限崇拜与想念。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享受这种单车“飞驰”的乐趣,成为梦里那个白衣飘飘的少年,那该多好!

第一次接触到单车,是在小学快毕业时。那时候在一糖厂上班的叔叔骑回来一辆28吋载重自行车,看到家中厅堂停着一辆单车,可把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给高兴坏了,于是眼巴巴的看着,没日没夜的找机会。一旦叔叔下班骑车回家,我们赶紧凑前去“研究”这辆单车。对于我们来说,这辆自行车太高贵了,因此轻易不敢随便推动,只能趁着自行车停在那里,摸摸座包,动动车铃。后来发现支起来的单车后轮能转动,于是我们就用手空转脚蹬子,让链条带动后轮飞速转动,然后再用两个小手龇牙咧嘴地用力迅速捏闸,看看轮子是否能马上停下。

这种玩法,简单得很,却让我们乐此不疲。有时趁着后轮飞速转动的时候,我们当中有人还会拿根竹竿或木棒贴住链条,享受那种转动的链条与物体碰撞而发出的“音乐声”以及有节奏的震动传到手上的那种快感。唯一需要小心的是,不要在车轮停下来时把手指伸进车链条与齿轮之间的缝隙里,要不然有人一不小心摇动或者踩下单车脚踏板,车轮一转,你的小手可要被挤压甚至被齿轮“咬”断骨头了。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在弟弟妹妹一再的怂恿鼓励之下,我颤颤巍巍、手忙脚乱的把单车推了出去。

刚开始,我们连车都扶不稳。慢慢的,自行车不倒,自然就产生了想驾驭自行车的冲动。于是我们轮流练习滑行,那年月学什么都特别注重基本功,学骑自行车也是如此:先试着把脚从横梁下面伸过去,那时候踏板是踩不了一圈的,只能180度,半圈半圈的踩。

因为叔叔上班的时间多,单车停在家的时间短,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用对待学习几倍多的热情投掷在学骑车这件事上。每天只要眼瞅着叔叔进屋了,我们几个便蹑手蹑脚溜出房间,齐心协力将单车抬过厅堂的门槛。

明知道叔叔将单车视若珍宝,我们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想要“飞翔”的急切心情。每次偷偷推车出门,只要没被家人发现,在附近的坪地里学骑车的时候,别提有多兴奋多自豪了。之后更是天天都想着骑车,看见车就像骑两圈,那时候就是这样单纯的快乐着。

尤其是在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家中兄弟姐妹一起出去轮流骑车撒丫子的机会多,但是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因为卢屋村的小路弯道比较多,泥泞不平的土路也多,偶尔跌倒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骑车出去,因为紧张,在骑到靠近九驳桥一个洼地时没刹住车,结果连人带车直接掉到旁边一米多高的稻田里面去了。虽然没有摔断我的手脚,却也裹满一身的泥巴,把我吓得半死的同时可把大伙笑坏了。一气之下的我从稻田里爬起就回家了,也不管单车还陷在稻田里。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骑车摔到田里的窘遇都被小伙伴们作为调侃的谈资。

小升初的那年暑假,我几乎晒遍了所有中午明晃晃的太阳,路上人不多,先在卢屋村居委会门前的空坪里骑几个来回,如果大人不吆喝着来找人,算准时间,我直接就骑去九驳桥——哪里跌倒的就哪里爬起来,我一定要战胜那条路上一连串坑坑洼洼的土坡,哪怕再摔几次我也心甘情愿。一往无前的我很快就挑战成功。在一个个热辣辣阳光下的午后,我就像一阵疾风,嗖嗖射过去,又嗖嗖射回来,要在叔叔下午两点上班前赶回家,不不不,其实是一点半之前,在叔叔午睡闹钟响之前把车放回原地去。

当然,也有几次因为时间没有掐准而耽误了“大事”,到家门口时听见叔叔已经起床在大声嚷嚷找单车,我赶紧灰溜溜地将自行车靠在门口,低头走进屋子听从叔叔发落。每次叔叔佯装生气,翻个白眼批评我:这么热的天,中午不好好在家呆着,骑什么单车呀?也不怕中暑?叔叔的责怪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退伍回来分在工厂警卫班的他从没说过一句让小孩子伤心的话,我羞愧的同时,整个人,整颗心,却开心得就像是一片羽毛。

再接下去的自行车记忆就像一本青春纪念册,记录了许多激情与挑战、甜美与忧伤。初二那年的暑假,我和双胞胎妹妹、慧贞、梅生、康建五人,相约骑车从唐江镇南下赣州市,五人四车,不戴遮阳帽,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上坡时搭在后架的那位伙伴就下来推车,下坡时一个个骑车就像起飞,那大概是我们最脱离现实、接近飞翔的时刻,所有年轻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沿途花香扑鼻,青涩的我们笑声爽朗,还可以随时随刻在一处绿荫下停车,休息一会后继续骑行。到达赣州后,在梅生哥哥工作的工地上吃完午饭,无所事事的我们又原路返回。

如今突然记起,那些年总在上学路上碰到同住在卢屋村的同学慧贞,一只手骑车一只手举着冰棍在吃,旁若无人,即使”飞翔“在卢屋村蜿蜒的羊肠小道,车速依然稳健。我大声叫她的名字,问她去哪里——她能去哪里呢,不是去学校就是回家啊。

年少时那份身无分文骑车去异地的激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以及那些在风中疾驰的无忧无虑的时光,每每想起,时光再更迭也仍然熠熠生辉。然,物是,人非。此后,怕是再也没有了昔日那份义无反顾的果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巨龙也早已崛起。随着城市倡导绿色出行,共享单车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比起地铁、公交的拥挤漫长、私家车永远被堵在路上,一辆轻便的自行车正成为人们喜爱的出行方式。它既环保,又便宜,还能随骑随停,轻巧方便,不用像汽车那样转半个小时找不到停车位。自然而然地,从刚开始人们的怀疑、陌生态度,到现在共享单车的普遍使用,共享单车已经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真真正正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021年6月,出差来到山西,得知太原新建了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我立刻跑去驿站扫码租了一辆单车。从小时候学骑的载重自行车,到如今的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更新换代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沿河骑行,再次体验速度与激情。在风中疾驰,情不自禁想起了那些年骑自行车的快乐时光,小时候学骑车的摔跤时刻、青春无悔的爽朗笑声,像电影画面一样依次掠过脑海。

       木心先生那首著名的《从前慢》里讲到: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是什么样子,不少人都忘记了,但那些年骑自行车的飞翔时光,给我和我们这一代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欢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