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玉梅的头像

张玉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25
分享

缅宁十景:留存心底的永恒经典

明清时期,临翔曾有十大奇特的风物景观,称为缅宁十景。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景观已消失不见,有的景观却变得更加旖旎,但无论如何,缅宁十景,都是留存心底的那份永恒,值得细细的欣赏和慢慢的品味。

鱼越龙门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诗,记述了一个“鱼跃龙门”的故事: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无数黄河鲤鱼千辛万苦游到龙门,拼命一跃,跳过龙门的,就会变成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但只有少之又少的鲤鱼能越过龙门,多数的还是只能留在原地做平凡的鲤鱼,只是额头上留下一块黑斑,证明曾经跳跃龙门的经历。

后来,“鱼跃龙门”的故事比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人们却不知道, 在距临翔城区4公里左右的西河上游,一个俗称跌水河的神秘地段,也有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的景观——鱼跃龙门。

这是号称缅宁第一奇景的自然景观,无数人为它痴迷,为它留恋,为它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那里,又高又窄的河道将河水分为上下两段,上面的河道里有个水流冲出的深潭,人们叫它“龙潭”。从下面看,一级一级的石阶倾斜着向上延伸,最高的石阶上端有如窄窄的天门,人们称为“龙门”。

河水日夜不停地从上面的河道顺石阶飞流而下,把石阶下的河道冲出一个水洞,成群的游鱼汇聚石阶下的水洞中,然后前仆后继地纷纷跃起,在水花四溢中越过龙门,跌入龙潭,在深潭的石窝里尽情嬉戏,缔造出鱼跃龙门的壮美奇观。

龙潭,当地人也称“鱼跳箩”, 因西河水流入水潭,冲出一个像竹箩一样的深潭,每当子午时,常有游鱼跃过石阶上的天门,顺水跌聚于深潭的石窝里而得名。

奇景撩人,当时,这鱼跃龙门的景观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龙潭边也不知印下了多少前来观赏这一奇观的屐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群又一群游鱼聚集在石阶下的水洞中,待子午时分便奋力越过龙门进入龙潭,鱼群这种前仆后继争跃龙门的胜况,据说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曾经有一条白鲤鱼跳过西河的龙门以后,化成一条全身鳞甲雪白如玉的神龙,人称玉龙。玉龙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深得人们的喜爱,大家都争相传颂玉龙的善举,玉龙霎时声名远播,成为善良美好的化身。

玉龙的名声引起北海乌龙的嫉妒,乌龙千方百计设下陷阱打败玉龙并施下魔咒,使玉龙化成一口井里的泉水,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玉龙,把这水井叫做玉龙井。

有了玉龙作榜样,鱼儿们自然做着飞跃龙门,一举成名的努力和美梦,就出现了前仆后继,纷纷争跃龙门的奇特景观。

可越过龙门想化成神龙的鱼群不知,它们使出浑身解数越过了龙门,却没有像玉龙一样变为人人敬仰的神龙,反而在枯水季节成了渔猎者轻而易取的盘中之餐。

跃进龙潭里那些鱼群的命运,让慈悲为怀的一个道长大为感叹,并做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放生”壮举。她出钱雇请石匠将龙潭的石门、石阶凿烂,放走龙潭里的鱼群,也使缅宁号称第一的天然奇景荡然无存。

得以逃生的鱼群或许应该感激道长的救命之恩,可被毁坏的景观该如何为道长自以为是普救众生的行为点赞?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来到当年鱼跃龙门景观的所在地,两岸的青山在夕阳的辉映下有一种温暖而别致的美,窄窄的高高的河道依旧固守在原地,也依稀可辨石阶石门被凿烂后留下的石坎,河水跌宕起伏地从石坎跌落,又蜿蜒盘旋着流向远方。

望着河水流逝的方向,我不禁想起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位集至高无上的活佛、雪域最大的王者、世间最美的情郎为一身的传奇人物,所做的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句中流露出的矛盾而又无奈感慨。

不知道当时那道长是否也有过这种“世间若得双全法,不负鱼儿不负景”的无奈?只是世间若真有不负鱼儿不负景的两全之法那该多好!

