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人间》是当代作家安宁笔下的一部自然散文作品集,集中描述了风、雨、雪、飞鸟、云朵、月亮、河流、落叶、野草、家园等多种自然风物以及与之相融相伴的人间悲欢。作者以其丰富的文学想象或赋予这些自然现象、自然物体以人类情感,使之充满情谊和感受;或将它们与人类情感紧密连接,使之成为人类倾诉悲喜感情的邻居、知己、朋友……总之,作者借助灵动的笔,让这些本不具有人性的风物活起来,变得有情、有意、有感、有知,以新颖的形象生动鲜亮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带来别样的感受。我们不妨从书中选出“风”、“雨”、“野草”三篇分别体会一下。
一 飘荡消逝的风
作者虽然以其惯常使用的儿童视角切入写作这部作品,但每一篇都以自然风物为题,把自然风物放到显眼位置,尽力去突出它的特性、功用,“风”一篇更是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作者重点着墨,给予拟人化的风莫大权利,让它以主角身份登上天地这座辽阔舞台,竭尽全力展示飘忽动人的自由姿态,酣畅淋漓表达行走四方的“思想情感”。
那么风是怎样吐露它丰沛的“情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风高兴时,“它们叉着腰,居高临下地斜睨着弟弟……风还在半空中发出怪异的笑声……风当然笑嘻嘻地又吹跑那无用的旗帜……风哼着小曲,嘘嘘笑着,嘲弄着弟弟……”
风无奈时,“……试图带走一枚野果,却不能如愿,只好恋恋不舍地将其舍弃。”
风阴郁时,“风冷着脸,原本想将这已荒芜的草连根拔起,却使不上劲……”
风暴躁时,“风将震耳欲聋的声音,强行灌入他的耳中”;“风有些急了,试图以更大的力将云朵重新吹散。”
风充满干劲时,“它们是有大志向的,它们要有气贯长虹的豪迈,要有吞云吐雾的气势。于是风扭头冲向云霄,开启了一场在遥远天边的战斗。”
风倦怠时,“风一定也有些累了,在黄昏里慢了下来。”
风寂寞时,“当整个村庄的人都睡了,风还在大街小巷上游荡。那时候的风,一定是孤独的。”
显然,可以尽情抒发感受、畅快表达见解的风在文中充满人的灵性。而且不仅如此,风在被作者赋予人喜怒哀乐的情感外,还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思想寓意,我们继续品味。
“风最终将那些形形色色的云全部带走,不留印痕”;“风果然在很多年之后,将我和弟弟蒲公英一样吹散了。”这两句明面上写的是风,实则写的是时光。飞逝的时光带走了曾经的一切,即使有记忆留存,也无法重新来过,所以随着世事变迁,童年姐弟相处的美好情景早已随风飘散。
“风也带走了村庄里许多的人,他们或者寂寞地死去,或者像沙蓬一样,流浪进城市。风最终将一个老去的村庄,丢给了我。”而这个老去的村庄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有童年难忘的记忆,有母亲温暖的气息,如果有机会重新踏上故土,我会全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想“那一刻,风停下来,整个的世界都是我的。”
纵观全篇,风仅仅是存在于天地间的一种自然风物吗?不仅仅是,在整个行文过程中它已经成为人类情感的展示者、见证者、倾诉者和寄托者。
二 造势助阵的雨
在文人贤士笔下,雨多是苦思愁绪的象征。文中的雨正是如此,它伴随人的凄凉心境出现,渲染了压抑沉郁的氛围,烘托了我与家人因穷困生活导致的苦闷心情。
作者通篇以雨势变化推动情节发展,又在情节发展中展示雨不停不息的特性,使雨与事件彼此映衬,相互依托,将乡村贫苦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酸楚描摹得细腻感人。虽说用雨的活动带动世事俗情的写法很常见,但对雨情的大量描写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那我们就深入文中,看作者如何借助雨这个意象一点一点撩开浮在事件上的面纱,展现事件全貌的。
我因周一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愁肠百结,因而感觉外面的雨淅淅沥沥,“把人的心都淋得湿漉漉的”。开篇作者就触及到设定的糟心事件,并将这一事件放置在特定环境中,起笔便为全文定下苍凉凄冷的基调。
