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粥哈哈的头像

粥哈哈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0/14
分享

罗素的幸福学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为何不幸福?该如何让自己幸福起来?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1931年出版的散文集《幸福之路》详细地阐述了他对幸福的理解。

一、我们为何不幸福

我们为何不幸福?罗素给出两个答案,一是由于社会制度,二是由于个人心理,罗素在本书中主要阐述的是第二点: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如何毁掉了我们对“事物”的兴致和胃口,从而让自己体会不到幸福。

首要的妨碍人生幸福的心理是过于重视竞争与成功,虽说这是个人的认知误区,但究其病根,也是由于社会所公认的以金钱与成功为主导的人生哲学。成功确实能让人领会到一种幸福,但也只是幸福的一分子,人不该牺牲一切其余的分子来赢取这种幸福。法国思想家蒙田也曾说过:“我们最豪迈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其余一切,包括从政、发财、经营产业,充其量只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附庸罢了。”

导致不幸福的第二大因素是嫉妒,这是人类从儿童时期就存在的情欲。人本应该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找快乐,但是嫉妒心理却让我们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找痛苦。用“嫉妒”而不是“钦佩”心理去看待那些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人们,这种用“比较”的观念去看待世界,让我们看不到事情本身的情形,只关注它们的关系,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折磨了自己,不能认真地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欢娱。

当然罗素指出,嫉妒心理也有其进步的意义,希腊各邦的民主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嫉妒这种情欲的推动。在现代社会,我们不断地思索人类为何不平等、社会为何不公平,我们该如何消灭不公平……最后,在嫉妒这一原动力的引导下,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们趋于公平,只是这个过程漫长又痛苦。

还有一个导致人们不幸福却没有受到重视的因素,即我们对待烦闷的态度,在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享用了太多电影、旅游、游乐场等娱乐刺激。除我们自己外,我们也给了儿童太多非体力运动的兴奋,殊不知,这样的兴奋刺激本质上是一种麻醉品,使得人们再难以忍受单调寂寞,变得心思散漫、纵情佚乐。

罗素认为,不能忍受烦闷的一代,定是人物渺小的一代。我们应该要从小培养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与大自然、与土地产生更多连接。

二、我们如何让自己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获取幸福也有很多方式,最打破我们观念的是:人其实是需要工作的,大部分人都从工作中获得了不易被察觉的幸福。在工作有趣、有价值、报酬高,且与自己兴趣能力都匹配的情况下,工作当然是幸福的,但当工作枯燥烦闷时,也能带给我们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都忽略掉的一点,虽然我们常常吐槽工作,但有工作、有收入总比百无聊赖、无收入更容易接受。无趣的工作既能令人感到消磨时间的快慰,也使人更加能体会到不用工作的自由时间的可贵。这前提当然是在工作没有损害我们基本的身心健康的基础上。

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在工作之中获得到了建设新事物、被需要、被尊重、获取报酬的幸福。相比之下,家庭主妇却不幸的多,她们没有工资,她们的操劳不受重视、她们照顾家庭的能力也不被认为是她的优点,她们同样在工作,却难以获得同样的满足。

另一个让自己幸福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兴致,培养在工作外的闲情逸致,对人待物都倾向于友善。我们发现,幼儿对所闻所见的一切都感到有趣,她们永远抱着一腔热情去追求智识,但青少年、成年人逐渐丧失这种兴致,主要是由于文明社会中的自由被限制。少年时在学校受到限制,成年后在工作中受到限制,不断的束缚让我们产生了疲劳与厌倦,难以保有大量的精力再来发展自己的兴致。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尽量多的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细微的情愫、享受家庭爱情的美好、感受友善对心灵的浸润。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概念:“黎明的感觉。”每一天黎明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用黎明的感觉来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生的力量。

读完罗素的《幸福之路》,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何不幸福,一部分为我们无法改变的原因,一部分为我们选择了让自己不幸福。正如本书的译者傅雷在译者弁言中说到的:人生的暴风雨跟自然界的一样多,有时内心的阴霾和雷电,比外界的更为可怕更致命。审视内心,重塑心灵的力量,让我们获得面对急风骤雨的勇气与能力,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