但世间没有如果,逝去的已经永远的逝去,留给我们的只有失去之后才懂的深深痛惜和永恒的追忆。

如今,龙潭犹在,石坎犹在,争跃龙门的鱼群却一去不返,只有悠悠的西河水,日日夜夜不停地倾诉着鱼跃龙门的故事,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存在过的鱼跃龙门的传奇景观。

灵泉异派

灵泉异派也称“玉龙双味”,指的是玉龙井水的奇观。

玉龙井位于临翔城南原临沧地区中学旁,井边有一个寺庙叫莲花寺,当时的临沧地区中学建在孔庙也叫大黉宫里。

莲花寺、大黉宫、玉龙井构成当时城南耀眼的景观,最诱人的还是灵泉异派奇观。

在玉龙井底,日夜不停地涌出两股泉水,西边涌出的水清甜可口,据说这就是越过西河龙门的那条玉龙化成的,东边涌出的水略微有点咸涩,两股清澈的泉水混合在一起,竞奇迹般的变得清凉甘甜、爽口无比,味道胜过今日的矿泉水不知多少倍,喝在口里觉得余韵无穷如饮甘露,让人饮而难忘。

这一井两味的奇观天下少有,玉龙井霎时远近闻名,前来汲水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当地人欣喜地称之为灵泉异派,也称“玉龙双味”。

灵泉异派成了当地的一个招牌,提起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远方的人们以一睹它的芳容和喝一口它的甘泉为乐事,生活在它周边的人更是以它为荣,也以它为福祉,它的存在将周边人们的日子滋养得的有滋有味,幸福无比。

我曾在玉龙井旁边的临沧地区中学读了3年初中,也伴随玉龙井度过3年快乐的时光。岁月中不经意的回眸,读中学时看到玉龙井边那人来人往的盛况乃历历在目。

记忆中的玉龙井如一幅古朴简约的画,3米左右的长方形井身,花岗岩石条镶嵌的井栏,井上有青瓦的顶,下面有雕花的粱枋,前面有青色大石块铺就的十多平米的平台,供前来汲水的人放盆和桶,也供前来参观的人们立足观看。

在那最本真的青葱岁月,放学后总喜欢在井边看清澈见底的井水,喜欢听人们汲水时那叮叮当当的水桶碰撞声,喜欢井旁那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更重要的是,玉龙井如一位无私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默默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沧人。学校里的每位老师、每个学生,都喝过玉龙井的水,周边乡亲们的生活和生产更是离不开玉龙井的水,咯吱咯吱的担水声总是在玉龙井边的小径上不停地回响。

玉龙双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奇观,更是延续生命的甘泉。

世事变迁,时光匆匆的步履让多少容颜改变,也让多少美景不在?如今,莲花寺、学校、玉龙井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步行街两旁林立的商住高楼。

漫步街头,品味现代文明城市的繁华之余,是否还会有人轻叹:灵泉异派也好,玉龙双味也罢,这样的奇迹从此留在记忆深处,成为留存心底的那份永恒!

寿山云瑞

寿山指雾龙山,因山脚下的村民都很长寿,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所以称为“寿山”或“福隆山”。

雾龙山是圈内乡境内最高的山峰,跌宕起伏、蜿蜒盘旋、状似蛟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险峻无比的山头上常常云遮雾罩,充满神奇迷离的色彩,所以称“雾龙山”。

据《缅宁县志》记载,寿山“苍然高耸,上通霄汉,下瞰沧江”,“四时云雾凝聚,往来如翔鹤游龙”,甚是壮观。

寿山深藏无数原始天然的景观,峰峦苍翠,风光绮丽,鸟语花香,藤树相缠,集“山、水、草、木、石、花、鸟”为一体,“俊、秀、雄、奇、险”为一身,是人们争相前往的绝好胜地。

在这些景观当中,最诱人的还是寿山云瑞的奇景。

夏末秋初,仰看寿山,云腾雾涌,峰峦沉浮,景色万千,令人叹为观止,雨过天晴时,更是彩虹四起,霞光万丈,宛如在群山峻岭之上披着五彩斑斓的羽衣,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真可谓是云呈祥瑞之色。

这寿山云瑞,是上天的眷顾,在群山之颠,五色云彩铺天盖地而来,光华夺目,在寿山顶上久久不去,让人惊呼大自然之神奇,真不愧为祥瑞之地!

