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墩子的头像

竹墩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3
分享

正道沧桑

今天,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六合的雨下的并不大。我出门较早,穿过小区的浓荫,晶凉的雨滴落在脸上,有一股惬意升起在心头。我马上要去的方向还是竹镇,就请你随着我的节奏向快乐出发吧!

车过盘山,雨忽然大了起来。望着水气蒸腾的山林,浓浓雾幔平添了山色的叠嶂层峦。我热爱竹镇的山林,盘山就是我的“初恋”。学龄前,我曾心血来潮,开始了对盘山的孜孜“追求”。那是一次心旌摇动的寻访,也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沮丧。但,始终是铭心刻骨。长大后,哪一回回竹镇不是首先看到她!盘山,你是竹镇的门户,更是竹镇的屏嶂。

关于那次寻访,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叙述:

“春天的竹镇,一派生意盎然。春风带着花香,拂拭着秀美的山川大地,田野坡地翠绿一遍。春风就象姑娘细嫩的小手,甜美的轻抚着我们年少的面庞。大伙的脸红扑扑地,眼睛里透着火一样的激情,憧憬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公路上,老远就能瞧见我们这一群骑车的少豹子,手舞足蹈,神采飞扬的神情。等我们飞驰而过,公路上便留下了一连串幸福的歌声与笑声,“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八盘山,这座山是竹镇的名胜。相传它是由上仙的八个金盘演变而来。据说当年秦始皇赶山填海,都未能撼动它半步......”

“后来,我们此行的目的并没有完成,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其中一个人的脚踏车发生了故障,车链条断了......”

那次,在回来的路上,我那骑脚踏车的小表哥因避让行人,一惊慌把我摔了个跟头,而他自己反倒没事,但我不怪他。当时,尽管我头上鼓了一个“小包”,但我忍着没哭。不仅如此,我还在长辈面前为他开脱呢......

后来,在“火红”的6O年代末,和“激情”的7O年代初,我终于有机会与盘山相会。这里,我就说说读小学的这一次吧。

现在的学生都有“春游”经历,而我们那时候的“春游”,是与当时的国际环境紧密结合的。我记得好象叫“行军”或“拉练”啥的,中间穿插一些“抓特务”等游戏活动。那时候,我们从小就培养“斗争”意识,用现在的话讲叫“血性”。当时,我们最喜欢的一幅宣传画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以为,这幅宣传画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必须的,甚至是很给力的。

那时,我们对盘山的认识始终是神秘的。比如说,盘山上有刺猬、山鸡子(小螃蟹)、野鸡、野兔、大蟒蛇等。还有一个传说,盘山有神仙磨“金豆子”......这些景象非常诱惑人,增添了我们对这座“神山”的渴望。

盘山上的树木,大多以刺槐为主。槐树叶还是做“蚊香”的好材料。因此,当年不少竹镇老街人还以此为生呢。于是,上盘山采槐树叶成了一些家庭改变经济困难的一种谋生手段。我的母亲也参与过这项劳作,她是一个既顾家又能吃苦的人。

采槐树叶,一般都是在夏天“六月心”登山。那时节,烈日当空,暑热难挡,加上林密涡风,因此,整个人会汗流夹背,身上的衣服前后都已经湿透。一不小心还要忍受槐刺的刺痛,这滋味着实不好受。但母亲硬是与其他那些人一样,采好了槐树叶,又背下了山。然后,还要背回家晒干,再送到收购站换钱......写到此,我已不想进一步叙述了,心疼!

采槐树叶,是我对盘山钟爱的原因之一。这其中也包含着我对母亲的一种敬仰。但盘山的好处在于,她不仅给予了父辈们辛劳的收获,也给予了我们童年的欢乐。

那时候,听表哥说,盘山上山鸡子很多。后来,竹镇人还为此琢磨出了几道“名菜”。比如:水煮山鸡子、红烧山鸡子、面溜山鸡子等,这些我都是很爱吃的。那时,街上经常有人半夜上山捉山鸡子,据说山鸡子多到每块石头一翻能有好几个。

但是,尽管山鸡子是山珍美味,但若吃多了胃就不舒服了,必竟它是大凉的。到了现在,对山鸡子的认识也深刻起来。据专家分析,山鸡子腮里含有一种寄生“肺吸虫”。因此,为了健康,这个“美味”还是少碰为好。但不管怎么讲,这终究是盘山灵动的魅力源。还有......

公路上,长长的队伍朝气蓬勃的前进着。我们每个学生的后面,都背着一个不大的“背包”。“背包”是用幼儿时期用过的“包被子”捆扎的,捆的四方四正。同时,我们还斜背着一黄色帆布包。也就是平常上学用的书包,但也不是每个都一样。那年月,黄色帆布包也是一件时髦货。因为,解放军叔叔也背这个包呢。

