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歌的头像

牧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4
分享

找小猪——姐弟之间的“梗”(二)

记得是在我十岁左右的样子,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老百姓的日子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农闲的冬天,新结婚的年轻人开始流行打新家具,许多有了点余钱的人家,也开始找木匠打一些必要的家具。这年冬天我父母也请了一对木匠师徒来家打几件家具。

冬天室外寒冷,木匠师徒只能在室内,因陋就简地施展手脚,师徒二人破木板、刨方子、凿眼、钉卯榫,忙的不亦乐乎。父亲给倒水、煮午饭、拉家常,一天天乐呵呵的。满地的刨木花子,有一股淡淡的松木清香,很好闻。

那个小木匠,不太爱说话,兴致来了,就唱上一句,“日出嵩山坳———”不知要隔上多长时间,再郑重其事的来上一句,“日出嵩山坳———”唱的蛮有味道。当时正流行电影《少林寺》,这首插曲打动了无数人,可当时没有网络,电视都少有,喜欢这首歌,却没途径学唱,木匠徒弟唱的很好听,他唱的时候,我和弟弟就侧耳倾听,在心里学唱。可是一整天下来,他每次唱都是这一句,后来我们才明白他也许只会这一句,所以当他再唱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偷笑了。

这天吃完早饭很久了,也没见木匠师徒的身影。“你俩看家,我去找小猪啊!”父亲吩咐了我和大弟弟一声,就出门了。找小猪,啥时候丢的?年前杀了年猪,就买回来两头小猪仔,每天我和大弟弟负责喂食,感觉对这一白一黑的两头小猪仔有了感情。我姐弟俩坐不住了,商量之下决定锁上房门也出去找找。

我们姐弟俩顺着小猪可能走的路,找了无数柴草垛,找了无数人家的猪圈,也没见一只小猪仔的踪影。我俩不甘心,尽管已经很疲惫了,我俩依然没放弃,总觉得下一个草垛或下一个猪圈里会有希望。直到黄昏,我俩几乎走遍了小镇的街道,翻遍了所有的猪圈,问遍了所有遇见的人,一无所获,无奈的回家。

回到家。看到两头小猪已经在猪圈里吃饱了,满足地呼呼大睡。木匠师徒二人也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正要离开。父母问我俩干嘛去了,一小天没见人影!“我俩去找小猪了,整个镇子都被我俩找遍了,回来发现小猪已经在猪圈里了。”父亲说:“找小猪?两头小猪仔一直在猪圈里啊!你俩……”父亲突然大笑不已,“我早上说去找小朱,你俩以为是找咱家的小猪吗?我说的是找小木匠,他朱!”被自己蠢哭的我姐弟俩还能说啥?闭嘴!

不过这却留下了一个梗,“又找小猪去啊!”我们常用这句话来互相调侃彼此犯蠢的时候。而当谁只知道某一件事物的某一点,而又反复提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唱上一句“日出嵩山坳———”彼此秒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