但凡祥瑞之地,从来都倍受世人青睐,所以寿山不但景色迷人,而且是古代战争史上扼守临沧南大门的要冲,更有美丽的传说。

寿山历来为古时战略要地,山顶有许多古战场遗址。1799年拉祜族首领李文明率领起义军与清军会战时的旧营地遗址和旧战壕遗址就在寿山顶上。

据说寿山顶还有个龙潭,苍松翠竹环绕四周,南海龙王路过雾龙山,见这里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回去后就令他的五个儿子到这里修炼。五条小龙来到龙潭水下建起水晶宫。五条龙来了以后,玉带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听说龙潭来了五条龙,就在潭边建起龙王庙祭祀,五龙在此住了一千多年,五龙修炼完毕后,于某年的端午节腾云而去,留下龙潭西面一个长约十余丈的深谷决口,龙潭的水从决口流出后,变成一个无水的干龙潭。干龙潭现在变成了碧草青青的牧场,有关五条龙的种种传说,都只能留在人们茶余饭后的口传言情之中了。

如今登上寿山山顶,传说中的龙塘已难觅踪迹,残存的古战场遗址和历经二百余年沧桑的古战壕仍依稀可辨。

但山上千姿百态的黑褐色磐石,四季如一的苍翠树木和姹紫嫣红的时令花卉依然迷乱人们的眼,更有寿山云瑞的奇景魅惑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寿山如临仙境,流连忘返。

龙峰揽胜

龙峰又叫飞龙峰,指临翔城南5公里处的岩峰山上部,因山峰壁立千仞,峻险异常,且势如飞龙而得名。

飞龙峰与前侧状如凤凰的斑凤山相对,龙飞凤舞,群山连绵,甚是壮美,登临山顶,可以将临沧城一览无余。有诗记载龙峰揽胜的奇观:

龙峰耸秀势飞蟠,石栈层峦纵步难。

孤岭插天云漠漠,悬岩拂月影漫漫。

满城烟景连合阛,百里河山翔凤鸾。

乘兴来游攀绝顶,凭虚直觉日光寒。

鳞次栉比的高楼,比肩接踵的人流,是城市不变的风景,在这样的风景里生活久了,偶尔会有一种熟悉到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如果换一种角度欣赏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自会有不一样的奇迹。

飞龙峰,无疑是验证这种奇迹的最好去处。

登飞龙峰,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欣赏生于斯,长于斯的临沧城,别有一番风味。

来到山脚,仰望飞龙峰,群峰巍峨,高耸入云,真让人有一种望而却步之感。但无限风光历来都在险峰,来到山脚岂有弃之而去之理?

鼓足勇气攀岩而上,越往上爬,山势越陡,有的地方只能手揪树枝前行。但登上山顶,鸟瞰整个临沧城风光时,顿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一种豪迈,勇毅,征服的快感和“一览众山小”的惬意顿涌胸间。

最奇妙的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立于山峰之巅,迎着习习的凉风放眼四望,南面山峦叠嶂尽收眼底,村落寨影,历历在目。北面临沧城尽收眼底,幢幢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以及路上的人流车辆都被夕阳渡上一层金光,自有一种魅惑人心的美,也许会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

置身事外,看着生活中的城市,没有了疲乏和压抑,有的只是无尽的轻松和无垠的遐思。

也许城市里芸芸众生正上演精彩纷呈的故事,而这山巅却没有城市的喧嚣,一如置身世外桃源,让人顿悟,人生不是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忙着终老,还有爱与梦想,诗和远方。

