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学祥的头像

孟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9
分享

乡村地理之——豆腐井

豆腐井严格说不是水井,豆腐井的水不能当作泉水来食用,只能用来点豆腐。豆腐井的水有一股说不清的苦涩味道,这种苦涩味道连牲口们都受不了,有些人家曾想用豆腐井的水来喂牲口,牲口们只是低头嗅了嗅就把脸别到一边去了。

村里的老人说,豆腐井的水原来也是清凉甘甜的,建村伊始,村里人都是在豆腐井挑水吃。按村民们的说法,豆腐井从开始建村起就存在了的。以前的豆腐井不叫豆腐井,叫对门井。因为井是在距村子不远的一个山洼里,山洼旁边的坡叫对门坡,井就因此而得名了。对门坡并不高,与四周的高山相比,对门坡就只是一个小土堆。其实,把对门坡称为石堆要更合适一些。对门坡上很少看见土,土少得可怜,相反大石头却到处都是,铺在石头上的那些荆棘和小树,都是从石头缝隙中生长出来的。为了生存,好多荆棘在某一个石缝中生长出来后,却不往高处长,而是匍匐下身子,横着生长。这样长着的好处就是一旦遇到有石缝,有根可以扎得下脚的地方,荆棘的身子上就会重新长出一枝根须,深深地扎进石缝中,从石缝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后再继续生长延长下去。所以,对门坡的好多荆棘,都是根连着根,枝连着枝地抱团生长的,即使某一个地方被弄断,它们也不会死去,也还会绿意盎然地生长着。只有小树是独立生长的,独立生长的小树因为没有荆棘们的那种抱团精神,就长得不是很高大,也长得不是很好,有的长了几十年上百年,都还没有一个半大的孩子高,如果不小心被弄伤,就立马干枯死亡了。

豆腐井的水是从石缝间渗透出来的。山洼里一块大大的岩石间,裂着一条半尺宽的缝隙,水就从这缝隙里流淌出来。听村民们说,以前这个渗水的缝隙下边,是一个可盛半桶水的石窝,石窝装不下多少水。水流进石窝,再从石窝流出来,洇进岩石下的一小块湿地上。湿地也不大,还不到半亩。为了吃水,先辈们将湿地挖开,一直挖到碰着底部的大石板,再从石板处往上砌,在出水的岩缝下砌出了一口六尺见方的水井。砌好的水井高出湿地两尺半,一直砌到大岩脚,将原来接住水的石窝也包进了井中。砌好的水井呈长方形,外观还真像一块方正的豆腐。水井底部就是出水处延伸下来的那块大岩石,大岩石在裂开一条缝隙渗水后,又形成一块大石板,一直延伸到地底的深处。水井的边沿是用一块一块切割得方方正正的石块砌成的,高出湿地的这部分砌了两层。内层的石块很薄,还不到两公分厚,且是竖着砌,看着就像一块块挡板。外层的石块很厚实,每块的厚度将近两尺,外层是横着砌。从肉眼看,每一块石块的长宽几乎一致,这些石块被交错镶嵌在一起,缝隙之间用糯米浆勾填,触摸感觉特别平整和光滑。井靠路的一边被砌成了井台,从路上往井台走,铺垫着三级大理石块铺成的台阶。湿地本来就不大,挖出了井,开出了路,就没有多少地方了。要不是当地人介绍,外人是不会知道井所在的地方是由一块湿地挖掘出来的。

那么,井水是什么时候不能食用的呢?村人谁也说不出准确的年代,只都说是井砌好后不久,井水就不能食用了。因为没有修族谱,就连井是什么时候砌好的都没有记载。村人一直都认为井水不能食用肯定跟挖井有关,挖了井后井水才变苦涩,才不能食用的。也有人提出反对,说水变苦涩不可能是挖井造成的,如果是挖井造成的,那么以前的先人又到什么地方去挑水吃呢?据传豆腐井的形成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村子另外一口水井的出现却不到两百年,这中间相隔的两百多年,村子里应该就是饮用豆腐井的水,只有豆腐井的水不能饮用后,村人们才会重新去寻找和建造另一口水井。现存的所建的这另一口水井,远比豆腐井距村子要远得多,路也难走得多。由此推断,豆腐井的水出现苦涩味不能饮用,不会是井开始砌好就有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裂变形成的。按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淌冲刷后,猛然间冲开了某个矿物质的开关,将矿物质带进水中,水才变苦涩,才不能饮用。因为豆腐井干涸的时间太长,至今也没有人来论证和考察,也就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豆腐井的水能点豆腐,是民国25年的一个腊月天才被发现的。快到年关了,办喜酒的人家也多了起来,村中一户姓石的人家办喜酒,需要很多人帮忙做豆腐。但那天村子里有三家办喜酒,帮忙的人就抽不过来,到石家来帮忙的人就比平时别人办酒来帮忙的人少了许多。某个帮忙挑水做豆腐的人偷懒,认为豆腐井的水不能食用,用来做豆腐应该没多大问题,于是就近跑到豆腐井去挑水来给石家做豆腐。人们把经过豆腐井水泡出的黄豆磨出的豆浆过滤后放到锅里加火煮,还没有等到加卤水,豆腐就出来了。二十多锅豆腐,锅锅如此,且出的豆腐比用卤水点出的豆腐多不说,还更细嫩,当时就惊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其余另外办酒的两户人家听说后,也跑到豆腐井去挑水来做豆腐,做出的豆腐也跟石家的一样好。从此后,人们就用豆腐井的水来点豆腐,就不再用卤水点豆腐了。自从豆腐井的水不能饮用后,豆腐井几乎就被村人们遗忘了,直到井水能点豆腐,豆腐井又才变得人气旺盛起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不光砍光了村子附近山上的大树,还砍光了对门坡上的荆棘和小树,把对门坡削成了一个光秃秃的石山。对门坡被削光后,豆腐井的水也慢慢变小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豆腐井就突然干涸了,那些能点豆腐的水也无影无踪地从这片土地消失了。如今,碰到下大雨的季节,豆腐井也偶有积水,但这些水不是从石缝里流出来,而是从山上流淌下来,或者直接来自天上,这些水品尝不出人们所说的那种苦涩味,更是点不出豆腐了。然而,每次只要有村人在做豆腐,碰到有人来访或大家相聚成堆时,都还会谈到豆腐井,会在一种憧憬的想往中回忆豆腐井的神奇,惋惜豆腐井那些能点豆腐的井水的消失,慨叹大自然的造化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