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牟伦祥的头像

牟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1
分享

拾稻穗

拾稻穗

 

八月下旬,暑气未消,老家稻田早已一片金黄,一阵隆隆机器声响过之后,稻谷装进囊中。紧接着,乡亲们在各自责任田仔细搜寻遗落的稻穗。

拾稻穗!我惊喜地叫出声来。这久违的农活儿,一下把我带进了童年时光。

我们生产队地处平坝,稻谷成熟早,每年开学前都要开镰割稻。头天晚上,父亲在饭桌前昏暗的煤油灯下向我交代:明儿去拾稻穗。

秋收是乡亲们最为高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儿。天不亮,他们就捞衣挽裤说说笑笑走向稻田,用竹竿轻轻赶去稻子上晶莹的露珠后,右手持刀,左手抓住稻株弯腰收割。当手里的稻株积存到一定数量后便绑成谷把,呈扇形铺展在身后的谷桩上,等候太阳晒干。

下午三时,日头正毒,知了躲在树梢扯声卖气嚎叫,队长一声哨响,男女倾巢出动,壮男挑草头,弱男收谷把,女人挞谷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此时,我和小伙伴陆续走出家门,挎着竹篮到田间去拾稻穗。

那时,生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各家孩子拾得的稻穗归各家所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每家有孩子拾稻穗,相对公平,不存在谁占了集体的便宜。生产队与我一般大小的孩子有30多个,一到田里,大家叽叽喳喳像麻雀闹林,煞是开心。

拾稻穗看似简单,实则很有窍门。大人在前面收谷把捆草头,孩子们一窝蜂跟在后面捡拾,如果跟近了,队长或队干部一声呵斥,吓得屁滚尿流;如果离远了,稻穗又被别的小伙伴捡上手,保持适当距离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再就是选择跟在谁的身后很重要,队里规定,千万不许跟在父亲、伯、叔等亲属后面,防止故意遗下稻穗,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若收谷把的与家里人有过节,也不要跟,他会认真仔细收拾,争取一株稻穗不掉,你就算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也别费力,因此站队跟人亦重要,决定竹篮的盈亏。

掌握了这些窍门,并非拾稻穗就手到擒来,要腿勤手勤,心细如发,做到眼观六路、手疾眼快才有所获。在充满激烈的竞争面前,小伙伴们常常为争抢一株稻穗大打出手,不一会儿又和好如初。在炽烈的阳光照射下,大家汗流满面,仍弯着腰仔细搜寻“猎物”,无人叫苦叫累。直到夕阳西下,夜幕笼罩,我们才背着沉甸甸的“战利品”回家,脸上荡漾着胜利的喜悦。

集体生产效率低,生产队收割稻谷要近20天才结束,我们拾稻穗也要坚持这么久,时间一长,我没有了开初的热情,产生厌战情绪。一次,我出门后,太阳火辣,便与几个小伙伴爬上桐子树做迷藏,直到太阳下山才到田里,结果收获甚微。为回家好交差,我悄悄溜进尚未收割的稻田,胡乱掐断稻穗丢进篮子,因心贪,不料竟比平日拾得的多出了许多。半夜父亲回家一检查,发现情况不对,把我从凉席上叫醒,一番审讯,我作了如实供述。父亲气愤至极,用“竹笋炒肉”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第二天,他把这些“来路不明”的稻穗交给了生产队。从此,我知道了“偷盗”是一件多么耻辱的事。

知耻后勇,在以后拾稻穗的日子里,我更加勤奋努力。一季稻谷割完,我拾了满满一簸箕,奶奶晒干,碓窝舂出新米,筛尽谷壳,用甑子蒸出香喷喷的新米干饭,首先盛上一大碗犒劳我。在我纯真的童年心灵里,真切体会到了付出劳动后的幸福获得感。

后来家乡逐步富裕,收割稻谷时都用上了收割机,效率提高了,但掉在田里的稻穗也明显增多,乡亲们却满不在乎,任由谷粒在田里生秧或腐烂。居安思危,今年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乡亲们幡然醒悟。如今,拾稻穗又成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