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英的头像

张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12/01
分享

“高兴”人生之品悟——读长篇小说《高兴》有感

魏英 

《高兴》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讲述的是两位农民刘高兴和五富来西安市拾破烂儿、挖地沟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借这两位主人公着力描绘了一些生活在繁华都市中无知识无技能的打工者,一群被人们忽略和忘记,甚至厌弃和嘲弄的乡下人。为了求生活他们在城市中出卖苦力,干起又脏又累、又拙又卑的活儿。但不管生活如何悲凄,心灵蒙受怎样的屈辱,他们心中都一直闪耀着不泯不灭的向好之光,燃烧着不止不息的生命之火,微小但执着。正因为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故在那样艰辛的环境中,他们始终没有自轻自贱、萎靡堕落,其艰难脱贫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品格令人钦佩。作品以底蕴深厚的文笔将高格调的主题、巧连贯的情节、多凸面的个性层层展现,触动心灵之余禁不住借笔抒怀。

一、作品确定诙谐欢快的基调,减轻生命的沉重感,增强励志效应。

“我早就想改名字了……现在到了西安,另一片子天地了,我要高兴,我就是刘高兴,越叫我高兴我就越能高兴,你懂不?”我懂了,于是我们对主人公积极生活态度的认识从改名字开始了。但贫困的生活现状会因美好的信念得以改观吗?我带着疑问急切研读下去,四处寻找答案,原来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在指定街巷内“每天几十遍地转悠,腿脚都肿了”,但却满足于“一口萝卜丝儿一口馍,再喝一阵稀饭”的“好日子”;虽然“我们”买的是小贩收摊时处理的那些剥下来的菜叶子,想改善一回生活吃面条却没案板,但却可以“用水擦净了床上的芦席在芦席上擀”,直至吃到撑;虽然屋外破烂儿堆积引得苍蝇蚊子云集,但“我”却在家“爱整洁”,出门爱穿干净衣服,拾破烂时“喜眉笑脸”,闲暇时吹箫自乐。“我”自己“反感怨恨诅咒”,也开导同伴说:“不要怨恨,怨恨有什么用呢?”然后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他:“要相信咱能在西安活得好,你就看啥都不一样了。”读到这些细节我们真的无法不停驻此处,无法不心潮荡漾,他们在易于集聚负能量的艰苦环境中能处处散发出正向的光芒,实感难能可贵。作者确定了这一基调后,作品便少了沮丧,多了欢欣。虽然掩卷后我们难以涂抹对这些小人物卑微坎坷命运的酸楚悲悯之感,却更能被他们调试生命沉重节奏、释放凄凉处境压力的方式所感动。

也正因为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才没有在劣境中偏离正道,也才有对同样处于苦难境遇生命的仗义之举,关爱之情。文中这样写道:“他带给我一个酱凤爪……五富说:好吃得很,我买了两只,我一顿能吃二十只的,可我还是给你留了一只。”还有一处也很动人,“(我)给他们讲述了锁骨菩萨的故事,然后说出了孟夷纯的困境……杏胡说:我只说我是苏三的苦,没想还有个窦娥的冤。”于是他们商量定“每人每天拿出二元钱,让我转交给孟夷纯。”

“(我)多感谢这些拾友。”这是文中刘高兴的心声,也是我们对人间真情的感念。对于这些收入微薄,天天挨饿,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的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他们表现出来的善意和友爱真真切切,没有虚伪善变的狡黠成分,看似微乎其微的举动,却是弥足珍贵。作品以小见大,因颂扬人物品格使小说主题得以升华。

