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牟伦祥的头像

牟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2
分享

家乡河水清又清

 

仲夏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避暑,突然看见家乡的河水又变清亮了,心中颇为诧异。中午饭桌上,姐夫端上一盆鲫鱼汤,特别说道,这鱼是昨天从河里钓上来的,新鲜。

老家背靠山,前面是一片坦荡无垠的田坝,一条小河从坝子中央逶迤而过,肥沃的农田均匀分布在小河两岸。乡民在这样的环境中春种秋收,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得益于小河的滋养。

小河于我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常跟母亲到河边淘菜、担水、洗衣,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成群结队游来荡去,煞是招人喜爱。我长至五岁后,小河成了我和小伙伴童年玩耍的乐园。每年夏天,河水径流量减少,但未断流,水不深,最深的地方——河滩处大概也就两三米,我们在河里洗澡、打水仗。玩累了,起身上岸,光着屁股踩在柔软细腻的沙子上,沿河岸打闹、疯跑,其乐无穷。

中午时分,太阳毒辣,也经常看见不睡午觉的大人,光着膀子,仅穿一条大裤衩,下到河滩水深处,一个猛子扎下去,一阵咕咕冒泡之后,不时抓出鲫鱼、鲤鱼浮出水面。一个中午下来,满满一竹篓,让我们羡慕不已。

清清河水让沿河两岸的稻谷旱涝保收。春天时,乡民引水平整秧田,欢快的犁铧溅起水珠打湿农人张张笑脸。夏天稻田干裂,乡民不慌不忙,在小河里筑起一道拦水堤,抽水机哗哗哗将河水抽进农田,稻谷颗粒饱满,营养滋润肺腑。

日子像流水一样流走,不变的是河水依然清澈透亮。离老家上游两公里的地方,是乡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进乡政府,乡属单位及场上居民的饮用水均来自小河,水质可想而知。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乡场像烙饼似的扩大,人员越聚越多,不少人只图眼前便利,生活垃圾随手扔进河里。而乡企发展更是杀鸡取卵,靠掠夺式经营增加产值,污水横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我亲眼目睹河水由清变浊、变黑、变臭,直至鱼虾绝迹、两岸植被枯死的全过程。河水今非昔比,别说饮用,就是浇灌农作物也难以存活,大片大片农田荒废,令人痛心疾首。经济的发展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后来,我工作调动离开家乡,对这条小河没少关注,从亲友口中得知,河流水质没太大好转,依旧臭气熏天。直到三年前,全面推行河长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当地政府领导猛醒,开始对小河进行全面整治。

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快,整治如此之彻底。时隔两年我回家看见,乡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垃圾桶分类排列,各司其职;原先直排的生活、企业废水全都得到净化处置,悄无声息;两岸河堤均由清一色的青石砌成,规则平整,平坦如砥,成为乡民饭后休闲的好去处;河水静静流过,明净澄澈,鱼翔浅底,种类逐年增多;两岸农田已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有的种植葡萄,有的栽插水稻,一派丰收在望。

是的,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正发生脱胎换骨似的变化,山变绿了,天变蓝了,河水又变清了,一朵一朵白云飘过天空,一树一树果实悬挂枝头,一个一个乡亲含笑问候。身处如此环境,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