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胜昔的头像

孟胜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4
分享

真友如石

文/孟胜昔


“化石猎人”,是人们对采集、收藏化石的爱好者的称谓。此种“爱好者”不同于一般收藏爱好者,个人收藏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亲身采集——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探本溯源、披沙拣金。“化石猎人”除了要有猎人般的敏锐、坚韧等品质,还要有古生物学、地质学等专业常识;倘再有追根究底的奇思机心,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并能取得不同凡响的研究成果,真可称得上奇人奇才了。“化石猎人”唐永刚堪能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与大学毕业不久的唐永刚因缘相见相识,并同在一所学校里共事了六七年。那时的唐永刚青风华正茂,留着长发,蓄着胡须,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棉质的红绿格子衫,足蹬牛筋皮靴,两手插兜目不斜视、昂首阔步,颇有个性。科班出身的他执教美术课,无论是讲台上的讲授,还是画架前的示范,举手投足都显出艺术家的气质。特别是在冬季,他随意地穿着一件飘逸而风致的大衣,围着一条色调独特而温暖的长款围巾,相当气派。他喜欢一个人闷在画室里画油画,描绘的人物明丽丰腴、浪漫唯美,描绘的风景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尤其是描绘的草原景致,与我在文学阅读中所感知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肖洛霍夫等笔下的草原极其相似,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俄罗斯经典作品中草原的沉重呼吸和熏香气息。平时除了教学、画画,他很少掺和纷纭人际,对于人相世事基本上不作评判、臧否,而一旦品藻即有见地。他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蒙山自然景区写生,每次写生归来总有意外的收获——从山里、河道中淘得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摆在办公桌上自我欣赏,握在手中不住地把玩。吾等眼中的“丑石”,在他看来是“宝贝”。想来,唐永刚的“化石猎人”生涯应当肇始于他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时的“寻宝”;他寻得的那些若缺缺拙、无声无形,充溢着生命张力的石头,吸引着他一步一步地走进古生物化石“圣地”。

风云际会,世事无常。从那所学校出来后,我和唐永刚各奔东西,各谋生计。他先到北京学习电脑艺术设计,三四年时间里遍观博物馆、美术馆,逛遍潘家园、宋庄,走遍帝园王府、皇城街巷,增长了知识、见识,开阔了眼界、胸襟。后又回到临沂,开办装饰公司,举办美术培训班……人只有解决了温饱才能学知识、做研究、搞艺术,他追逐“石头梦”更离不开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我不清楚唐永刚是如何觅得商机、辟得蹊径的,但我相信他不是凭着请托干谒的嘴上功夫,而是靠自己的踏实进取和努力创造。听人说他开了个茶叶店,成为某品牌茶的代理商,一路顺风顺水,生意越做越火,财运越来越旺。

十几年后,唐永刚邀请我参观他的“化石工作室”。眼前的景象着实令我吃惊,用“震惊”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先不说轩翥翔飞的鸾鸟式的阁楼,单说迎门面对的西墙上的野牛头骨化石,其完整性、完美性十分罕见。说实话,我见所未见,叹为观止。北墙的木格上整齐地摆放着孔雀石、祖母绿等,体量不大,有态有韵,绿得耀眼,美得惊心;东墙下安放了猛犸象颌骨化石、虎肋骨化石、象牙化石等,南墙下放置着木化石、遗迹化石等,专制的木架上有海百合化石、三叶虫化石、珊瑚化石等,墙角旮旯堆放的箭簇石、龟石等,还有很多化石装在锦盒里不露识。这些古生物化石形成的时间,大约从几万年到几亿年不等。我似乎倏地进入一条时光的隧道,一下子就回到了太古时代,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观阁睹室,感触颇深,正可谓:有轩有陛有财气,有兽有禽有灵气,有石有玉有瑞气。我谨问:这些宝贝有几千件吧?唐永刚答曰:不止。我再问:那就是过万件了?他笑而不答。我抖胆问:这些都是你自己收集的吗?他笑答:有收集的,有买的,有交流的,但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我读过贾平凹的《丑石》《狐石》《三目石》等散文,知晓贾平凹先生癖好石头,并且收藏颇丰。我不揣谫陋,在此妄言:唐永刚收藏的石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遑多让。

