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书忠的头像

马书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30
分享

马家茄子


 

民以食为天,对平民来说吃饭就是天大的事,天天要吃,而且是一天吃三顿,有时候吃饭都吃烦了,所以,生活得变个花样的过,这也许就是林语堂所说的《生活的艺术》。

吃饭的确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我问妻子今天吃什么?最让我不可捉摸的答案就是:不知道!有时候我问妻子昨天上午吃的啥饭?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答案就是:忘记了!

我喜欢做菜,却不喜欢洗锅。虽然都是体力劳动,但是做菜的过程充满了诱惑,具有艺术创作性;而洗锅是享受之后的劳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像是打了胜仗之后收拾战场,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

众口难调,例如一个土豆,喜欢原汁原味的可以蒸着吃,喜欢川味的可以吃酸辣土豆丝,喜欢重口味的可以吃土豆烧牛肉,喜欢民族风味的可以吃干锅土豆片,这就是生活的质感和区别。

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茄子可吃,茄子的做法吃法很多,有酱爆茄子、蒜泥茄子、素炒茄子、肉末茄子、鱼香茄子、红烧茄子、生煎茄子等等,不同的茄子有同一的做法,同一的茄子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人做出来的风味各有不同,只要有特色,怎样做都好吃。

《大业拾遗录》中记载,隋炀帝杨广偏爱茄子,有一次让御厨做了茄子宴,请几位重臣畅饮,席间有人夸赞茄子:“味美如酪酥,香润似脂膏,食色像玛瑙。”隋炀帝十分赞赏,茄子便有“酪酥”的美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菜首先要买菜,食材要亲自去买,挑选的多了,就知道哪种菜品是胃口最需要的,就像似找对象,长相漂亮的不一定好吃,好吃的不一定漂亮,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做红烧茄子,紫皮长茄子为下品,紫皮的圆茄子为中品,绿皮圆茄子为上品!把洗净的茄子切成滚刀块,或者是切成不厚不薄的片,薄而易烂,厚而易生,然后一分为二,成扇贝状备用。泄露一个小秘密,茄子的盖子不要扔掉,和茄子一块烧上吃,别有一番风味在舌尖。

做菜是一门手艺,好吃的菜做工都比较复杂,虽然制作过程有点复杂,但火候的把握则最见功夫。过油炸茄子是关键的一步,制作上颇有技巧,决定着菜品的口感和色相。茄子绵软,容易吸油,先要准备2个碗,一个碗盛面粉,另一个碗调料汁,放温水、精盐、蛋液、料酒、十三香、玉米淀粉等,胡麻油烧至七层热,油温过高易煳,油温过低易腻,先蘸面粉,再蘸料汁,裹着茄子,上下翻滚,熟而不焦,两面金黄,仿佛穿了一件金色的外套。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剩下的程序就是烹饪。炒勺放少许油烧至八层热,放青椒、蒜瓣、白葱、生姜爆香,放番茄丁翻炒出汁,再放炸好的茄子,像大厨那样颠两下勺子,调入白糖、生抽、蚝油、白胡椒粉,切记不要放醋,倒入开水淹没茄子焖3分钟,快出锅时调入食盐和鸡精,一盘美味佳肴就可以上桌了。

国人的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此菜的妙处是从外观上看不出来是茄子,颜色白中透红、青中透绿;口感糯糯的、软软的、嫩嫩的、香香的;味道咸中带甜,油而不腻,酸中微辣,入口即化,适合老人和孩子。即可拌面,又可下饭,更能就酒,余味无穷,其味之美只可品尝、不可言传。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上述茄子的做法,是我在学习老岳父做油焖茄子和河南老家生煎茄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综合研发的一道家常菜,是我家的秘方菜,也是我家的看家菜,更是我的拿手菜。这道菜的秘诀:一是适当多放蒜片,靠蒜提香;二是多放白糖,靠甜提鲜;三是胡椒粉适量,靠椒提味。我曾多次把做菜工序不厌其烦、细致入微、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朋友,也曾数次招待朋友,皆唇齿留香、赞不绝口。

诗歌和书法被称为“宋代四大家”的黄庭坚最爱吃茄子,他有感于友人赠送的茄子,赋诗《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其中一首诗赞美道:藜藿盘中生精神,珍蔬长蒂色胜银。朝来盐醯饱滋味,已觉瓜瓠漫轮囷。可见茄子不但是蔬菜中的珍品,而且是一种精神食粮了。

好马配好鞍,好菜配好名。为此召开了家庭专题会议,研究菜名的问题。妻子建议取名红烧茄子,但和书上菜谱的名字重叠;女儿建议取名油焖茄夹,但亮点不够鲜明;最后一致同意我的提议,命名为马家茄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