难怪龙峰揽胜会成为缅宁十景之一。

云束玉带

云束玉带也叫旗山玉带,是站在临沧城里就可以远眺到的绮丽景观。

旗山是距离临沧城最近的山峰,南北而贯,延绵数十里,为临沧城的西面屏障,因形状酷似一面飘扬舒展的旗帜而得名。

旗山风景秀丽、景观独特,有旗山玉带、茫茫林海、万级石阶、月牙神井、西文笔塔、瞭望塔等众多景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融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观光休闲、登山探险、探古览胜的绝妙去处。

在旗山众多的风景中,最耀眼的则是云束玉带这道景观。

玉带指缠绕在旗山半山腰的“玉带云”。据史料记载:“宿雨新晴,晓山泼翠,时有白云亘数十里,横悒山半,天然玉带,他山所未有也”。

就因为“他山所未有”,所以云束玉带就成了旗山独一无二的神奇景观,跻身缅宁十大景观之列。

每当夏末秋初甚至是冬天的早上,太阳初升的时候,走在临沧的街道上,抬头西望就可以看见一条汉白玉般的带状云,美丽神奇,柔和似白絮,像一条玉带紧紧缠绕在旗山半山腰,绵延数十里。这条玉带慢慢地伸展,逐渐变浓、变白、变窄、变长,形成了一条雪白无瑕的云带,规整地束在旗山腰间,这就是云束玉带的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巧手,把玉带作了一番匠心独具的加工,使它忽而变为万朵雪连,忽而又象柳絮梨花,轻盈地满山飞散,从小到大,从浓到淡,直到无影无综的消失在碧蓝碧蓝的晴空。

连绵起伏的伟岸旗山,系上了这条玉带,显得更加苍翠和壮丽,也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神奇,凡是领略过云束玉带之美的人,都赞叹不止,那种绝妙的感受难以用语言叙述。

关于旗山玉带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清代初期,缅宁有一个爱兰成僻的文人王兰,靠为人写家书和对联收取几文薄钱度日。闲暇之余,就爱寻兰、种兰、买兰,整个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馨香馥郁甚是迷人。如果遇到卖好兰花的人,王兰必倾其所有甚至叩头出血以求之,乡邻们都戏称他为 “兰痴”。

一天,王兰在旗山半山腰采到一株异香扑鼻的兰花,爱若至宝地捧回家中,种在卧室的案头上百般呵护,遇到高兴或忧烦之事都要向兰花倾诉,仿佛好友一般。那兰花也似知己一般,年年开放,楚楚动人,用雅致的花朵和清幽的香气回报王兰的倾心呵护。有倾慕兰花者闻声前来购买,王兰虽一贫如洗,但任凭购兰者出多少钱他都舍不得出卖这株兰花。

一日午睡,王兰在梦中忽见从兰花中飘出一个天仙般的女子,着一身绿色长裙,腰系一条白色长纱。对王兰说道“君爱兰之心使小女子深感欣慰,而君家境甚贫,应以兰养兰,让邻里睹兰花之芳容,闻兰花之悠香,这才是养兰之大成者。”女子还说:“小女乃旗山山神之女,因被你爱兰之心感动,就变成一株兰花来感谢你爱兰的一片至诚至善之心。然家父今被玉帝调往无量山任山神,小女子也将随父前往无量山。今后每到秋冬之晨,当有白云环绕山腰之时,那就是我回来看你来了。”说完飘然而去。

王兰惊醒后看看案头,兰去盆空,不禁伤感万分。再仔细回味梦中丽人所说的话,深感以兰养兰言之有理,便将所栽兰花分盆出售,对无钱购买而又确实爱兰者王兰也拱手相赠。从此,王兰靠卖兰花日子逐渐富足起来,娶妻生子,尽享天伦之乐。 