从山下登上山顶,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还是挺费力气的,有的在半山腰就爬不动了。我当时还行,感觉心中有一股“力量”支撑着,这股力量大概就是我对盘山的无比向往吧。期间,有的同学捉到了“特务”。所谓“特务”,就是事先放在半山腰草丛中,写有坏蛋名字的小纸条。而捉到“特务”的都是比我们大的同学,他(她)们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4号的早晨,刚六点钟,手机就把我叫醒了。其实,我本不喜欢起早,但这次我也没太大的抗拒。因为,几个朋友鼓捣我去的方向,就是我热爱的家乡--竹镇。除此,还有哪个地方能让我放不下吗?今天,国庆节的第四天,情绪继续亢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竹镇就是我的“青梅”和“竹马”。竹镇人的感情是淳厚的,乡里乡亲从来就是我们感情中难舍的情怀。整个一个老街,哪家发生“什么事”我们不知道?所谓的竹“疯子”,就是竹镇人的性格。这包含着一种热忱,关切,与友善。

与我同来的几个朋友去钓鱼了,但我是不屑的,倒不是别的,是因为没有那份闲情雅志,急性子呗。他们和我同属“牛”,但我们可不是“土牛”哦,呵呵。 我们经受过共和国阳光雨露的洗礼,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快乐一代人。毫无疑问,我们也都是在“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故事……”长大的那一辈。我们经历过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过程。因此,我们是幸福的!

应约,中午与几个老乡吃饭。其中,有个几十年未见的。但见面的场景是平淡的,并没有影视剧中的夸张镜头。拥抱?泪流满面?都没有!对于咱老百姓,这都不真实。我们就喜欢在一起喝酒,聊天,捣臭。然后,狼狈……

今天很热,气温高的离谱。都到十月了,苍天咋还这么“骚”呢?哈哈,时代变了!大千世界可不就这么样了吗。美国求助了,中国坚定了!

想起毛主席当年曾引用的《红楼梦》中的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哈哈……世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靠霸凌是行不通的,我们不吃这一套!

十月“火热”的天气,仿佛是要激励着中华儿女,向着复兴的康庄大道昂首阔步,勇敢冲刺。冲刺,历来都是大汗淋漓;冲刺,必须要排山倒海。

送走了几个来竹镇钓鱼的朋友,但没看见他们有多少“战利品”。至此,我似乎有点“幸灾乐祸”。这里,我调侃一下。当今,鱼们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是“转基因”的诱饵,那就更不好使了。鱼说:滚一边去,我是不会上当的。因为,我要繁衍生存下去!

朋友们回六合了,我也就轻松了。今晚还有个同学聚会,反正时间尚早。于是,就在周围慢慢溜达起来。

中午就餐的饭店,是朋友的侄子经营的。这里原是“竹镇苏皖农贸大市场”地界,尽管这块招牌现在还立在那。当时,这个敞开式的农贸大市场,规摸是南京江北地区最大的。

后来,在2000年左右,随着房地产的兴起,这个大市场发生了一次轰然转身。仿佛一夜之间,这里树起了一排排楼房,一个崭新的居民小区诞生了,开启了竹镇人居住的新面貌。

虽然,居民小区的诞生,占据了大市场一半的面积,但这里依旧是竹镇人、外地人,农产品的交易场所,他还是那个“竹镇苏皖农贸大市场”。

约在三四年前,这里又发生了一次蜕变,也可以讲是一次华丽的变身。它由过去敞开式的交易格局,变成了既有照明又有电扇的封闭结构。从此,竹镇人的“一日三餐”就完全摆脱了天气的影响。苏皖两省的边贸也产生了全新的变化。

在大市场的北门,我遇到一个熟人,他告诉我,是来帮六合同事买“萝卜响”的。所谓“萝卜响”又叫“萝卜条”,但竹镇人喜欢叫“萝卜响”。关于“萝卜响”,我以前也帮同事代买过。

竹镇的“萝卜响”小有名气。若论哪家做的地道,我个人觉得,就是大市场北门的赵家做的最棒。赵家是扬州人手艺,扬州酱菜天下驰名。算起来,赵家现在经营酱菜的已是第三代了,但依旧还能得到竹镇人的认可。

这里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只是共和国日新月异画卷中的沧海一粟。如果说,“竹镇苏皖农贸大市场”给我的感觉是变化,那赵家第三代人经营的酱菜秉持的就是传承。面貌可以改变,品质必须坚守!

雨,一直在下,而且势头挺猛。上午,从我经过盘山回到竹镇,雨便没停过。听见街坊们议论,天太干了,下的好。此刻,我的思绪依然牵挂着盘山。想起之前,盘山一次次的开山炸石......每次路过,泪水便情不自禁地涌满眼眶。这是苦涩的泪水,一次都嫌多。

现在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日,盘山已掸去了灰尘,重归于安宁,在她的周边已是绿茵繁茂。山顶上,那昔日的风光又悄然而至。正所谓:你保护了自然,自然就会回馈你!此刻,我想到了毛主席豪情万丈的诗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盘山,你依然如往昔般让我心潮澎湃,你依然是我心底神奇的爱恋。虽然,你经历过“地动山摇”,但你的顽强能撼天地。你硬朗的身姿,你慈祥的面傍,你宽厚的胸膛,永远都是家乡人的牵盼!

今年春上,一次偶然的出行,我为你拍下了一幅“盘山夕照”。夕阳下,你悠然安卧在北山区的大地上,像个神态雍容,制祥万方的女神。

盘山,这是我与你的约定,我爱你!

2021.10.7写于竹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