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宪春的头像

孟宪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0
分享

竹林趣事

孟宪春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好多事,好多人,被时光的流水冲刷掉,唯有童年的记忆,像一瓶胶水,粘在心底,永远也擦抹不去。童年,不设防的心灵是温馨绚烂的花园,开放着幻想、追求、执著的各色娇艳的花朵,也是落在记忆最初花瓣上捉摸不到的精灵。时光悄悄地溜走,带走了岁月,当我感到五彩缤纷的童年是那么美丽与神圣时,它却永远消逝了,只留下了太多的事值得回味和感叹。

 环绕小山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连片的竹林把少华山下的孟家河村妆扮成翠绿欲滴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微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那一根挨着一根的翠竹,挺拔而又笔直,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么生机勃勃,清翠欲滴,仿佛在用一节节身躯,丈量着漫长的岁月...... “月扫曲梢烟蒙胧,风惊晓叶如闻雨”。在外的日子,我总是思念家乡的竹林,不仅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世纪轮回,而且更重要的是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艰难成长,竹林里留下过我无数的欢乐。

小时候,不知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那些赞美竹子的诗句,只记得一踏进眼望不到边的竹林,满眼的就是一片湿漉漉的翠绿。脚下的竹林小径,弯弯曲曲,时而高,时而低。走上去颇有风味。两旁的竹子,都还隐藏着一份翠绿。那些已经长高了的竹子旁边,还有几棵小小的竹笋。要是不仔细观察,在这蒙蒙胧胧的雨天,或许还发现不了吧。那光滑的竹子上挂满了初春的雨滴,从鲜嫩的竹叶上滴下来,又顺着竹竿,飞快地滚进了泥土里。我十分高兴,我这个自小在这竹林的孩子,每年亲眼目睹所谓“雨后春笋”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又让我对雨有了新的印象。雨后的竹是清新的。太阳一出来更清香。宁静的夜晚,玉轮渐别上稍,凉风拂过脸颊,我独自在竹林之中其乐无穷。皎皎月光带着清幽泻了一地碎花,几滴冰水打着竹叶,都融入了一片月色。置身这青绿时空 ,纤巧清秀、柔弱飘逸的小竹子,它修长妩媚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挺拔粗壮的高大翠竹,它的姿态似威武的坚强战士。竹叶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一阵微风拂过,竹叶飘动,“唦唦”作响,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时不断摆动的手指。竹子全身的异色已渲染上这绿意之趣。迷失的双眼饱受着这绿意清新的缠绕,轻柔绵长的清风中偶有劲风挤入,使得竹枝上端不时轻盈的摇逸,并着青叶的妖柔舞动,演奏出悠扬顿挫的沙沙韵律。沉静于这风起竹舞的沙沙之乐,让凡尘撩乱的心境融入这舒缓悠扬的梵音之中,得以宁和,好似空灵。轻风中调和着竹叶的淡淡清香,清新扑鼻,深吸一口,让肺腑的每个角落沁入这神清气爽的清新。一大片竹林,成了我童年的乐园,白天,竹林更是小伙伴寻找快乐的好地方,一起捉迷藏,挖竹笋,爬竹竿,搭秋千,每到夜幕降临,全村的小伙伴会聚在一片大的竹林里一起摇竹,每人抱着一棵,一边使劲地摇晃一边唱着儿歌。然后,笑声一阵阵,闹声一阵阵。放学归来,我和村中几个小伙伴,在竹林间玩解放军战士打国民党匪兵的游戏,追逐、嬉戏,真是惬意之极。累了,我们就漫步在竹林间,沉思,遐想,细听门前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流打着欢快的漩涡,如痴如醉。竹林中映下了我们快乐的生活剪影、留下了我们纯朴的欢歌笑语,更记载了我们辛苦的汗水,用竹子做成弓箭、弓环、射水枪、竹刀、竹笛、盛水工具等;每年冬天过去,“轰隆隆”一声惊雷,一场春雨过后,新笋就悄悄破土而出,直指云天。当春风拂去她们一层层有细细麻纹的笋衣,她们便象一个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清明节前的笋难以成竹,它又嫩又鲜,更无污染,是一道“绿色”美食。每到这季节,勤劳而又善良的母亲,扛把锄头,提着竹篮,到少华山小敷峪的竹林挖笋,周末时,我也陪着母亲一起挖笋,特别是那种深埋黄土的“黄苞”笋,笋梢出土不多,但挖出来又大又嫩,挖时小心翼翼,生怕挖疼、挖破它,黄的笋壳、白的笋肉,煞是好看,如一件艺术珍品,吃到嘴里,又甜又香。除了送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外,还晒不少笋干,留给秋冬季节享受。春天,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慨。偶尔,还能发现幼竹竹节处没有消退的白霜,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夏天,在炎炎的午后,走进那绿荫如盖的竹间小径,立时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顿时成了清凉的世界。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小鸟飞入林间,飞溅出的啼鸣也是脆脆的,清清的。我总爱在清晨伫立于竹林看书、朗读,宁静、坦然、优雅、美妙的环境让你忘记时间、忘记疲劳、忘记辛苦;空气清新,竹子清香,那是一种怎样享受,又是一种怎样韵味任晶莹的露珠从竹叶尖上嘀嘀嗒嗒落在大地上,滋润着我年幼的心灵。到了秋冬季节,万木凋零,独有那竹子依然风度翩翩,苍翠欲滴,笑迎风霜雨雪。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年复一年,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甜润无邪的儿歌在竹林中荡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考入县城的咸林中学后,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如童话世界的竹林。