每到秋冬的早晨,王兰都会看见一片带状的白云,围绕在旗山山腰之中,宛如轻纱,随风上下舞动,宛若还系在绿衣仙女腰上,奇丽无比,这就是今日所说的旗山上云束玉带的景观。

远观旗山玉带奇妙无穷,登上旗山到玉带云的中间欣赏云束玉带的景观,那又是另一种品味。

身边和脚下的云雾在阳光辉映下,决不只是单一的白颜色,而变成风情万种、色彩斑斓的五彩祥云了。围绕在你身边流动着的五彩雾气,会让你产生飞升起来的感觉,让你不由自主地感到原来自己似乎在驾着五彩祥云的车驾,游视着脚下的千山万水、人间万物。会让你顿悟那只有在神话小说中,才能体味到‘得道成仙’的滋味原来如此竟是这般的奇异。

五老祥辉

五老祥辉又名“五老夕照”,是人们远眺五老山,在夕阳余晖照耀下霞云尽染光彩夺目的美妙景致。

五老山因五峰并列,形态酷似五位老人坐而论道而得名,位于临翔区城郊25公里处,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2583米,山峰险峭、奇石林立、密林如海、流泉飞瀑、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天然奇景,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五老飞瀑、情人谷、鹿恋湖、金竹林大叠水和五峰亭等,不愧险、奇、秀、幽等美学特征的赞誉,是大自然赋予临翔的不可多得的旅游佳境,五老祥辉更是众多佳境中的一绝。

有远眺“五老夕照”壮美景色的诗云:

传说五老是神仙,化作奇峰躜在天。

不似娇娃施粉黛,夕辉造就美容颜。

这五老祥辉确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五老山原是五个修道老人,他们分别来自版纳、思茅、耿马、双江、云州五个地方。因为气候炎热,妖魔趁机放出毒蛇、蝎子、蚂蝗、毒蝇、疟蚊等传播瘟疫,吞噬这五个地方人们的生命。“土地公公”说:“若要得到降温除魔、济世救人”的良策,须到缅宁大雪山脚下采清凉之真气,甘美之净水修成正果,方可降温解毒除尽妖魔。”五位老人为普救众生,欣然来到大雪山脚下修炼。经过修炼,他们得道成仙,救了家乡之人,五位仙人留恋这片神奇的土地,盘腿而坐化为五座巍巍山峦,名曰:“老五山”。

凡是沾了仙气与传说的山,自然气度不凡,神秘无比,五老山也不例外。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探游五老山都会有妙不可言的独特享受,赞美五老山风光的好词丽句更是层出不穷,五老山成为人人向往的神秘境地,最魅惑人心的当数五老祥辉的奇观了。

夕阳西下之时,远眺五老山,霞光返照,层林生辉,簇簇团团的金色云海上下翻腾,如波涛汹涌,五老山各峰尖若隐若现,犹如仙境一般,云海流动变幻异常,神奇迷离,不可莫测。

而五老山,被夕阳渡上熠熠金光也好,五彩瑞云满身也罢,都巍然挺立,恰似五位垂眉入定的老者,揽风偎霞,餐露拂云,静悟天象,淡看红尘……

就这样,五老祥辉,一种风景,一种形象,一种禅定,幻化在力与美的光芒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缅宁十景之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云岩古洞

云岩古洞指临沧城南岩峰山中的石洞寺,一个充满传说的地方,一个能把你带入幽深的历史苍茫和无尽幽思的地方。

据《缅宁县志》记载:“在城南九里许岩峰山畔,有天然石洞十余硐,内宽广,有石床、石凳。宛若天生,无雕琢痕迹,游憩其间者,多留恋不忍葱去云。”

隔世的文字越过岁月的尘烟,携着远古的诗意回响在心头,似乎有几分飘渺的陌生,又有几分似曾相识的熟悉,隐隐藏匿着古今情怀碰撞发出的心意相通。在这微妙的共鸣里,在辽远而苍茫的岁月中,循着这寥寥数字的记载,让我们为一幅古洞的场景以及“不忍葱去”的观景慨叹。

云岩古洞在岩峰山的半山腰,14个洞穴相连,人们叫它叫14洞。宽敞的洞里供有菩萨,石床、石凳齐全。洞外古木参天,绿荫蔽日,盛夏酷暑,凉意宜人,若钻到洞里面避暑纳凉,或坐或卧,惬意得“神仙不换”。洼地里水流潺潺,沿溪穿石,如歌如弦。捧溪而饮,甘贻适意,似调糖蜜。

