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霜天,白云,峰峦,行走在四川绵阳飞龙山腰,俯瞰着蜿蜒起伏的丘壑,山风习习,心绪悠悠。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西行,湘江血流成河,古蔺四渡赤水,遵义扭转乾坤,草地北上前进。1935年3月底,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掩护主力部队发起中坝战役,阻击川军田颂尧来犯,部队沿飞龙山一带布防21天。此间,红军在东宣、柏林、太平、朝真等乡村建立苏维埃政府,成立游击队,打土豪,分浮财,宣传革命,鼓动参军,300余当地群众加入红军队伍,攻打民团,节节胜利。34团撤离后。地主武装勾结国民党清乡军,组成还乡团,穷凶极恶,疯狂反攻,30余名革命干部,游击队员英勇牺牲。
走进幽幽的长征路,我肃然起敬,专注地瞻仰起一砖一瓦,一山一林。
五位先烈居中的大型泥塑之前,赫然镌刻着“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复兴事业中英勇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白色楷书,所有来此举行正式活动的队伍,都在这里敬献花篮、鞠躬缅怀、重温誓词……
往前,是陡峻的石阶,大约百米的梯级,有着崇敬之心驱使,我毅然向上,不屈攀登,在勇敢这个点位,向先烈学习,多了一丝崇敬。中间,峨峨高耸的柏树旁,有一座六角风雨亭,黛瓦赤柱,干练紧凑。四周的石砌围栏,竟都由党旗居中的青石护佑,使“红军亭”三个朱字,更见英姿焕发。到顶,是石栏远围的小平台,台央,十米高的红星纪念碑上,殷红大字由上而下,“发扬长征精神,争取更大胜利”,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中国工农红军,正是在这样气壮山河的口号里,马不停蹄,走出困境。很多颇见艺术功底的石碑,成排地列在那里,任由来来往往的后来者,品读,咀嚼,感慨,吹嘘……
此时此刻,山野恬静,山风轻轻,山林低首,山鸟不飞。无形而凝固的思绪,让人飞越万水千山,飞进如歌岁月,回味血雨腥风,感恩拼搏先人。
继续前行,就是整修一新的羊肠小道。一路行来,就看见当年那些特殊符号的雕塑,均匀地分布开来。这里有马灯,那种以煤油作灯油,以灯芯燃星火,以玻罩抗风雨,以寒光指路程,多么渺小而又多么神奇的明灯,在我幼时的生活里,成为国人常见的光明。比之手举火把的易燃手,比之蜡烛成灰的娇小气,马灯的为灯中的真汉子,灯中的伟丈夫。中国工农红军配之以马灯,无论征程多么漫长,都有坚定信念。这里有草鞋,那种以秸秆为纬,麻线为经,绵软且坚硬,轻便又舒适的轻履,既是劳动大众的行走标配,又是中国底层的坚韧支持。有它,红军甩开大步,跋涉于蜿蜒群山,疾趋于凶险战阵,提刀可英勇杀敌,护弱能灵动修房。中国二万五千里征程,不知有多少双老娘老翁、媳妇闺女织就的廉价草鞋,支撑着人民子弟奋勇前进。这里有粮筐,那是淳朴乡农勒紧腰带,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点滴口粮,积少成多,装填满筐,为英勇的红军战士保证腹实;这里有马鞍,那是如歌的艰苦岁月里,稀有的军队通信工具和警卫保障力量,确保飞驰的信息,能通过快马加鞭,送到后方的决策者和前方的指战员手中;这里有长枪,尽管简陋粗鄙,无法与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手中的家伙一较高低,但战争的决定因素,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是靠有着精神原子弹的红军驾驭操控,精准御敌;这里有军号,这可是十分稀罕之物,在层林尽染的万山丛中,就凭这一柄锃光瓦亮的军号发出的神奇声音,指挥着千军万马骁勇出战,英勇撤退。
睹物思人的物件,还有很多,总令人难以忘怀,总令人肃然起敬……
二○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