“雨到黄昏的时候,不但没有停下的意思,反而更大了一些……”明天就要回校,再无时间拖延,于是我鼓足勇气,和编箩筐的父亲、洗锅做饭的母亲提到学费,结果遭到父亲拒绝,家里气氛开始变得紧张。“雨下得越发地大了……我听到雷声翻滚着,咆哮着……我心底的恐怖越发地深了。”好像这渐渐变大的雨势有意似的,也在给家里即将上演的一场家庭大战蓄势。
而弟弟饿了想吃东西这样一个极小要求居然成为引爆父母大战的导火线。“炸响的雷声,将他们变成斗牛场上两头急红眼的牛。”他们扭打在一起,弟弟吓得哭了,我的脸被父亲的柳条击中……
厮打过后觉得无趣的父母最终停了下来,骂骂咧咧背对背睡去。这时,“雨明显慢了下来,好像它们也跟雷电大战了一场,疲惫不堪,想要睡去。”
第二日,挂了彩的我要回学校,不禁可怜起弟弟,因为不管心情多糟糕,我都可以躲回学校寻找一处温暖又安全的角落,但送我的弟弟却得“带着胆怯和满腹无处可以倾诉的心事”留下,和父母无边无沿的冷战对抗。
于是,我与弟弟在巷子口分别时,“我听见雨,细细的雨,落在大地上的声音。那声音犹如万千生长中的蚕,伏在广袤苍茫的田野里,啃噬着桑叶,没有休止,也永无绝灭……”虽未能感同身受,但我们却能想象得到作者带着沧桑回忆落笔刻画这些“雨”句时内心的凄凉和悲哀。
在“雨”这一篇中,生而为人的诸多无奈、困窘、焦灼、惊惧,还有无法避免的家庭矛盾随着雨的疏密徐徐展开,而贫瘠乡村的苦难生活也如这滴滴答答或哗哗啦啦的雨一样无休无止,永无绝灭。因全文有雨势助阵造势,使得人凄苦的生活更显沉重。
三 无人照管的野草
一场春雨过后,野草便以其“生机勃勃的战斗力”疯长起来。其中一些有用的野草颇受人们欢迎,比如可以喂猪的苋菜、可以装点庭院的牵牛花、可以给鸡补充营养的灰灰菜等。这些野草割不尽、拔不完,和村里有用不完力气、对家里贡献很大的“长工”燕麦相似,所以人们觉得燕麦就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草。
为给快三十岁的哥哥换亲娶妻,燕麦得嫁到和她家一样贫穷的对方家中。而那家,“偌大的院子里,除了落地就长的野草,看上去有生机一些,处处都是破败的痕迹。”情节刚一展开,作者就用这句隐喻为燕麦可悲的命运埋下伏笔。
果不其然,人们都说“那家的儿子脑子有点傻”,后来还说那家儿子“脑子一犯病,能把他娘都往死里打……”。那可怜的燕麦作何反应?“她就像田间地头的一株野草,并不在意被人何时拔掉,离开泥土,也不在意被随手扔到哪儿。似乎,不管扔到哪里,只要还沾着一点儿泥土,即便是借着清晨的一滴露水,她也能重新挺起腰杆,日复一日地活下去。”可见,这个苦命的人即使心事满腹却因家贫无可奈何。
而我的所见从现实角度也验证了燕麦的这种反应。比如,得知消息的我总去看她,发现她仍照旧劳作,这让我着实感叹,“我总怀疑泥土是聚宝盆,上面可以生生不息地孕育着庄稼和野草。”
再比如,漂亮如明星的燕麦一次拾粪经过我家,帮我扎好准备喂鸡的鸡冠花,并告诉我这草大名叫昆仑草。我牢牢记下这个好听的名字,并猜想昆仑草的草籽是从叫昆仑的地方吹来,落到我们村被称作鸡冠花。由花我又联想到,“就像即将远嫁的燕麦,抵达另外一个遥远又陌生的村庄,也会被人忘记了名字改叫其他的称呼”。
虽然燕麦表情平静,但我却非常同情她,我对野草名称改变的理解也正暗示了燕麦即将远嫁走上的下坡路。
事实正是这样,爱戴花、爱唱歌的燕麦在出嫁那天像泼出去的水,“收拾了旧衣衫,卷了铺盖卷,被女人们胡乱打扮一下,便扶上了借来的拖拉机……”
仓皇间燕麦被拉走,“而那束我在日间采摘下的蒲公英,等不及我追赶上远嫁他乡的燕麦,就已经枯萎掉了。”
燕麦这样好的一个姑娘,因家境穷困,最终被逼嫁给了傻子。就像盛放的蒲公英,采摘不到一日就枯萎掉了。由此看来,“总也挖不完”的野草,其生命力再顽强,也难抵冷天寒日的摧残。
整篇文章将自然界的植物野草和人物燕麦的命运紧密相连,以野草隐喻燕麦,以燕麦比照野草,营造出一种令人怜惜又无奈的凄清情境,充满了生活的悲催感和苦涩感,让人读了苦心泪目,哀伤不已。
综上所述,作者让自然风物像人类一样鲜活地展示各自独特的魅力,又在此基础上与世事人情相融合,通过合理地谋篇布局,形象地遣词造句,使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且别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