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木石的头像

木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8
分享

月照中秋

中秋节,最美的时候在夜晚。多数时候天气是晴朗的,一盘圆月早早地挂在天边,天空便成了一个青玉色的穹顶,离月亮远的地方,便有闪闪烁烁的群星,像眼睛被风吹上在那儿眨呀眨着闪烁不定;而这时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的山泉从两山的夹缝中欢快地迎接着令人神奇、遐思的一轮圆月,于是,月亮就有了行动,原本幽暗的山谷中就青光四溢了;至于乡间庭院,月亮在树影婆娑中碎了一地,明明暗暗的斑影如同一块巨大的舞台布景,将众人围坐的小土坪变得幽深、梦幻,月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茶香在祭台上泛起,月亮款款地悄然溜进了房间,一开始在墙上,慢慢地到了床边,最后就掉在地上了……

八月中秋赏月色,其实,又何止是月色呢?

我记得幼时过中秋节,一到晚上一群孩子便早早在堂屋前的土坪里摆上凳子,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等着祖父母“祭月”之后分食祭品——那些早就引得垂涎欲滴的月饼、瓜果。那时候大家都穷,月饼、瓜果自然都是稀罕物,平日里根本难得一见,为了祭月,祖父母们也是早早准备,而且,还要防备被孩子偷吃,锁大衣柜的铜钥匙就老是东藏西藏,有时候藏到连自己都找不着;二是听大人们讲故事,尽管这些故事都是年年重复的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等,可是,我们听来还是饶有兴味。

有一年中秋夜,我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却用脸盆端来一盆水放坪里,水中还有一面小镜子,我们凑过去看时,神奇的事儿出现了,整个脸盆里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由鲜红、翠蓝、金黄等组成的大月亮。我调皮地用手指去搅动水面,月亮立即就跑开,等到水面平静,月亮又上来了。一时之间,我快乐地在脸盆里戏弄五颜六色的水月,同时我也疑惑不解,便问父亲:

“爸爸,为什么月亮在脸盆里是五颜六色的?”

爸爸说:“是光的折射。”

我听不懂折射这个词,还是满脸狐疑。

“那池塘里的月亮为什么跟天上的一样呢?”

“那是因为池塘里没有镜子,不能进行反射。我们的脸盆里有镜子,镜子反射造成了光的折射……哎,这是一个物理现象,等你长大了读中学了就会知道怎么回事啦!现在你把镜子拿走试试,看看脸盆里的月亮是不是跟天上的一样?”

天上的月亮落到了脸盆里,那是一轮高洁的明月,背景是暗蓝色。我突然发现月亮里面有一团像树木一样的阴影,仔细看树下还有一个人型的暗影,“爸爸,你快来看,月亮里有一棵树,还有一个人蹲在树下呢!”

父亲突然开怀大笑,说:“那是吴刚在砍梭罗树呢!”(萍乡神话故事中民间土话这样讲,实际是桂花树。)

“那吴刚为什么要砍梭罗树呢?”

父亲便把伯父在讲“嫦娥奔月”故事中缺少吴刚砍梭罗树的那一段讲给我听。原来吴刚和嫦娥相爱,被玉皇大帝发现后就罚吴刚去砍梭罗树,这棵梭罗树有个奇特的地方,就是砍掉一寸它马上长一寸,永远也砍不倒。可是,玉皇大帝要求吴刚必须在砍倒梭罗树之后才能跟嫦娥见面,为了爱情,吴刚一百年,一千年,持之以恒不断地砍伐这棵神树。

