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民新的头像

马民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8
分享

葛公古徽道

在皖江畔小城生活,但时常对大山里葛公古徽道情有独钟。

---笔者手记

[葛公镇位于池州市东至县东部,东与石台县接壤,南与祁门县毗邻,西接尧渡镇,北通洋湖、高山。该镇历史悠久,知名度颇高,因东晋元帝时思想家兼炼丹术家葛洪弃官归隐后“尝”煤炼丹子留山,葛公镇因此得名]

每当在宴席上总会有一道“臭鳜鱼”菜肴摆上餐桌,只见鱼背撒上葱蒜汤汁,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醇厚入味,色香俱全,一下子打开食客的味蕾,大家纷纷举箸品尝,赞不绝口,似有这种味道,才能真正抚慰凡人的胃口,才能回到记忆的深处,找到属于真正的自我。有人说,这是乡愁;也有人说,这是家的味道。

穿越时间墙,恍惚间,在蜿蜒的古徽道上,一群群鱼贩肩背或挑担鱼篮从升金湖赶来,走在石板上,斗大的汗珠从额头肩膀滑落,打在光滑圆润的青石板上,滚来滚去。山愈来愈高,担子却愈加沉重,但是他们一步一步向上行走,知道前方就有弯道,有纳凉的可停亭,还有父母、妻儿需要生活补给,只有向前向前,吃点苦不算什么,只有脚下的古徽道懂得责任在肩,走呀、挑呀,走出葛公,走过石台,走出大山,慢慢地新鲜鳜鱼变得似臭非臭气味。随着时间推移,葛公徽道上弥散着异样的味儿,鱼贩却脸上露出笑容,因为只有“臭鳜鱼”价格才会上涨,鱼市上最为抢手货。

可能是一道安徽菜肴名吃“臭鳜鱼”磁力,亦或内心需要文化滋养。我渴望去看一看古徽道,投入她的怀抱,用心、用脚、用书香气息去感知,来自远古的徽道,解读臭鳜鱼秘笈和徽道上的岁月光影。

暖冬时分,“尧舜之乡·文学采风活动”开启了葛公古徽道人文之旅,我随师友们来到你的跟前,只见古徽道犹如长长书卷,仰卧葛公南山头,任由文朋骚客肆意揣摩、翻阅。

阳光洒在树林间,远处薄雾散开,环山而行拾阶而上。一块块青石板拼构成了鸡头岭、蜈蚣岭、丫雀岭的徽道,贵池源头先贤李玉筍在蜈蚣岭不足百米处建亭一座,并取名“可停”,人立于亭,回望来路展望前程是为停。寓意为:

前途无止境,

过往皆风景,

何必太匆匆,

收步立可停。

一头搭在葛公,一头放在石台,同属牯牛降山脉。一头是思念,一头是等候;一边是夫君远方的脚步,一边是贤妻翘望的眼眸。就这样站着盼着,在春夏相送,秋冬翘望相迎。10米、50米、100米,一处是碧空如洗,一处是风雪飘零。这就是古徽道,人生的驿站,充斥着油盐柴米、酱醋茶的蕴味,人间的烟火味在徽道上升腾。多少凄美故事在古徽道上演,多少伤感眼泪滴落。古徽道旁边的树木,慢慢长大成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乡愁袭上心头,远处乌桕树就是家的方向,行万里路,不忘来时路,不忘报达父母养育之情或反哺社会,古徽道上走出了一大批有责任担当的徽商。

据《至德县志》记载:“晋朝丹阳人葛洪,尝炼丹于留山”葛公豆腐可与八公山豆腐并称“西施豆腐”,色泽白嫩、绵软可口。

光阴钩沉,岁月如烟,古徽道青石板已磨平光滑,刻录着人间烟火和世事沧桑。一担担祁红茶从徽道流入安庆、九江、武汉等茶铺商行。目前该镇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红茶旅”小镇,注入“茶”元素,古徽道茶旅、雁落坡茶旅等日益成熟。同行文友纷纷点赞,葛公是个好地方,以茶论“道”,豆腐宴、辣椒渣子、小河鱼一样忘不了。

走在徽道上,文友踏板起舞,裙袂飞扬,金黄杏叶在空中飘散,红色丝带在青山黄叶间,格外鲜艳,犹如见到久违的旧友,欢欣雀跃。或在可停亭深思㕴吟,放松自己,静下心头,把生活工作压力放空,寻找生活的美好,穿过岁月的光圈,看到人间向上至美的徽韵,令人遐想万千。

走在徽道上,脚有点吃劲,但我仍然不歇,要让脚与青石板亲密接触,看远方风景,看林层尽染,看山川俊秀。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尘埃,要有低调心态,仿佛她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动力,她是有生命力的,是有灵魂的。古徽道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露出圆润的光泽,就这样安放在葛公南山,永远让我敬畏,永远让我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不忘初心,为人处事有方圆有规矩,有感悟有心灵拷量。不能逾越古徽道以外行走,因为另一头是悬崖、是险徒。走在徽道上,感恩所有遇见,忧愁抛在脑后,珍惜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总会让人魂牵梦绕。因为古徽道,我们来到葛公打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