显然,主基调确定了小说的意义和高度,凸显了小说的价值。

二、作品运用穿针引线的笔法,巧织环环细节,增强衔接的紧密性。

文中有一段,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五富和黄八谈得正欢,当谈到各自的家乡时,“我”怕勾起五富的思乡念家之情,“就高声说:啥谈话,还说不完?巧得很,我刚说完,电灯就灭了……池头村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停电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细节,粗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细致揣摩,便能悟到下笔的高妙之法。我们不妨换一种写法比较一下:“为满足城区用电,池头村时不时停电。这一天夜晚,黄八和五富正谈着,忽然电就停了,屋里漆黑一片。”对比后我们发现,相对于平铺直叙的概述而言,这一处更擅于借助对话巧妙推动情节发展,于无意间有意带出“池头村”,顺便点出 “我们”简陋的居住环境和差劲的生活条件,显得传神自然。

可见,长篇小说中的情节不是刻板推进的,是一环一环牵引出来的。引带出来的无数细节相互交织推动,形成了小说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我潜下心来又仔细重读,找寻这样的枝节所在,结果较为满意。比如文中叙述“我是爱整洁的……我在屋里怎么也找不着那块镜子。”然后由追问镜子引出屋内“陈列”的高跟鞋,再引出“我”心中对漂亮女性的向往,为后文孟夷纯这个女性闯入“我”的生活做铺垫。再比如, “……黄八就这样被我捉弄了……他不敢骂我……却说:你们倒洗锅水不要往楼下泼,我没意见的,是人家回来了!”自然导出杏胡夫妇。再有一处,一天早上,五富做好了饭,“我”嫌他在胳膊下捋脏了筷子,“他说:胳膊有些疼……我不敢给你说,说了怕你骂哩。”引出了五富上当受骗一事。由此看来,很多细节怎么转,怎么引,都是一种技巧,本来是设计着写的,却无雕琢之感,拼砌之嫌,反而是极其自然的衔接。这众多事由都是行云流水般带出,如途径不同风光宝地的溪流,不仅不影响潺潺流水一路奔涌的通畅感,而且每段景致因别具风采又能紧扣观者心弦,有揣摩不尽的韵味。

三、作品通过对人和事物看法的差异进行个性对比,体现人物的鲜明特征,凸显生动形象。

对于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事情,“我”和五富随时随地交换意见,交流看法,但做法明显不同,言语行动上的分歧便使“我”和五富的轮廓和思想逐渐清晰可辨,不同格调的人物形象也渐次分明。这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的一种巧妙安排,因为人物关系亲近,话语动作真实,更利于展示他们的鲜活个性。我们通过文中的几处来体会一下。“傍晚时分,天上的云虚蓬蓬像白棉花。接着,白棉花变成了红的,一层一层从里向外翻涌,成了无数的玫瑰,满空绽放。能有空闲往天上看的只有我和五富,而五富看到了骂天太短,唯独我在欣赏”;“我吹箫时常有鸟飞到槐树上,我说这是吹箫引凤,五富说那是灰灰雀”;“我”四处找寻捡回来的一块破镜子,五富不以为然,称“玻璃片”;“我”喜欢整洁,收拾屋子,穿干净衣服,五富却不在意。显然“我”和五富文化程度不同,想象空间有别,生活情趣存在差异。尤其在精神境界方面,“我”注重行为的文明、合法,而五富法制观念淡薄,常因贪图小惠而狼狈失利。文中如此描述:“我”自豪地告诉五富因收废品“我”的脚印留在了豪华宾馆的地板上,然后给他想象:“……我这么说着,眼前尽是脚印,排列有序,如过部队……”,五富听了便把脚印留在粉刷过的白墙上,我怕市容队的看见罚款,拉了五富跑掉。

文中诸多描述既符合人物阶层的共性,又彰显出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个个形象鲜明。如聪慧机灵的刘高兴、憨厚老实的五富,还有奸滑懒惰的石热闹、爱小贪利的门卫、软弱愚钝的黄八。

合上书本,我把目光再次投向书名“高兴”,不免又长久浸润于自己的思想。思索作者寄予作品人物那种“高兴”的生活姿态,正是这种姿态给了刘高兴生存的希望,激励着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现世的各种痛苦,以渴盼美好生活终将来临的顽强意志竭尽全力去改变现状。而他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认知也间接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广博的影响辐射向社会的各个层面,使作品具备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