石洞外建有一寺,名石洞寺,这石洞寺的由来源于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天上贬下一条青龙,贬到凡间的青龙就藏身在岩峰山的石洞中,继续在人间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一天,青龙兴风作浪,引大水冲毁良田、房屋,也掠走无数人和牲畜,人们原本安居乐业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天上的一位菩萨下到凡间,奋不顾身地斩杀了这条作恶多端的孽龙,使石洞周边的百姓重回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了报答菩萨的恩情,人们于清朝光绪年间捐资在石洞外修建了一座寺庙,同时将石洞整修一番,供上菩萨塑像,将十四洞改为石洞寺。从此,每年的香火会,赴这里焚香祈祷者络绎不绝。

后来,石洞寺的寺庙和洞里的菩萨塑像已不再,所以《缅宁县志》里只记载云岩古洞的奇观,只字未提寺庙和菩萨塑像。但就是仅存的这一古洞奇观,依然引出许多传说,让人叹为观止。

相传,云崖古洞为勐缅土司避暑行宫,每年盛夏,勐缅土司入寺避暑,有土兵簇拥,旌旗摇曳,携男牵女,前拥后护,尽显一代土官的气派。

如今,尽管云岩古洞外没有了香火缭绕的寺庙,洞里也没有救苦救难的菩萨塑像,但被太多传说渲染得充满神秘色彩的石洞寺,依然是一个游玩观光的绝妙去处。

更神秘的是,在云岩古洞山下的洼地里,有一股奇异的清泉,日复一日的潺潺流淌,穿岩越障,清冽异常,甘甜无比,惹得不少的人除了结伴同游欣赏美景之外,还会在清晨相邀去挑水锻炼,用来煮水沏茶,将雅致的生活渲染的纯美无比。

屏山横翠

屏山,翠岭如屏似障,山色如黛似染,从古到今,不知迷醉了多少人的眼。

这屏山,就是临翔城东5公里处的翠屏山,也叫玉案山。

“每当春夏,久雨新晴,岚光如抹,山色染黛,自南而北,如屏阵列。”描述的就是屏山横翠的景观。

翠屏山漫山苍翠,遍野芳菲,林莽起伏,真是翠得耀眼,翠得纯粹,翠得让人不得不感叹上天对它的独特恩赐。

翠屏山是有情的,千百年来,她如一位多情的女子,用翠绿的屏障,对脚下这片沃土作着执着不变的守护和深深的依恋,任它云卷云舒,任它沧海桑田,都坚定地矗立着苍翠着,就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经受多少挫折和磨难,都深深的痴恋着自己的家园,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战天斗地的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描绘绚丽的篇章。

每次远眺翠屏山,总感觉不是在欣赏一种风景,而是在与一位熟悉已久的友人在神交,虽远犹近,近得仿佛能感受到翠屏山的心跳。

在这种远远的默视中,有一种净化心灵的美在升腾。那山间雾霭,经日光照射发出七色光彩,与苍翠的山峦相接,漫成绚丽的烟霞,天空低垂的云彩,仿佛恋恋不舍的情人依偎着青山,妙不可言。夕阳西下时,岚光如抹,远山如黛,翠屏山平添了一抹厚实的氤氲之气。一切的美都在不言中静静呈现 ,激荡着人的灵魂。

许多景观都只能远观不可近瞧,但翠屏山总是远观近瞧总相宜。走进翠屏山,自有另一种美让人流连忘返。

在翠屏山上,层层叠叠、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绿就足以迷乱人的眼和震撼人的心,新建的一座流光溢彩的立景阁和九曲回廊的林间栈道,更是风光旖旎,引人入胜。

屹立翠屏山上的仿古风景园林建筑立景阁,是临翔标志性建筑。这座高60米的九层宝塔,通体鎏金,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甚是雄伟壮观,耀眼异常。登上高高的宝塔,凭栏远眺,整个临沧城尽收眼底,不禁令人顿生“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妙感觉。