他这样年年月月地砍不累吗?我的心中突然有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

月照中秋的夜,随着露珠儿在林子间稀稀落落发出掉落的声音,体肤已经感觉到了白露的清寒。祭月的月饼、柚子、花生、瓜果在大人们的分配下,我们便扯上自己的衣襟宝贝似的蔸着,那小块月饼是这类食物中最珍贵的,都舍不得一口吞下,只是轻轻地掀下一小块饼皮放在嘴里,再掰下极小的一块带有冰糖的饼,就算尝试了今年的月饼了;接着就是对付那些花生、瓜果了,一时,就有许多小嘴发出“吱呀吱呀”的咀嚼的声音;土坪边燃烧的香火随着夜的加深渐渐熄灭,倦意也就袭上了每一个人,在父母的吆喝下我们回屋躺在床上。玉盘一样的月亮被我们遗弃了,它孤独地挂在西天边际,寂寥的清辉仍在毫不吝啬地挥洒。我注视着墙上的光辉,忽然生出了一种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情绪,一粒求知的种子开始在心中迸出了成长的冲动,我急切想知道镜子在水中为何能将大月亮变得五颜六色?玉皇大帝为什么会这么坏,他为什么要这样去戏弄吴刚……等到娶妻生子我才明白,自古以来在这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的中秋之夜,无论是贵为天子的皇帝登月坛以秋夕月,还是王公贵族在水榭亭台执樽赏月,无论是举杯邀明月的文人雅士,还是民间的祭月,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浩荡,充满遐思,充满希冀。赏月也好,祭月也罢,当月亮照耀我们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了。那天上的月亮不也是心中的月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有时候,只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罢了。这世间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能放散着月的光明,仍然能感知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多数的时候,都是依着自己的意愿,或者想象,对人生、对生命、对未来、对归宿做出种种的预想,并不像月亮那样用光明去知觉自己。

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秋节之夜,秦可卿在大观园赏月时对众人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曹雪芹以月喻事,以乐景写悲情,让人隐约看到红楼衰、散、悲、辱的序幕悄悄拉开。还是中秋之夜,甄士隐踏着月色去邀请贾雨村酌酒赏月,贾雨村当时正在吟诗,甄士隐听了,便夸赞贾雨村“真抱负不浅也!”接下来,贾雨村和甄士隐两人对饮。贾雨村趁着酒兴,又吟出一首中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说是赏月,实际将贾雨村这种政客野心勃勃的内心世界于中秋月夜表现得一览无余。他本是“诗书仕宦之族”,只因家势败落,才落魄潦倒。可是,他不甘心“久居人下”,即便是在中秋赏月之时也不忘将追求功名利禄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要通过“天下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来实现他赤裸裸的政治野心。直到最后他穷愁末路,寄居在葫芦庙里,仍旧终日念念不忘“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天盼望能有“飞黄腾达”的好时机到来,心中时时藏着升官发财的月亮。

在《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中秋月夜,比如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之夜,史湘云与林黛玉在一起联诗。清辉如水的月色,林黛玉忽然有寄人篱下之感,心怀忧伤,自去凭栏俯首垂泪。湘云过去宽慰她:“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此时,池中一轮水月与天空一轮皓月上下争辉,宛如置身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池面粼粼,皱碧铺纹。湘云、黛玉两个美丽而才华过人的姑娘,一面赏月,一面想到各自不同的生活轨迹和未来的归宿,不由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句子。明月之下,人生无常啊!

在《红楼梦》里,中秋之夜,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既美好、清亮、恬静,又隐隐透露着人世的忧伤和悲凉,月照中秋,照的也是人生啊,他们不都是月中人吗?

再来看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他借赏月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以及源自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和艺术家内心长期沉淀的忧患情怀。北宋汴京,烟雨如织,月照中秋,米芾天真烂漫,狂颠神游,得意时,心手皆忘,褒贬时,自在天外。他要做一个天真的词人,像深山的沙弥书童一样,喝酒,看花,拜石称兄。在北宋那个特殊的时代,以米芾“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的脾气,倒也是人生的一种圆满,狂颠不过是他的外在形象,其心月仍然能散发着艺术的光辉。

今天,又是一年的中秋节,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依着时序早早地挂在天边,月照中秋,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阴晴圆缺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光芒照耀深邃的苍穹与广袤的大地,也一如既往恒久地接受着世人亘古的虔诚和膜拜。今夜,谁在讲述那些千古不变的故事,谁在弹拨幽雅的琴弦,花间月下,谁在独酌瓻浆一壶,相期在缥缈的云汉;风清露白的中宵,谁在空闻凄清的雁声?那一轮明净如水的圆月啊,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从水韵流觞的江南到苍茫辽阔的塞北大漠,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侯清风,又静待白云,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和大地。我们尽情地欣赏,尽情地做着许多幽思飘渺的想象,甚至,还会生出许多感伤和愁叹,然而,可曾注意过自己心中的月吗?做着月亮的人,可曾想过自己的光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