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墩子的头像

竹墩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1
分享

竹镇小吃(四篇)

“五一”劳动节和几个同学聚会,不经意间聊起了家乡的小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着小吃的话题,情不自禁地抒发起对家乡的思念来。于是,就有了以下几段拙文。

四季粽

在竹镇老街住过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吆喝声记忆犹新。这一声吆喝,至今想来还是那么香甜,还是那么让人留念。

从我记事起,每天下午2点钟以后,有一种声音就会由远及近的慢慢传来,“粽子嘞,热粽子……”

于是,“嘴馋”的街坊纷纷拿着不大的碗,向着吆喝声兴冲冲地迎上去,生怕去迟了失了口福。竹镇是一座古镇,过去又是一个水陆码头,文化内函深厚,而食文化就是这深厚内函当中的重要一环。

喊吆喝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她右手挽着一只竹把木桶,左手拎着一只竹篮,竹篮里放着一些干净的碗,和老式罐头瓶装着的白糖。倒是吃粽子的工具很特别,那是用竹子做成的叉子,做法既简单又实用,用现在的话说,很环保。

竹镇老街的路面是用青条石铺成的,街道两边有台阶,高度也就是一块青条石的厚度,大约10厘米多一点。卖粽子妇人因地制宜把台阶当作板凳,选一处干净的地方坐下,把竹把木桶与竹篮在面前摆放好,便开始为街坊们卖粽子。她脸上挂着热情得笑容,展开双手娴熟地剥去粽叶,把一只只莹润的粽子放进一个人的碗里,然后,再为另一个人展开同样的动作。

那时卖粽子的生意特别好,为了让更多的街坊能品尝到清香绵软的粽子,所以,一次只卖3、4只粽子。

竹镇粽子的形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几何形(三角粽),二是拟人形(“小脚”粽)。做粽子生意的一般都是以三角粽为主,因为三角粽工艺相对简单一些。而“小脚”粽工艺相对复杂一些,老街人家通常是在端午节的时候自已动手包扎。

竹镇粽子的材料主要有糯米、芦苇叶、竹衣。如果添加密枣、咸肉、红豆等,就制成了所谓的密枣粽、咸肉粽、红豆粽……

每到下午3、4点钟,如果卖粽子的吆喝没有出现,老街坊们就会觉得缺少了什么。于是,就会相互询问,卖粽子的怎么没来?然后,就会有热情好事的街坊去卖粽子人家探个究竟。

“粽子嘞,热粽子……”这句香甜的吆喝,已成为了竹镇老街坊们生活当中一首悦耳动听的歌谣。

糖水荸荠

四、五月间,竹镇的梅雨季节还未到来。这时候,天干地燥,人的内火也随之不断上升,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此时,有一种天然植物最懂人的心事。它适时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平衡与和谐。它就是荸荠,俗名叫马蹄。

一说起荸荠,一般人都知道它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并且,大人小孩都喜欢这种食物。至于荸荠的烹制方法,凡是会干家务活的都知道一二。在竹镇人看来,食用荸荠的最佳方法就是糖水荸荠。

竹镇人吃糖水荸荠有讲究,喜欢买煮孰的吃。我善意的将此称之为“毛病”,竹镇老街人大都有这个“毛病”。

晚茶时分,一副挑子从王家巷口进入了老街。挑担的是一个脸上乏着笑意的中年男人,挑子在他的肩上微微起舞。

这副挑子很特别,仿佛就是一个会移动的微缩灶台。挑子一头放着能烧火的炉灶,上面固定着一只老式的铁锅,即使在行进中依然可以把炉火烧的旺旺,依然可以让煨着的荸荠在锅里上下翻腾。挑子另一头放着碗柜,碗柜有上下几层,整齐而干净的摆放着磁碗和汤匙。

“荸…荠嘞,糖水荸荠……”挑担人一路走来一路吆喝,他把第一个荸字拖了长音,听起来就象唱歌,引得孩童们跟在后面奔跑嘻戏,像是过节一样乐呵。

糖水荸荠挑子停在了老街金家巷口。这时,从炉膛里冒出的缕缕青烟,和滚锅里串出的缕缕热气,把围在周围的孩童们垂涎的直咽口水。孩童们实在抵挡不住食欲的诱惑,一溜烟地跑回家,欢蹦乱跳地拽来了大人。当一碗一碗糖水荸荠递到各人手上的时候,大伙那美滋滋的表情就甭提了。

其实,糖水荸荠很简单,家家会做。但家里煮的总感觉不如买的好吃。所以,竹镇老街人喜欢买着吃。

我觉得,老街人在意的是感觉,注重的是氛围。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快乐的心情,一种向好的心态。这是可以的,一点不过分。

香干臭干

旧时,竹镇是水陆码头,也是方园百里的大集市。走南闯北的人总喜欢在此地逗留一番歇歇脚。

竹镇集除了市面大以外,也不乏小桥流水、寻常巷佰、大户高墙、田园风光、山川景致和寺庙香火。但竹镇集最留人的地方还是淳厚的民风。

淳厚的竹镇集,不仅要把人留下来,还要让留下来的人住的舒畅,吃的舒心。于是,竹镇小吃又催生出了一样可以带着走的美味---香干臭干。

那时,香干臭干是边走边卖的。只见叫卖的伙计把放着香干臭干的扁子顶在头顶,一边走,一边摇铃,一边吆喝,一边卖。

如果是顺风,老远就能闻到香干臭干诱人的香味。并且,这东西物美价廉,口感好,能下酒,特别受过路客的欢迎。

我最记得有一个身材细长的小伙计,17、18的年龄,模样也长得好。他老兄顶扁子叫卖的样子,用现在的话说叫帅呆了。

从他嘴里喊出的吆喝,也那么诱惑人。“香…干,闻着臭吃着香;香…干臭…干,快来卖快来尝……”

我那时虽然还小,但至今印象依然深刻。我常常是在对这声悦耳吆喝的回味中,进入甜甜的梦乡。“香…干臭…干,闻着臭吃着香;香…干臭…干,快来卖快来尝……”

桂花甜藕

早春时节,虽然风还有些凉意,但阳光已然开始热烈。这时候只要你去过竹镇,就一定会对这样一种小吃留连。

在我印象中,竹镇虽然地处北山区,但却从来不缺水,倒是水涝偶尔会让竹镇人烦劳。如果没有水,竹镇怎么够资格号称“水陆码头”呢。所以,旧时的竹镇因水而美,水是竹镇的灵魂。

当时,竹镇有三多:荒野湿地多,农家水塘多,小沟小渠多。我小的时候,暑假经常去农村外婆家玩,最让家人放心不下的就是水。于是,家人总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偷着下塘玩水,并且用水塘里有水猫子专拽小孩子之类的话吓唬我。尽管这样,我还是经常偷着跟大孩子下塘玩水。

那时,农村水塘挺好玩的。水塘里最让我惦记的有两样东西,一是荷藕,二是菱角,还有鸡头米之类的。关于这几样东西,我那个大不了几岁的小舅会经常采给我吃。每回我从乡下回街上,小舅总要下塘采好些菱角和藕让我带回家吃。

不过,吃藕有吃藕的方法,方法不同,感觉就不同。

竹镇老街做藕做的最好的,是老街西头的一户人家。姓什么呢,记不起来了。他家做的藕,老街坊人人爱吃。

后来,在老街坊们的鼓动下,他家便干起了卖藕的营生。老街坊们给他家做的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桂花甜藕。

他家经营的方式,依然选择了流动挑子,颇有点货朗的味道。挑子的式样及功能,与前面在糖水荸荠中提到的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把切藕的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