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米拉的头像

米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1/09
分享

活着罢了

看《活着》之前,知道它是一本名著,或者可能成为自诩文学素养很高的我所读的真正意义上的一本名著。我特地挑选了时间,想要沉浸下来,才能对得起一本名著。一气呵成的阅读,让眼睛和肩颈都已不堪重负。但我仍旧想尽量记下对它的感觉,否则,翻过这一页,又是一场徒劳。

读书之前看过一点书评,略略记得是写一个农民悲苦的一生,写他如何与悲苦的命运做抗争。

真真读起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场抗争,又或者说,我从不觉得福贵是想要抗争的。也许像我们每一个生存在现世中的人一样,不过就是“活着”。风来雨来,我就受着,灾来祸来,我就扛着,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活着。我不想创造什么功业,也没有什么梦想,只是既然活着,那便活着吧。欠了债,就倾家荡产去偿还;被抓了壮丁,就去做牛马;饿了,就想尽办法去找吃食;亲人离去了,就放声大哭一场。只要我还活着,那便活着吧。

那些生命中的不公,遇上了,便遇上了,哭过闹过,日子还是要过的。不幸,成为作者笔下的主角,一切应归于他的、不应归于他的,都归于他。有的,是大时代下的无可奈何,有的,只是命运的小小玩笑。那么真实,却又那么……闹着玩似的。怕是只有亲身的遭遇,才能痛彻这般荒诞吧。

小时候学语文,老师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是的,这是悲剧。

那些一个个离他远去的亲人们无一不是勤劳、善良、踏实、美好的人,一点点轻描淡写,将这些乱世之中的美好轻轻地带给了我,却又那么简单地、随意地、毫无道理地,将它赤裸裸地撕碎。

看过热门剧、热门小说,每个主人公都得天独厚,他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都牵动着一切,让人不觉沉溺其中,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成为那个“很重要的人”,去改变时代,去拯救世界,干一番天翻地覆的事业,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要出现,便风风光光地天神下凡一遭,要离去,也要天边的云彩送我一片波澜壮阔……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之于这田边耕种的老汉何异?

你我轻轻地来到这个世上,轻轻地离开,安静,如深夜田边的一只鸣虫,不知何时,停止了低吟。

我们都在自己不满的世界中活着,遭遇着自己大大小小的遭遇。或许比不上福贵来得惨烈,却都深深沉沉折磨我们的心智。我们有时候埋头于工作,让疼痛稍减,有时候独自一人,难过得放声哭泣。但渐渐,我们不抱怨、不嚎啕、不悲伤、不欢喜……只是活着,任时光命运,带一切来去,只是活着,别无其他。

我猜想,这本书,之所以获大奖,是因为它囊括了一个时代的悲壮。不及史诗壮丽,但却写足了一个普通人在悲惨时代下的挣扎。小人物的悲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许,便只剩下“民不聊生”四个字而已。

记得母亲说,她小时候,有着“青黄不接”的时候,小孩子多得养不活一两个也无所谓;爷爷去世前,神智不清醒时,一直喃喃念叨的,便是文革“黑材料”的事情。那年代,想来便是极其悲苦的年代吧。

但,那是离我远去年代。我是生来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是生来衣食无忧的一代。我无法理解“饿肚子是很恐怖的事情”,只要我想,我总是可以将自己喂得很撑。

书中聊到大时代的悲哀,我哀其不幸,却无法感同身受。那是遥远到只能激起我同情之心的故事。但《活着》仍旧沉淀我心中的波澜。我想,那便是全篇埋藏于文字之中,那“活着”的真实,让我从心底滋生出无以抑制的鸣动。

灵魂,驻扎在随时间一去不返的世界,suffering from diffs,彼此无法理解。就像福贵永远无法理解灵魂空荡那百无聊赖的可怕,我从未理解那个时代的恐惧。但我想,那感觉,是一样的。

活在现世,有的人痛苦着,有的人快乐着,有的人忙碌着,有的人盲目着,但我们,都只是活着罢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