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宪春的头像

孟宪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1
分享

华州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歌

              孟宪春

只有远离过故土的人,才喜欢去听故土的歌,一字一句,都是亲。只有远离过家乡的人,才更欣赏家乡的山,一山一木,都是情。喜欢一个地方,就听那山那水那情那人,唱出来的歌。

最近,在QQ音乐上听了一首歌《那山那水那人》,这首歌是由谭周易和刘新圈作词,石焱作曲,,中国民族唱法青年女歌手杨西音子演唱的一首民谣。

歌词内容如下:

烟雨蒙蒙的大熊山

林间老屋在静静守望

隐隐约约阁楼上

有一位如水的姑娘

飞鸟飞过蓝蓝的天

不能带她去远方

她看过蚩尤将士种下心愿

雪地梅花香

她听过蝴蝶妹妹把歌儿唱

泉水日夜淌

我的山山水水 我的大熊山

我的家乡

烟雨蒙蒙的大熊山

水上石桥在静静守望

花丛簇拥栏杆旁

有一位如花的姑娘

谁在那路上回头望

茶马古道那么长

她让匆匆的时光有了温度

一路都芬芳

她让轮回的生命有了盼望

点缀在梦乡

我的一草一木 我的大熊山

我的家乡

听了《那山那水那人》这首歌,回忆起我小时候在华州少华山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我人生当中最快乐而充实的时光。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歌,无一不让我感到亲切不已,让我想张开双臂深情地去拥抱、去亲吻。十二年的时间里,我与少华山下一个名叫孟家河的小山村结下的情谊用“深似海”“重如山”来形容,可谓毫不夸张。在陷入对孟家河的那段激情似火的日子思念中而不能自拔之际,情不自禁,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声音,头脑中浮现的当年在孟家河的点点回忆一气呵成地转换成了文字。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孟家河的泥土房中度过的,面积不大,但是却很温馨。因为房子的门面向巷道,所以邻里之间都很熟悉,年龄相仿的孩子经常在一起嬉笑打闹,唱山歌,跳皮筋,踢毽子,躲猫猫,过家家……虽然都是简单的游戏,却无论玩几遍都乐此不疲。每到天黑,各家的父母都招呼自己的孩子回家,而我们则依依不舍的互相告别,期待着明天的再见。家乡的一切都是迷人的:那灵秀的少华山,那清澈见底的罗纹河水,那勤劳朴实的故乡人,那淳厚朴实的感情,那宛转悠扬的山歌,这一切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前些年,我看电视上诗歌欣赏节目,是讲解余光中的乡愁,当时听主讲老师介绍说有多么感人肺腑,还有些不能理解。想来是因为我的欣赏能力差,令我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就在最近,我又一次读了这首诗,当我读到:“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我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终于明白,所谓故乡,就是到不了的远方,哪怕她离你再近,近乡情更怯。也明白了,无论今后我走到哪里,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在我的心中的位置能够超越华州。只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歌,组成了我生命里最最温暖的底色,指引着我今后行走的方向。无论我走多么远,多么累,一回头,她就那样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记录着关于我生命中曾经的感动与美好。

时光之箭总是无情地把今天射进昨天的纵深。人自呱呱坠地就疾行在生命轮回单行道上,与无限大宇宙相比谁不微弱如尘埃。与无始终时间相比没有谁不短促如流星!无论微弱如尘埃,抑或短促若流星轮回人世一番总得明白浅显道理:热爱、紧紧拥抱生活的人肯定比戏弄、游戏人生的人得到的回报更丰厚。那山还是那山,依旧那么的翠绿灵秀;那水还是那水,依旧澎湃激荡;那人还是那人,只是岁月的风声带走了那昔日的脸庞无情的留下了一道道沟壑。“那情还是那情,依旧亲切感人;那歌还是那歌,只是多了些现代元素。吹吹少华山风带走些尘世暄嚣,听听潜龙寺林涛洗去些心灵疲乏。回归自然、亲近山水换得片刻心的宁静不失为人生驿站小憩的一段美好。有山无水让人觉得呆板,地域没有灵气。有水无山让人觉得空落,内心没有傍依。造化总是这么善解人意,大自然就是这般厚爱华州这方宝地,特意在少华山脚留下泱泱渭河水。

几回回梦中回到故乡,徜徉在空灵澄流澈的乡间,将晨起的老农,暮归的老牛定格在我思乡的心尖。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歌却如无形的手指拨弄着我的心弦,唱一曲思念之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华州的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歌于我就是一部读之不尽、享之不竭厚厚的人生百科全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