漫步山间蜿蜒曲折的林间栈道,在密林中尽享鸟语花香,呼吸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爽,怡悦无比。那抹深深的绿更是让人沉醉,不忍分离,难怪“屏山横翠”会成为缅宁十景之一,名贯古今。

白雾弥江

雄奇壮丽的澜沧江,日夜不息的滚滚奔流,在沿江的山川峡谷,缔造了一系列的奇景奇观,白雾弥江就是其中的一个。古往今来,这些奇观奇景,牵动着无数诗人墨客的心扉,使他们诗兴涌动,写出了无数著名的诗词曲赋,传颂千古。

曾略黄山烟海狂,几时移到彩云乡?

苍茫极目霞披雪,云涌回看龙过江。

雾盖云迷多半树,峰朦峦隐近三岗。

深林只合书生老,也僻新辞呈艳章。

这首诗就是白雾弥江景观的写照,邦东是这一景观最佳的欣赏之地,所以人们往往将白雾弥江称为“邦东云海”。

邦东距临沧城六十公里,澜沧江沿东部跌宕流过。每到秋冬清晨,江边的峡谷山川上云雾弥漫,宛如仙境。云海苍苍茫茫,变化万千,令人拍手叫绝。

到临翔,不去邦东欣赏云海即白雾弥江景观将是一大遗憾。

没想到站在路边,就可以欣赏到邦东云海波澜壮阔绮丽绝伦的景象,这美到让人窒息的白雾弥江景观让人深深震撼。

俯瞰足下对面的山上,白茫茫一片云海,憾心动魄。无际无垠的白云,一团团、一堆堆、一片片地堆垒、铺开、延绵,像积雪莽莽的辽阔平原,像逶迤起伏的白沙丘陵,像幅幅绣图锦簇的绸缎,更像白浪滔天的雪湖。在铺天盖地的浩瀚云海中,连绵起伏的山峰和散落山腰的房屋都深藏不见,只是在厚厚的云层下很禅意地告诉你,无论见或者不见,我都在这里,不悲不喜,独守一份恬淡和安然,看日升月落,品世事沉浮。

慢慢的,白云就像大海汹涌的波涛般翻滚起来,如雄狮在吼、像万马在奔、似江水澎湃。团团的白云不断地伸展、弥漫、翻滚、升腾、飘移、起伏,仿佛白色的海洋在缓缓地奔涌,在慢慢地沸腾。最奇妙的是,你虽然听不到海浪的呼啸,听不到雄狮的怒吼,听不到马声的嘶鸣,但在了无声息的静谧中,你却能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大海壮阔的气势与雄狮霸气十足的活力,真真正正地感觉到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喧哗与骚动,这波澜壮阔的涌动过程让你看得惊心动魄,暗哑无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的云海让远近的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又似朵朵出水芙蓉盛开在云端。山峰云雾幻化无穷,意象万千扑朔迷离,令人遐想。

旭日初升之时,白雾弥江景观更是美得无法形容。蓝天与云海交相辉映,云天一色,漫无边际,万丈霞光将云海覆上一层七彩羽纱,使云海在洁白中多了一种高贵华丽的美,璀璨夺目,妖娆醉人。

时近中午,厚厚的云雾渐渐散去,一块块云雾,轻盈的浮于山间,曼妙、静逸、幽邃、神秘。山峰在袅袅云烟中若隐若现,更显得雄伟险峻,变幻莫测的云雾,使山川平添了一抹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让人惊叹,使人迷惑。

最后,云雾散尽,连绵起伏的群山露出它原本的色彩,伟岸,苍翠,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刚才那绮丽无比变换无穷的云海都与它无关,这种任云卷云舒去留都无意的睿智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刚才犹如仙境般的云海,转眼便烟消云散。世界上的事物瞬息万变,名也好,利也罢,一切都如过眼的烟云,想留也留不住,就像这虚无变幻的云海,一转眼就消失不见。

不知来来去去看风景的人,又在这幻化万千的白雾弥江景观中看出怎样的奥妙和玄机?