《述异记》载:“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协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立斑斑然”。这段美丽动人关于“斑竹”哀怨凄婉的神话传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我自然相信这个神话传说,也因此为当时我的家乡被竹林环绕而感到自豪。故乡的竹子,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它全身都是宝,不但竹叶可入药,竹笋是美味,而且竹身可加工成农人劳作用的竹笼、竹架等工具和竹席、竹垫、竹椅、竹床、扫把之类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据县志记载,华州竹编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千余年历史。秦汉以来,华州从事竹编的艺人很多,晚清至上世纪初,华州有“十里红杏,绿竹千顷”的优势,竹编遂成为农户的家庭副业。华州竹编主要分布于秦岭北麓的沿山乡镇和高塘塬区。系利用单竹破为细竹篾,有的还以小竹做骨架,再经传统手工编织而成的日用竹编制品和竹制工艺品,按用途分为日用竹器与工艺竹编两类。日用竹编主要为箩、筐、篓、筛、箕、庆、椅、篮、席、书架、沙发、竹笼等;竹编工艺品主要有挂帘、屏风、竹箱、花篮、果盘以及各种竹编动物,如青蛙、兔、金鱼等。华州竹编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竹编工具主要有小锯子、篾刀、刮刀、匀刀、夹子、锥子和竹尺。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然后采伐竹子,采伐后,把竹节削平,用篾刀剖开,再剖成细篾,剖篾是篾匠的基本功,篾条剖好,然后刮去表层,刮得大小均匀。华州竹编制品,结构严实,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平整光滑,线纹优美,经久耐用,古朴素雅,端庄大方,牢固不拙笨,精巧不单薄。产品畅销全省和邻近各省。

竹子,宁折不弯,而在华州竹编手艺人的手中,却化为绕指柔,编织出了生活的琐碎与美好,编织出了创业致富的大世界。作为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州竹编,凝聚了一代代艺人们的智慧。但是,和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华州竹编也面临着不少的困惑,现在是知识信息时代了,以前这些竹编器具都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所以那时候需要量大,现在时代进步了,筛子、背笼,都被塑料、不锈钢或者其他新型材料的东西替代了,人们对于实用性竹器的需求越来越小、纯手工的竹编收入相对偏低、年轻人学习热情不高、不少技艺面临失传。然而,幸运的是,华州竹编面临的困境已经得到区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多次组织主编艺人外地研修学习,一方面加强修为、提升技能,一方面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加强产品创新能力和对接市场能力,为华州竹编技艺注入了更多活力。

离别家乡的竹林,参加工作后,面对留存着我天真烂漫童年的欢笑、快乐的竹林,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年懵懂的孩童,对竹子已不是当年那么简单的认识,我不仅更加钟爱竹子,而且较为深刻地懂得和理解了竹子的秉性。竹不是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芬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为竹的万般风情给我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有时出门在外,夜静更深时,实在是怀念那片竹林和潺潺的流水声,那潺潺的流水声,那片竹叶片上袅绕的一抹淡淡的温柔,我感到一种如风轻盈、如痴如醉的感觉,自己的心早已被家乡那竹林流水声所感染,心中涌出无限的遐想,想象着自己住在家乡的土屋中,远离喧嚣,远离尘世,平日里弹弹琴,下下棋,闲暇时在竹林中休闲的散步,就算下雨也不怕,那参天的枝叶会帮你遮挡住雨水的侵袭。每当你置身于家乡竹林之间,向外望去,密密层层的竹叶映着阳光,明翠而奇秀,顿时觉得生活在仙境之中,令人悠然陶然。如果是雨天,雨雾潇潇,竹叶沙沙,约朋友几个,闷一壶少华山的山葡萄酿的酒,醉卧于赏雨土屋,竹枝轻舞,雨落寂寞,给人一份淡然,竹叶上的水珠还不时滴落下来,空气特别清新、湿润,散发出竹林中特有的清香,使我心旷神怡,心情无比开朗,完全陶醉在这美妙的大自然里,平时的惆怅、烦恼、寂寞、忧郁一扫而光,我忘情地在竹林中穿梭。

竹,古人把其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足可见其地位之高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于竹韵上,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恰是竹之清、雅、孤、傲。竹之神韵,既无冬梅之赤艳傲雪,又无兰花般芊姿娇芳,也无秋菊之临霜金艳。此君只有那清风明月间的高风亮节,碧玉温润般的清新儒雅。古往今来,诗人、画家、摄影师都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竹的爱慕之情。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美丽的画卷和动人的诗篇。古人也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许基于这种原因,我爱绿竹,我更爱家乡的竹园,它虽无蜀南竹海的雄姿 但家乡的竹林绿竹青青,根根相连,各自独立向上,而相互依存.虽无牡丹、芙蓉那种艳丽的花朵,也不散发春兰、秋桂那种浓郁的芳香,但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它是谦让大度的典范,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它葱绿不改,无论严寒酷暑,它总是枝青叶翠、生机盎然。它还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砍伐后又能复生,只要有一团竹根,一场春雨,便可以重新抽出新笋。我对家乡的竹林流水更是有种难以言表的情怀,静听竹林流水声,明媚的,是心情,携带着说不出的轻松,温暖的,是诗意,告别了忧伤,生活中渲染着几分浪漫,绕过心头,别有一番韵致,叫人回味。我在潺潺流水间听着竹林的声音,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竹林里那些童年的欢笑依然闪耀在我的心间,只是妈妈的白发却是有增无减。家乡的青青竹林和出神如化的竹编技艺,你还好吗?你可知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要想起了你,就想起了村口的竹林下有翘首盼望我回家的妈妈!故乡的竹林啊!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外面的风景有多美,却依然走不出你那抹青翠的绿,时刻温润着我向往而又甜蜜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