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鹏程的头像

马鹏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4
分享

广灵的黍子

当我提起笔来,试图描绘家乡广灵时,心中涌现的是那片肥沃的土地、金黄的黍子以及母亲亲手制作的黍子糕的温暖回忆。

黍子糕是什么做的呢?黄米面。

黄米又是哪来的呢?是黍子碾出来的。

黍子生长在华北,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张家口等一带。现在我们这里的人们叫"小杂粮",因为过去黍子产量比较低,所以其"主粮"的位置后来就逐渐被产量高的玉米所取代,而成为了"小杂粮"。但在我们村,黍子还是必须要大量种的农作物。其原因一是人们都喜欢吃糕,我就是吃糕长大的;二是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三是除了素糕这种吃法,还可以做成油炸糕,也可酿酒、包粽子,还可以做地方小吃,用途非常广泛。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现如今家乡人又加大了种植的力度。

我的家乡广灵,这个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小县城,被群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大部分是坡地,最适合种黍子。黍子喜旱,耐寒,成熟期短,是种的最晚的作物,也是收的最早的庄稼。记得父亲每年农历的五月中旬种,农历的八月收,也就是处暑到白露之间就可以收割了,中秋节就能吃到新糕面了。有句俗话"处暑黍已黄,暴雨要提防""过白露割白黍",这也是家乡人经常念叨的几句话。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坚守着那份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家乡的农作物里也以黍子最为著名,它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养育了老家的人们。

每到春天,家乡人把肥沃的土地种了高粱、玉米、土豆、西瓜等,剩下的薄地安排种黍子,或者沟沟梁梁小块地。这些地虽不太好,但经过勤劳的家乡人一遍又一遍地精耕细作,再加上一场善解人意的春雨,应时而落,老百姓一脸喜悦,趁着湿润润的地播下黍种子,小小的种子躺在土地湿润的怀里,吸收着水分,几天后,一根小嫩芽倏地拱出了地皮儿,露出一个小"毛耳朵",这时候最怕下大雨,一下雨就罐耳了,那样发育不良。"毛耳朵"下面被一根微细的白丝牵着,深深地扎在地里,吸收着土壤里的养分,在微风的吹动下,晃来晃去。几夜之间,趁人不注意,"毛耳朵"变成了小青苗,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站在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青绿,替换了一冬天单调的土黄,老百姓心情无比激动,青苗像一波波海浪随风肆意而荡。

小苗长两三寸就可以间苗了。有一次,我过礼拜和父亲一边间苗一边锄地。黍子间苗和谷子不一样。谷子易稀,一苗一苗的,间隔一拃远,而黍子易稠,可两三苗一堆儿,一溜一溜的。我仔细地学着父亲的样子,生怕间错。父亲告诉我:间小的,留壮一点儿的苗。间完后,父亲验收了一下,哈哈大笑,说:"苗间好了,但地里踩的全是脚印,并且还是横竖成行,井然有序"。间好的黍苗,好像互相较劲儿似的,不知不觉地迎风而上,争高直指,拔节孕穗,黍叶很快就包裹不住性急的黍穗了,蹭蹭往出冒,露出了穗头,毛绒绒的,直挺挺的,像姑娘的长发。父亲经常说:在拔穗期间,盼老天爷下点小雨,施点化肥,那是再好不过了。再经过人们的两遍锄地后,田地里已经弥漫着黍子的气息。

黍子,这种在山西广泛种植的古老谷物,是家乡人民最重要的主食。每当秋收季节,广袤无垠的金色黍海便成了家乡最动人的风景。饱满的黍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将要成熟的黍子与谷子迥然不同,高低不相上下。但谷穗是长圆棒状,像一截井绳,头颈处弯垂,像低头状。而黍穗则松散而长软,颈秆从中部弯曲,深垂地面,像弯腰状。或许只有它们对大地如此眷恋,如此深情。谷子的茎干高而粗壮,而黍子的茎干比较纤细。听父亲经常说:成熟的黍子最怕风捋,还怕雨砸,此时的黍子头重脚轻,低头弯腰,细细的黍秸竭尽全力地撑着黍穗。如果刮大风,或下大雨,黍子很容易出现倒伏,一旦风磨黍粒,收成大打折扣;若黍穗倒地不起,籽粒挨住地面,很容易发霉。有句俗话:黍怕刮大风,庄稼半场空。所以黍子一熟,村民们就赶紧收,起早贪黑,男女老少齐动员,老人们说吃到嘴头儿了的粮食,可一点也不能浪费啊!有句古话:八月秋忙,绣女还得下场。

记忆中的家乡,总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在灶台边忙碌。每当新收割下来的黍子被运回家中,母亲便会挑选出颗粒饱满的黍子,用磨面机研磨成细粉。然后,她会将黍子粉和水混合,经过反复揉捏,最终制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接着,面团被分割成小块,用日常的手法捏制成糕的形状,放入蒸笼中蒸制。不久,整个家中便弥漫着黍子糕那独特的香味,那是独属于家乡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在广灵,吃黍子糕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传承。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总会端出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黍子糕来招待大家。小时候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还冒着热气的糕,轻轻咬下一口,那软糯香甜的味道立刻在舌尖蔓延开来,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我身在异乡,每当思念家乡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母亲亲手制作的黍子糕。那份怀念不仅是因为那独特的味道,更是因为那里面蕴含着家的温暖和亲情。每一口黍子糕都如同母亲的呵护和关爱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虽然在外多年,我走过了许多城市,品尝过各种美食,但始终觉得没有什么能够超越母亲手中的那块简单的黍子糕。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家乡的记忆与情感的象征。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在何处,我的根始终牢牢地扎在家乡这片土地上。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虽然老家的模样可能已经改变,但那份对家乡的情感却丝毫未减。每当我在异乡仰望星空时,仿佛能感受到家乡的气息,仿佛能看到那片金黄色的黍海在月光下泛起波光。而那份对母亲亲手制作的黍子糕的怀念,也如同乡愁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灵魂深处,成为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