双流汇寺

两条小河,从不同的方向,流经不同的村庄,灌溉着不同的田野,却奇迹般地在据临沧城19公里的细嘎村双流寺脚下相会,相拥着流向远方。

从此,青山与碧野相连,流水与古寺相依。奇山秀木、深林幽经、潺潺流水、袅袅梵音共同谱写着“双流汇寺”的古朴景观。

细嘎,这个只有3.89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也因有这个堪称缅宁十景之一的奇特景观而家喻户晓。

没有两条心灵相通的河流穿风越雨而来,交汇在一起,就没有双流汇寺的奇观。

这两条河流,一条叫博尚河,一条叫勐托河,追溯它们静静流淌的源头,是否就能解开它们隔山隔水依然千洄百转地汇流在一起的奥秘?

博尚河发源于临翔城南70公里的分水岭,初名龙泉河。从龙泉河改为博尚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先前,东海的小龙王身居海洋,却向往高山,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腾云驾雾,到大山里四处游玩,有次经过分水岭时,看到四面群山起伏,山里野花遍地,犹如花海,山前空阔的地方田畴交错,甚是迷人,就准备在山里游玩几天。

龙是不能没有水的,小龙王引来东海之水,在山上的密林中蓄成一个深深的水潭,白天在水潭里嬉戏,夜里在山川和田野上空遨游,自在无比。过了几天,小龙王回东海时,经过交错的田畴,看到田里没有水流,田里的庄稼稀疏枯黄,长势极差,善良的小龙王回到山上,放出水潭里的水才驾云东归。水流从分水岭喷涌而出,流向村庄的田野,灌溉着田里的庄稼,庄稼渐渐长势良好,村民收获颇丰。村民们在喜庆之余,不忘小龙王的恩情,将这股水流称为龙泉河。后来,由于龙泉河流经博尚地界,人们将龙泉河改为博尚河。

博尚河从分水岭涌出后,仿佛受到神灵的牵引,一路向北奔流,途经漫竜、漫乃,流到博尚时接纳勐准河、文撰河和响水河的流水,以更加粗狂的气势向前奔流。再美的村庄,再多的田畴都无法留住博尚河匆匆的脚步,它始终坚定地蜿蜒北行,一直流到细嘎与勐托河相汇。

我想勐托河也和博尚河有着心意相通的灵性,不然发源于西边的勐托河,为何从临翔城西40公里的三岔河,一路向东南流,经过户东、户有、勐托后,一刻不停地越过蛮蚌,再折而向东,一刻不停地奔流到细嘎,投入博尚河的怀抱。

两河的水交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双流寺脚下缠绵回环。水绕着寺,寺伴着水,寺与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双流汇寺”的奇观。

双流寺,顾名思义就是因博尚河和勐托河流到寺旁交汇在一起而得名。

有了双流寺的存在,静谧的风景就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烟火的气息。

潺潺的水流,夹岸的绿树,静穆的古寺,缭绕的香火,构成一幅清新别致的画,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四面八方的人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朝拜这座平凡的寺庙,而是为了一睹“双流汇寺”的风采。

吸引人们前来的,还有与双流汇寺遥相辉应的一景——大石房。汇合在一起的河水向北行出三四里的河边,有一个巨大的倒垂盘石,四周约10多丈,巨大的石块支撑出一片空地,缠有藤萝掩盖,犹如一间天然的石屋,游人可以在里面休息小憩,惬意无比。

大石房是从临沧城到细嘎欣赏双流汇寺必经的地段,人们途径它的身旁时总会停留片刻,在这奇特的石房子里感受一番大自然造就的神奇魅力,再朝心目中勾勒了无数遍的奇景“双流汇寺”奔去。

如今,缅寺不在,双流汇寺的奇观也不在,潺潺的流水依然昼夜不停地流淌着,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缄默不言的大石房还留在原地,见证着遥相呼应的双流汇寺奇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