不管搞何种收藏,都需要资金投入,大进大出也好,巧进巧出也罢,首先要解决好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才能应付裕如。“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我想,唐永刚之所以能成为“化石猎人”,主要是因为他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和阶段,都能处理好解决好境遇中的难题,方通达无碍。有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化石猎人”而言可谓意当契合。唐永刚在古生物学领域博取广收、取精用宏,然后背着背囊,拎着地质锤,跋山涉水,不畏难辛,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复杂地域搜集探寻,在实践中研究揣摩。他追逐化石的踪迹遍及全国各地,在野外的搜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著名的马陵山恐龙足迹群,就是他首先发现并首次发布的,很快引起了包括国内恐龙足迹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相继发现的即墨翼龙足迹、山东等刺虫等,为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标本。他在临沂发现了世界上没有发现过的几种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发现的蜻蜓化石以其姓氏命名为“唐氏阿克塔西蜓”。他撰写的多篇古生物研究论文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还编著出版了《中国常见古生物化石》。目前,他是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古生物化石爱好者的领军人物。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的发生地,专家学者大都认定在今郯城县境内马陵山。唐永刚不以为然,他运用地质构造变化、古生物化石遗迹勘察和自然风化作用等进行研究,以充分扎实的证据有力地推断了古马陵之战的战场不在此“马陵”,而在彼“马陵”。他的“证据说”,我深以为然。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传播范围广、影响深远,凡是与之沾边碰沿的地方都想拉为己用、占为己有,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史记》曰:“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司马迁的描述与今之郯城马陵山“庞涓沟”的地形地势相吻合;加之,《孙膑兵法》竹简就在据此不远的银雀山汉墓出土。于是,多种有利因素综合起来,促成了专家学者认定郯城马陵山为马陵之战的“马陵”。唐永刚说,这样也很好,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公园已辟就,不论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都会极大地促进家乡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其实,《史记》记载的“马陵之战”有三种说法:《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说“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田敬仲完世家》中说是魏国攻打赵国,韩国救赵国,韩赵对抗不了魏,再向齐求救;《魏世家第十四》中说是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司马迁所写《史记》大约在公元前104年,距马陵之战才二百多年,他的记载就自相矛盾;况且,专家们认定“马陵” 时距马陵之战已二千多年了,出现谬误在所难免,牵强附会也情有可原。

我赞赏唐永刚在古生物化石收集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他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每一个生命,甚至是无声而有价值的石头,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若在战乱时代,再名贵的化石,它的价值还不如一个馒头。唐永刚的茶业店运营良好,家里事情也不用操心,他随时可以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游历,活得很潇洒。诚然,他的潇洒是建立在物质条件、精神境界、对于人生和自然的觉悟的基础之上的。他要继续延伸“化石猎人”足迹,要到全国各地开展古生物科普工作,还要参加各类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活动……当然了,古生物化石收集和研究是他的最爱,“左山岭”是他的网名,翻山越岭去寻觅远古生命的印迹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左半部分”。爱因斯坦说,“宇宙间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莫言说,“大自然想了解自己,它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人”。现今,众多和唐永刚一样的“化石猎人”已肩负起这个光荣的使命,正趱行在漫漫的求索路上。

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大隐隐于市的“唐氏工作室”,处于闹市而无甚喧嚣,满屋奇石却大音希声;山是由石头堆砌而成,这盛满石头的户牖不正是一座静谧的深山吗?陈继儒在后面还有一句,“读书随处净土”,我略改作“读石随处净土”。静坐“石室”,轻啜茗茶,燕处超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心目间觉洒空灵。

正是大暑时节,烈日炎炎似火烧,灼浪滚滚如蒸烤。我坐在唐永刚的工作室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谈石道艺,吃茶聊天。他娴熟地冲茶洗茶,熟稔地讲茶论禅,笑眯眯地像个弥勒佛。心宽体胖,笑意盈盈,看得出来,唐永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快乐。苦难来了,他自己承受;快乐来了,他与朋友享用。这令我记起贾平凹讲过的一句话,“真朋友是无言的牺牲,如茶如烟”。我来个狗尾续貂,后面再加上“如石”两字,即是“如茶如烟如石”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