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阅读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我与地坛》就给我留下挥之不去、韵味无穷的感觉,近日重拾读本,不想细研后生出更多感触,于是借拙笔记录下来,和《我与地坛》能产生共情的读者分享,一起探讨当代作家史铁生对亲情、周围人事、生死、活着的意义、写作的意义等一系列人生真谛的思索与理解。
在与地坛相处的十五年间,情感日渐丰满、思想日趋成熟的作者将身居这里的一切感受诉诸文字,用无私的大爱描摹园中常见的人群,用深邃的语言阐释世间生命的意义,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涓涓细流,涌动着苦渡人生的思潮,感动和浸润着读者的心怀。
从常在园中留下身影的人看,母亲也算其中一位。作为一个截瘫儿子的母亲,她特殊的母爱作者是怎么传递给读者的?诸多感人的细节给出了我们答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母亲“步履茫然又急迫”的来园中找我,只要见我好好的便悄悄转身离去;“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通过揣摩,我们发现为保护残疾儿子敏感脆弱的心,他的母亲常常欲言又止,想问不敢问,想说不敢说,担忧之情不能尽显,关心之意不能全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看来母亲的良苦用心他是能体察到的,不过即便如此,在母亲生前他对母爱的了悟还不是很深切。等母亲过世,他在地坛长久审视内心的感情时,慢慢透过纷纭往事才领悟到母亲对他这个儿子深沉宽厚的爱意,才从心底发出“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这样情真意切的礼赞之声,来讴歌至真至善的母爱。而这种深彻领悟更勾起思念母亲的深情,他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便随之流露笔端:“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短短几句话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如腹言隐隐倾诉,似耳语娓娓道来,使怀念母亲的悠悠之情尽现其中。文字虽直白朴实,但意蕴却绵延无尽!
而对于园中另一些常见的人,作者也毫不保留地释放出人间真情。有对由中年步入老年的夫妇一段时间里没有像往常那样并肩在园中锻炼,作者看到丈夫孤零零的身影竟担心起他的妻子;有位长跑家因出身问题受到不公平对待,作者帮他计时并陪他泄愤,尽己之力缓解他糟心的情绪,给予他生活的信心;有十多年前常来玩耍的兄妹俩一天忽然出现在园中,作者发现漂亮的妹妹是个智障孩子,心碎之余引发了对生命能否完美的深度思考。还有作者眼里的女工程师和歌唱家,他对他们了解甚少,但对他们都寄予了美好希望。这个二十一岁就瘫痪的人,对自己的命运虽然充满无奈,但对苍生却表达出丰盈的大爱,让我们不能不对大格局、宽胸怀的史铁生生出崇高的敬意!
由于园中包括作者在内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命运迥异,故而常年与灵魂对话的作者对人生就产生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他先想到生死,弄清人何以生、何以死的问题后,接着又发出“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的喟叹,为得出个结论,他进而假设消除苦难、愚钝、丑陋、恶劣、卑下等一切不好的事物和行为去换取完美人生,思索的结果却是“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滩死水”。由于不合规律,他只能继续向内心探求,然后作出正确判断:“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所有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也就是说,差别和苦难永远存在,是消除不了的。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沿着这个思路他又一次叩问心灵。不过这显然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因而作者说“……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众生不靠佛祖度化,要靠自己,那就只能各展其能,去找寻各自的救赎之路了。
至于活着的意义、写作的意义,作者则形象地借用园神的话带给自己,也带给读者以启示:“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怎么去解读这段文字?一句话,就是在人生的剧目中,没有一个人能脱得了欲望的干系。“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性?……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由此可见,欲望的两端,一端是罪孽、一端是福祉,而人不可无欲,那就只能把握住欲望的尺度了。其实,写作或做人生的其他事何尝不是这样,因而写作的意义也该统领在活着的意义中。
想明白很多事后,史铁生慢慢褪去幼稚和迷茫。既然“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歌舞炼成永恒”,那就不必去问人间任何一个姓名,也不必去问我是扶着拐杖走下山的人,还是跑上山来欢蹦的孩子,因为“……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只要我们在生命燃烧的岁月学会与苦难相处,尽己之力发散光热,那就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作者将悟到的这些符合生命原理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哲理记录下来,不仅疏解了自己的苦闷,也使读到激奋文字的我们眼前一片光明。
纵观全文,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心灵的避难所,更是他心灵的疗养院,是伴随他成长的另一个家园。身处这里的他在与灵魂进行艰难的探讨辩论中,逐渐蜕变成步履坚定、意志坚强的人。他在文中书写内心感受,展示本真自我,流露的真性情和深邃见地不仅鼓舞了自己,也深深打动了读者,因而借助文字缓缓流入他灵魂深处的情感与思想的清泉也一样缓缓流入读者心田,让读者自觉抛却浮躁生活中产生的压力与焦虑,从繁忙的日常中抽身出来,在阅读中完成与作者灵魂的高度碰撞,更深切地去感悟人间真情和生命大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